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列维纳斯致力于他者,认为他者之他异性是绝对的。这一伦理筹划势必影响其美学论述。美善之争弥久,以伦理形而上学为第一哲学的列维纳斯关于美学的论述回应应答其伦理筹划。美学应当在列维纳斯的伦理中占有根本性位置。  相似文献   

2.
自现象学练习开始,列维纳斯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自我,走出“我思”.在他看来,在自我内部虽可窥见他人,但这并非彻底的“异质性”他人.通过对艺术“异域感”的描述,列维纳斯发现了走向“他者”的可能.他从“异质性”中看到了“他人”,也看到了未来和自由.对列维纳斯来说,爱是朝向他者、朝向邻人的普泛化“爱欲”,它保护他人、保护相异性,“爱”和“欲望”暗示了超越自我和走向他者的可能性.追根溯源,从“直觉”(感觉)出发,列维纳斯发现“异质性”,并最终释放了无限的、绝对的他者.列维纳斯认为,只有“他者”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未来;他从形而上学中呼唤伦理关系,呼唤无限他者的无限性,呼唤与他人的非暴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列维纳斯以“伦理学”为“形而上学”,对于欧洲哲学的传统本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但是他却强调他的哲学源自柏拉图,近取康德,而与东方哲学传统无关。即使从表面上看,列维纳斯的立论已经和传统儒家思想相当接近,它们都是以“伦理”作为自己学问的基础。中国传统重伦理,而西方哲学重物理,这本是明显区别,几成常识;如今西方哲学家说,根据他们的传统,他们的“形而上学”正是“伦理学”,则迫使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4.
莱维纳斯的“他者”思想及其对本体论的批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法国哲学家莱维纳斯认为西方哲学的特征在于本体论传统 ,这种传统漠视“他者”的他性 ,而追求同一性 ,其现实的后果导致欧洲现代的种种危机。莱维纳斯强调他者的绝对性 ,认为与他者关系的伦理学先于本体论 ,是第一哲学。而理解伦理学的首要性要从他人之脸入手。作为本体论的哲学正在趋向终结 ,而当我们学会聆听他者的声音时 ,哲学将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列维纳斯认为,他者的面容作为一种昭示着无限的自我表达者先于并且超越自我,它规定了主体的基本伦理维度并且传递出“汝勿杀”的道德律令。倘若将列维纳斯他者伦理中解构同一化的倾向彻底推进,并进一步清理其理论中人类优先性立场的残余,则可以提出动物面容的问题。思考动物的面容有助于消除功利主义生态伦理以人衡量动物或者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忽视具体生活情境差异性的不足,使生态伦理由“自我—他者”转向“他者—自我—他者”的思考路径,从人赋予非人类他者伦理地位的介入式生态伦理,转向一种人最小限度地干预非人类他者的消解主义式生态伦理,并且使生态伦理建立在以培养人的健全感性为目标的生态美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他者”研究的深入给翻译伦理研究带来了巨大的促动与启迪,几个重要的理论家是勒维纳斯、德里达和斯皮瓦克.勒维纳斯认为“我”不应同化“他者”,必须尊重“他者”,必须无条件地为“他者”服务;德里达认为勒维纳斯过于理想主义,德氏既强调“他者”异于“我”,真正的翻译要保留和尊重“他者”文本中体现的差异,又指出“我”要避免因太好客而成为“他者”的人质;斯皮瓦克又进了一步,不仅指出“他者”并非整体、同一的概念,“他者”各有特性,而且明确倡导“直译”的方法,为实践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动机是克服自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的“内在化”的危机,试图通过意识的意向性构造特征也克服内在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分裂和对立,并且提出了“内在性中的超越性”思想。但在列维纳斯看来,胡塞尔不仅没有克服现代哲学的“内在化”的危机,反而将这种内在性的逻辑推向了极端,以至于使得任何超越性都变成意识的意向性构造成就,也就是说,将一切超越性都内在化了。在这个意义上,列维纳斯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看成是一种否定外在性、超越性或他者的“总体性哲学”。通过对于胡塞尔的“内在性中的超越性”思想的批评和改造,列维纳斯将内在性和超越性严格区分开来,并且提出了一种彻底的超越性或无限性思想。首先,他对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进行改造,将作为内在性从意识和表象的领域改造为一个包含了享受和家政的“自我主义”领域。然后,他将这种内在性的“自我主义”逻辑推到了极端,由此揭示出了一个不能被内在性领域所包容的纯粹外在性、超越性或者他者的伦理领域。但本文认为,列维纳斯并没有令人信服地阐述这种纯粹的超越性或他者的伦理维度如何显现,因为任何显现都是一种内在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欲望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因而是内在性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欲望"是对传统西方哲学内在性的抵抗,从而实现欲望的外在性以满足绝对他者.从传统西方哲学欲望概念入手概括思想史上欲望的内在性特征,继而分析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欲望的外在性特点,最终以爱欲为形而上学欲望典型而实现对于传统欲望内在性的超越,以满足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9.
列维纳斯主张,在存在与认知的同一性中,西方哲学精神传统带着对他者的暴力,这种暴力遮蔽了真正的伦理。在这个背景下,他以一种超越的他者伦理来克服总体性暴力。他者伦理探求自我与他人、内在性与外在性、有限与无限、同一与差异之间不可化约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于存在论和认识论,朝向神圣与崇高,最后在实践中实现。超越性、圣洁性、实践性在面向他人的伦理责任中高度统一。在技术工具与理性规则充斥的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重拾伦理的本质,回归其超越性、圣洁性与实践性,以此恢复伦理在人类生活中的真正地位与尊严。1  相似文献   

10.
德国古典哲学是列维纳斯新形而上学的一个来源,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启示是有限的,并且这种启示有可能包含着误读。这体现为列维纳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中“异”、“非存在”和“外存在”等思想的借鉴,从而造就了其注重“价值论-伦理学”的独特形而上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