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时期,曾有个中国专使衔命赴印,拜会印度总督和有关高级官员,就鸦片专售问题进行商谈。他就是马建忠,是1881年(光绪七年)受清廷北洋大臣李鸿章面谕担当此项使命的。同行的有他的好友、当时的名士吴广霈。6月24日(阴历,下同),他们从天津乘船首途香港,由港换船南行,经西贡、新加坡,于闰7月5日抵印度加尔各答。在印停留25天,8月1日从孟买乘船返国,8月26日抵上海。此行共三日有余,留下了宝贵记载。马建忠写有《南行汜》,吴广霈写有《南行日记》。这是近代少有的中国人写的印度游记,不仅记述了这次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记录了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写下了作者的观感、联想。  相似文献   

2.
现代历史学家对戒日王和他的时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戒日王的信仰及其宗教政策做过详尽的探讨。本文仅根据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对其信仰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1、湿婆神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印度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自成体系,但不等于说是孤立闭守的。无论从陆路还是从海路看,印度都处在东西方交通之间,所以它很早就通过陆上或海上与附近国家进行商业贸易。科学文化也随之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天文学方面的情况亦如此。自波斯王大流士一世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先后对印度的征服,“使印度暴露在西方世界面前,并建立了印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居民之间的联系。”此后,科学文化交流亦不断增加。如印度在星相学方面受到波斯的影响,也受到经希腊人传播的古巴比伦的影响。这就促使印度人更加重视星相学,以至著名的星相学家彘日说:“一国之君主若无星相学家,则如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故印度人尊称他为“诗哲”。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他还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 ,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 ,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思想 ,源于三个方面 :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 ,奥义书与吠…  相似文献   

5.
汉印语音对比与教学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地语属印度欧罗巴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通行于印度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根据宪法规定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国语,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官方语言。现在,印度使用印地语的人数有三亿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汉语和英语。除印度次大陆外,在太平洋的毛里求斯、斐济各约有1/3的人讲印地语。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及苏里南等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印地语使用的文字是梵文天城体。天城体是一种拼音文字,书写时自左向右。印地语源于梵语,由普拉克利…  相似文献   

6.
玄奘是我国古代西行求法最有成绩的一个人。他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从长安出发,取道今甘肃、新疆,历经西域16国,足迹遍五印,历时17年,于贞观19年(645年)回到长安。他怀着求知的欲望而去,带着丰硕的学习成果和印度人民的友谊而归。玄奘西行求法17年,其中有5年是在那烂陀寺留学度过的,因此和那烂陀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后来之所以在学术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中印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印人民友谊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与那烂陀寺这段关系分不开的。那烂陀寺又名施无厌寺,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著名寺院,在今比哈尔邦已腊贡地方。根据《大唐西域记》和《求法高僧传》的记载,它兴建于笈多王朝的帝日王时代,后经觉护王、幼日王等历代国王增建,规模逐渐扩大,到玄奘去印时已有六次院,后来义净去印时则  相似文献   

7.
许多梵文学者会同意下述看法:已故的路易·勒努(Louis Renou)是二十世纪中叶主要的梵文学家。他的工作实际上几乎涉及梵文和印度学研究的全部领域,只有佛教除外。他写过各种翻译文章、概述、手册和基础教材,而且就一般认为是最能体现古代印度人才智的两部经典——波你尼经和吠陀——广泛地写过论文。在勒努的一系列著作中,十七卷的《吠  相似文献   

8.
印度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是研究印度古代史的一个关键,它对古代印度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与批判,对古代印度文化成就的理解与评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不解决,对其他问题就不可能取得明确统一的认识。如对释迦牟尼的评价,主张当时是奴隶制社会发展时期的,就认为他是代表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进步的历史人物,而主张当时是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兴起时期的,则认为他是维护旧的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反动的历史人物。两者的结论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9.
略论甘地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8年1月30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在德里被刺身死。这时离1947年8月15目英国殖民政府移交政权印度得到独立以后不到半年。甘地为印度独立战斗一生,却在独立成功时被本国人而且同是印度教徒的刺客当众枪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谋杀事件,也不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的一时冲动的行为。试看当时报载和事后文献所记的值得注意的几点情况。  相似文献   

