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朱玲 《社科纵横》2014,(3):177-178
由甘肃政法学院马进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一书,研究了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热点问题,体现了以下特点:体系结构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学术观点创新。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创新性佳作。  相似文献   

2.
杨文选 《唐都学刊》2011,27(3):32-34
何谓“民生”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人民就能过上“美好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就是“美好生活”。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如何塑造“美好生活”呢?“美好生活”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其塑造与“发展”本身相关联,求得“美好生活”的关键取决于发展是不是“好的发展”。研究民生问题,必须与发展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环境正义”——当代环境伦理发展的现实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韬洋 《浙江学刊》2002,17(5):173-176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当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 ,对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无能为力。与此同时 ,由于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日益突出 ,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 (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得到广泛响应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和“环境正义”的一些重要思想 ,既对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及其指导的西方主流环境保护实践提出了挑战 ,也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了一个从现实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崭新视角。“环境正义”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 ,正是当代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1,27(3):27-31
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主题之一,就是民生问题。在当代中国,这一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11年两会描绘了"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而民生是这一美好图景的原色和底色。党的十七大以来,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代中国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重心。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生问题,需要各项切实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更需要学理层面的理论关切。民生关涉人的生计、生活以及发展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民生问题,譬如,民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问题、国民生活幸福感问题、人的生存尊严问题等,即构成民生伦理的应有和基本的问题。开展并深化民生伦理问题的研究,对切实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推进对民生以及民生伦理问题的关注,我们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稿。本组文稿既有对民生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理论分析,也有从制度层面对民生伦理问题解决的深层思考,同时还有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对民生伦理的思索。期望这组文稿对民生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公正、正义、正当等概念相近似,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关系对待的范畴,它要求立意“公”的角度坚持“平”的标准去分配物质财富、社会好处,做到标准同一、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6.
田海林 《唐都学刊》2011,27(3):41-43
一、政府的公共性与公共政府的历史要求 (一)公共性是政府的本质属性西方政治学家对政府公共性的历史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城邦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正义,“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正义即“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54页)。  相似文献   

7.
吴志红 《求是学刊》2012,39(2):96-102
“经营城市”是对“城市经营”的狭义理解,是资金导向型的城市经营,在我国,“经营城市”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必然性,但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理解城市经营.以城乡规划为代表的行政规划与城市经营本应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但是在我国却经常表现为“经营城市”过程与城乡规划相分离,或者城乡规划因“经营城市”的需要而屡被修改,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将“经营城市”还原为“城市经营”,同时也要对我国的城乡规划理念和相关制度进行一番改进.  相似文献   

8.
解琳娜  祖舍 《唐都学刊》2010,26(5):57-6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公共生活也给婚姻伦理价值理念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选择,以平等为前提、爱情为基础的家庭婚姻伦理核心价值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带来世俗化、功利化、政治化等弊端。要处理好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应健全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确立以平等、尊重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伦理价值理念;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秩序,确保不同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平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9.
林玮 《学习与探索》2023,(3):161-167+2
“城—乡关系”在中国电影中往往被表现为物的充盈与物的匮乏。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可以让进城者自由流动的渠道,两者都是不完美的生活空间。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开始从银幕中渐次消失,而城里人则开始出现因物的分配不均而导致生活经验处于震动状态之中。这可在《任逍遥》《十七岁的单车》等影片中找到验证。即使在乡村电影中,乡村也是作为城市化的背景或对象而出现的,乡村生活经验是城市生活经验的延伸。以人的分配(城市化率)和物的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为代表的城乡关系,可以作为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城市电影代际分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杨群欢 《学术交流》2008,3(2):51-54
秘书职业伦理的道德范畴是从秘书职业道德经验和认识中历史地提炼出来的,它表现为一种道德力量,并能给人以巨大的道德约束力.秘书的职业道德完全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形态--传统美学精神上找到思想根源.当代秘书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内涵,即秘书价值观的物质实体和真实构成,是秘书人员的人生观、道德观对秘书职业认识和感知的产物,它决定、规范着秘书人员的秘书实践和社会行为的正确与否.当代秘书价值观可以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内涵建设、职业道德制度规范和秘书职业监督与激励机制等四个层面进行全面、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白一蕙 《唐都学刊》2011,27(3):34-37
改革开放30多年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实现温饱到进入小康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十七大”明确提出将“改善民生”作为我党新的执政主题以来,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改善民生”涉及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执政目标的丰富、执政作风的改善、执政能力的加强等各个方面,因此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民生建设进行反思也就成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生活作为人生命活动的展开方式,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人全面本质的展开,本真生活是属人的,以人为本。现代社会实质是以资本市场逻辑和技术理性为主导逻辑建构而成的物化社会,置身其中的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实质上趋向物,处于异质生活境遇,怎样在现代生活境遇里获得生存的意义,过有价值的生活,回归“人本”生活状态,关键在于对“物本”异化力量主导所形成的现代人的异质生活境遇的超越,即对生活的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问题逐渐为学界所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近代北京城市史的研究不断深化。本文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的研究加以总结和梳理,评述了学界在探讨市政建设与城市社会运行、市民生活变迁,以及城市文化演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街坊文教馆,对英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街坊文教馆是一种慈善机构,但是其工作范围和影响远比慈善活动的要广泛得多。本文阐述了英国街坊文教馆产生的社会背景、所承担社会工作以及文教馆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I. Urbanization from the Bottom UP: A MajorInnovation in China's Socio-economic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From the 1950s onwards, there have been two distinct patterns of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s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from the top tothe bottom, urbanization from the bottom up. Urbanization from the topto the botto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compulsory institutionalchanges enforced by the gover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 strategy forurban and socio-economic de…  相似文献   

16.
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春晓 《学术交流》2001,3(3):29-31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观的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以及道德观的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田媛 《社会工作》2012,(2):62-64
近十年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保障改革在此背景下也进行了新的道路选择并取得一系列成就。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这与2009年建立的新农保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步。总结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经验,有益于我们更明确的认识改革的历史与现状,为继续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9):5-1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升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廓清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关联并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逐步确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指针;明确了意识形态领域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前中国与俄罗斯具有相类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20世纪80-90年代,两国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着手制定民法典,历经十几年,完成一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民法典>,而中国至今仍未形成民法典.文章着重分析了中俄两国在寻找现代<民法典>的进程中的不同特点,以及俄罗斯的民法法典化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