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课铃声响了,我满怀热情地上起课来.这一节上的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砂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黄朴民 《领导文萃》2022,(4):103-105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它大部分时间里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此地居南北中枢,北据汉、沔,接襄汉之上游,襟带江湖,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远接陕秦,且内阻山险,易守难攻.凭借着这一优越有利的兵要地理条件,楚国致力于对外扩张,兼并小国,兵进中原,使自己的疆域扩大到大半个南中国,一跃而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面积第一的大国.  相似文献   

3.
楚才晋用     
春秋时代,卫国大夫璩伯玉出使楚国,谒见楚王。闲谈中,楚王问哪一国人才最多。璩伯玉说,楚国人才最多。楚王听了沾沾自喜。不料璩伯玉又说,楚国人才虽  相似文献   

4.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5.
许多读者都应该知道约两千七百年前,当时的楚国有位叫卞和的老人,向楚王呈献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后来就成了古代很多朝代的国玺.  相似文献   

6.
王巍 《决策探索》2014,(24):79-80
公元前7世纪初叶齐国称霸中原后,偏安于长江、汉水一带的南蛮子楚国也在一步步地强盛起来。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齐楚两国开战,楚成王熊怿派屈完迎战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屈完为使齐国不战而订盟,曾向齐桓公小白夸耀楚国国防之强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相似文献   

7.
正春秋时代的战争规范《韩非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与楚国打仗,宋国军队列好了阵,楚国军队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的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  相似文献   

8.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 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令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名宰相。姓斗,名谷于菟。楚国是当时南方新兴的国家。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文化就知道,北方大  相似文献   

9.
春申君姓黄名歇,东周时期楚国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游学博闻、善于雄辩得到楚顷襄王、考烈王的赏识和宠信,任楚国令尹(相国)二十余年。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晚期的政治舞台上,他于外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于内辅国持权、广招宾客,可谓是名重诸侯,权倾国君,极为显赫。然而,聪明一世的春申君,最终却落得  相似文献   

10.
官场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以范蠡最初的意思,杀人就得偿命.当妈的疼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姓范的,你还算不算人?虎毒还不食子呢.范蠡摊开双手反问,我这叫食子么?他是自作孽,不可活.老西施伏在他身上,揉过来搓过去,我不管,你必须得救他.  相似文献   

11.
鹿战     
戴希 《领导文萃》2013,(5):128-130
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故事了,反正当时诸侯割据。群雄鼎立。时间一长,各诸侯国有盛有衰,其中北方的齐国与南方的楚国势均力敌,齐王与楚王便成为当世两大霸主。齐王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心想独霸天下。要称霸必须除楚,但楚国军事力量强大.想用武力征服,并无胜算把握。为此,齐王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长了一嘴的燎泡。  相似文献   

12.
刘建祥 《领导文萃》2006,(12):85-88
晏子利齿斥楚王齐国的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得知后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专会卖弄唇舌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打算羞辱羞辱他,显一显我们楚国的威风。你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终于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楚国在郢城东门旁连夜挖了个小洞。楚王吩咐守门的士兵:“齐国使臣来到时,把城门关闭,叫他从洞里进来。”第二天,晏子身穿破皮袄,坐了一辆旧车子来到东门外,要求开门进城。守城的士兵见是齐国的使臣,便指着旁边的小洞说:“您从这个洞口进来吧,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上…  相似文献   

13.
正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相似文献   

14.
项羽的逻辑很有意思。 他是原先楚国的大将项燕的孙子。项燕是被秦国大将王翦打败而自杀的。于是他要报仇。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老子,楚国人,名耳,字聃,娃李氏.他作过周室的"守藏室之吏".今所传之书〈老子〉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老子思想核心是"道",他的社会思想也依据遵循"道"的原则展开,他主张"无为而治".结合〈老子〉一书,本文主要探讨老子的社会管理的原则--不争,结合相关的"柔弱"、"善"等内容谈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一次楚秦战役中,楚国大将与秦国将军杀得难舍难分,整整三个多时辰都已元气大伤。忽然,楚国大将被秦将一箭射中胸口,顿时血流如注。就在秦将喘着粗气提着宝剑等着楚将倒下再取其首级时,楚将毅然拔出插在胸口的箭,非但没有倒下,还昂首挺胸比刚才站得更稳更直。秦将大惊失色———自己也受了重伤,再战体力不支必死无疑,于是掉过头踉踉跄跄地逃跑。楚国士兵一拥而上取了秦将的首级。楚将看见秦将人头落地时,才面带微笑,捂着伤口,沉沉倒在地上。楚将这一站或一倒,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生命中,尽管许多时候可以坐着,可以躺着,保…  相似文献   

17.
程刚 《科学咨询》2008,(4):14-14
计算机语言之所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要克服自然(人)语言的二义性.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机语言能摆脱二义性么?我们希望能,可是却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8.
《史记·平原君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这里说的是战国时,秦国军队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准备挑选门下食客中文武双全二十人一起前往楚国,与楚王商议联合抗秦。但只挑出十九人,剩下的都不足取。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相似文献   

19.
放弃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追求真理的决心。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像屈原这样勇于探索、不断求新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他们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光明,追……  相似文献   

20.
秦武王对左丞相甘茂说:“在出使秦国的楚国宾容之中,多数都是能言善辩之士。每当和寡人争论的时候,常常陷寡人于辞穷的窘境,你认为应如何对付才好?” 甘茂说:“主公请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