10.
翻开印度悠长的艺术史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丰富多姿的艺术画面,使人目不暇给,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其中尤以阿育王时期的艺术最有特色、最引人入胜。阿育王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最强盛时期。公元前323年,在亚厉山大帝的铁骑后退的同时,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取代难陀王朝,经过月护王、宾头沙罗王的穷兵黩武,西征南伐,到阿育王继先王虎威,北攻东讨,终于建立起南至德干高原、西抵  相似文献   

11.
尼赫鲁执政时期采用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在印度的第二、三个五年计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于这一战略不尽符合印度国情,致使印度经济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本文拟从总结印度经济发展的教训的角度,对印度“二五”计划中选用马哈拉诺比斯模型的背景和效果作一浅析。 (一) 印度在“二五”计划中对马哈拉诺比斯模型的选用,体现了当时印度实施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政策王德章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人、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安定,它历来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国不同时期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取向。一、农产品价格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移情子物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这诗写于诗人客居蜀中时,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首句扣题,点时点地。二句写客中送客。三、四句从鸿雁生波,借物抒怀。意谓人已经厌恶蜀中这个苦地方了,鸿雁却怎么由北方向这里飞来呢?鸿雁是候鸟,春来北翔,秋至南飞,完全是适应气候,出于本能。诗人却由人推及于物,赋予鸿雁以思想感情,说它不该南飞蜀中。以此进一步烘托出了“南中”之“苦”,从而把自己久客思归的凄苦心情表现得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4.
《古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由崔连仲等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12月出版的世界史资料丛刊(上古部分)《古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汇编了八篇精彩的资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印度从孔雀帝国的建立至笈多帝国的兴起(约公元前4世纪后期至公元4世纪初期)这一时代的历史情况。其中《斯特拉波地理学》、《政事论》、《阿育王铭文》和《那罗陀法典》被摘译成中文在国内正式出版尚属首次。第一篇翻译了《斯特拉波地理学》中专写印度的第十五卷(一),分73条叙述了古印度的山川形势、气候条件、各类物产、风俗民情、等级制度以及政治军事等诸方面情况。第二篇摘译了《政事论》这部带有资治性质的重要著作中的部分章节。具体内容有:高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叶,加尔各答造币厂化验师詹姆士·普林赛卜第一次解读出若干古代印度的佉卢字和婆罗谜字铭文。1915年海德拉巴附近马斯基地方发现小石刻诏书,进一步证实这些铭文属于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约公元前272年-232年在位)。此后同类铭文迭有发现。印度古代史研究的主要困难是文献缺乏,信史尤少。比较起来,阿育王应该算得天独厚。第一手资料的发现和译解,使人们对这位显赫一时的古代帝王的认识,摆脱了对于传说和宗教神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2):111-115
春秋时代社会政治斗争激烈,贵族世家的亡族覆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了维护本家族的生存,在贵族阶层中形成了一种虔敬惕惧的心态,这种心态使当时的贵族在铸造青铜器时,在铭文中加入了类似后世家训中训诫子孙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进而对后世家训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这部著作对历史学的重大贡献是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研究。著者详细论述了印度“小资产阶级”的社会背景(第8章)、对工农的态度(第14、15章)、秘密革命组织(第16章)、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组织的活动(第20章)。前后5章,共约9万多字,占全书1/5。著者有意识地着重这方面的研究。他说:“在1905-1908年的斗争高潮中,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一、族称、人种及民族性格泽米那加是印度少数民族之一,属于那加族的一支。居住在茂密森林中的卡查那加人就是泽米那加人,早年英国人把泽米那加人误称为卡查那加人了。远在13世纪,英国人到过迪马普尔附近的北卡查山区,当时他们把阿萨卢村作为英军的总部之一。然后从阿萨卢村开始向可钦进发。但是由于森林茂密,无法通过,于是先后向南到了迪马普尔和科希马附近的一个名叫科诺马的村子。英国人进入科诺马村后,把村民称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华夏文明的发生发展时期。铭文中祭拜天神地祇人鬼的祝嘏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体,在周代社会应用广泛,在各类铭文中经常出现,已形成稳定的体制,具有丰富的文学意蕴。祝嘏辞包括祈求和赐福两类内容,祈求对象主要为祖先及天神。周代铜器铭文中祝嘏内容逐渐稳定,形式上也渐趋相对定型。总体上铭文中的祝嘏可以分为直接引用作器者话语型和单一叙述型两种。  相似文献   

20.
周荣  朱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5):103-107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宋中期阵法、阵图研究繁盛,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