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记者:郑教授,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许多人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大款”式的豪华生活方式,甚至不择手段,为谋取差钱和高档物质享受而追逐、竞争。我想,这些人大概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不知道过日子究竟是过什么。您能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盾法吗?郑教授:“过日子过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好。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生存意义”的问题。当今我国处于向现代化迈进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物质欲望空前愿胀,在有些人甚至生去了对人生意义追求的情况下,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始于国外,继而国内,听到一种“老人社会”的说法,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界正面临“老龄化问题”与“银发浪潮的冲击”,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经或即将进入“老人社会”,必须迅速行动,制定相应对策,…··“老人社会”真的来临了吗?“老人社会”的提法妥当吗?回答是否定的。担心“老人社会”的到来,是把人忧天。持该观点的人以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思维方式界定老人,认为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人,而老人又意味着问题、困难甚至负担人们常说老弱病残,把年老与弱小疾病残废连…  相似文献   

3.
曹鉴燎 《探求》2001,(5):27-28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性文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的关键,就是要全面理解、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推进“一 路三区”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  相似文献   

4.
田步双 《探求》2000,(1):19-20
对“三讲”教育中的“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已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但是,“讲政治”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本文认为讨论和弄清这一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对此,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政治是一个阶级概念。它是上层建筑领域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调节和规定不同类型人们的利益关系,从而决定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性质的活动。在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国内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的今天,我们所讲的政治,就是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调节和处理人民内部关系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很多,什么“生活学”、“口才学”……什么“三国学”、!‘水浒学”、“西游学”……真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其实.要成为一门“学”是有条件的,不是想设什么“学”就可以设什么‘哮”。那么,《红楼梦)研究为什么可以成为“学”呢?“红学”这个词,最早是晚清时候出现的。有个叫朱昌鼎的文人,很爱看{红楼梦),人家问他“洽何经”?他说“系少三曲者”(实际上是少一画三曲),那就是“经”字去掉“一画三曲”.成了“红”字,所以他说:“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可见那时候“红学”这个词还带有调侃的意味。后来才…  相似文献   

6.
当人口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中国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制约因素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50年代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是多么地荒谬。痛定思痛的龙的传人开始“亡羊补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的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着。十多年来,中国人口爆炸的速度放慢了,正逐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合拍。然而,令人深思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背后,是传统家庭结构─—“四代同堂”的消失,代之以新的“四二一”结构,喜哉?忧哉?人们在争论着!视点一,在“四”与“一”的抉择中,“二”大多会倾内“一”。“四二一”家庭结构,是指两对夫妻分别生一男一女,这一…  相似文献   

7.
一句“民以食为天”家门户晓,此乃民众对物质的需求而言的。若从民魂、国魂塑适而言,应该说:民以“实”为天。“实”者,忠诚老实、勤劳踏实、凶俭朴实,这是中国人民一贯崇尚并始终保持的优秀品质。对于老百姓来说,“实”与“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方,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系民之福;吹牛浮夸之风甚行,乃民之祸。办一切事情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就是实践民以“实”为天,并因此顺民心、合民意、得民助;后之,脱离实际,就会噩生民心,最终导效脱离群班…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语文教学要特别强调所谓的“活”呢?
  首先,什么是“活”?“活”就是灵活、活泼、活跃、活灵活现;就是朝气蓬勃;就是旺盛的生命力;就是语文教学中不僵硬,不死板。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美好生活的有效衔接是党的二十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两大论断”本身存在内在衔接的逻辑关联:其生成逻辑同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与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追寻现代化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逻辑;共同肯定了人的个体、群体与类主体地位,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探索精神,彰显了关照人类前途命运的价值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为纲领,通过搭建“五大文明”与美好生活的“五位一体”有效衔接路径,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理念向导、行动指南与评判标准,从而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李研 《东西南北》2012,(18):59-59
“奢侈品就是外国人的专利吗?我们就是要做自己的奢侈品,让自己人和外国人都收藏。”随着高端白酒价格的节节飙升,茅台、五粮液等品牌纷纷避谈“奢侈品牌”之时,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在接受专访时却坦然表示,泸州老窖就是要做白酒中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2.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3.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伦理"和"道德"的概念辨析,不是出于思辨哲学的形上偏好,而是因为它们标志着道德文明和道德哲学发展的诸历史哲学形态.孔子开辟的道德强势话语下伦理优先的"中国传统",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理智的德性"高于"伦理的德性"的"西方传统",都经历了历史哲学的三期辩证发展,它们在现代都遭遇到伦理与道德的深刻矛盾.与西方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不同,伦理-道德悖论、伦理-道德二元对峙,是这一矛盾的中国形态.它表明,中国道德哲学与道德文明已走到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其历史哲学前景既不是传统性的"合",也不是现代性的"分",而是伦理-道德生态的辩证建构.伦理-道德生态,是其历史哲学的现代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15.
袁忠 《探求》2018,(6):104-107
传统的"新闻无学"这一命题是从新闻的写作规范、编辑方法等技术层面来看的,而上升到社会人生人性的体验和人文学科的内涵传播这一角度,新闻学是有学科体系、学术意蕴、学问素养的。从新闻理论看新闻有"学";从新闻教育看新闻有"学";从新闻从业者看新闻有"学"。传播活动也同样是需要深厚的人文性、学术性、思想性来支撑的,《读书无新闻》就是这样的例子。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业者应具备广博学识和坚实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吕乃基 《创新》2016,(1):40-46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指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归属上的模糊,以及从业者本身在社会归属上缺乏根基。在学科上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以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中,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以研究和参与这一发展道路为己任,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定位。独一无二的学科归属和深深介入的社会归属,是自然辩证法"自信"的无穷源泉。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曹凤霞 《学术交流》2003,(11):140-143
“曾经”、“已经”的语法意义:可以表示时间,但它们更主要的语法意义是表示时态(体貌),而且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一点是,当它们不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既表示时间又表示时态;当它们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只表示时态。“曾经”表示曾然态,“已经”表示已然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