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所论及的中产阶级是指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涵括多个阶层的中间阶级。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它在一些国家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9卷中,有83处论及这个阶级。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阶级的存在。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是保守的。”①又如,恩格斯在《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党》中提到,“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外,现代大工业还产生了一个站在它…  相似文献   

2.
任志安 《学术交流》2007,(12):13-15
马克思虽然接受了黑格尔国家是"历史的缺陷"的基本观点,可他没有把缺陷问题放在一边,而是试图从国家的现在和过去中了解国家的本质和目标。认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凭着党性和良心,从政治方面看待国家的问题,使其自身产生了严重冲突。后来抛弃了与他自己社会学观点相矛盾的假说:国家很快废除或消亡。但马克思并不像后来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所臆想的那样天真。他们认为:只要工人阶级取得了政权,那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便会得到保障;甚至认为:无产阶级有了政权,社会主义就会自动到来。马克思认为,没有政府权力,在消灭阶级和阶级矛盾方面就无法前进一步。政治和国家不但可以完全独立于经济和社会而存在,而且还会主宰着社会。所以,马克思认为消灭国家需要一系列的历史过程和长期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将其职能转移给社会,并消失于社会之中;取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历史形式也许将是一种更卓有成效的制度,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管理国家,这一新的历史形式很可能自有其世界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中产阶级——界线和人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产阶级”是近 1 0年来社会学文献中最流行的概念之一。围绕该概念经常进行争论。“中产阶级”概念与“中间阶层”概念相似 ,源于西方社会学理论。M .韦伯、N .埃里亚斯、L .沃纳、D .戈尔多普等理论家使用了“中间阶级”概念并研究了相应问题。西方的中产阶级并不是单一意义的 ,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西方研究者对中产阶级的数量估计各不相同 ,通常中产阶级约占6 0 % ,而中产阶级的中层部分约占 2 0 %。研究这个问题的现代俄罗斯学者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学者断定 ,俄罗斯没有中产阶级。第二类学者认为俄罗斯存在中产阶级 ,但…  相似文献   

4.
消费前卫的中产阶级的消费伦理,即坎贝尔所谓的"浪漫伦理"主要表现在:消费理念上的享乐主义者;社会阶层区隔实践中的地位追求者;"品位文化"的跟从者与制造者;消费场中的表演者.但在中产阶级的前卫消费镜像背后所展现的则是基于其敏感的社会阶层地位之上的现实理性.中产阶级的消费伦理中寄托着这一阶层的现实理性,但就阶层的社会存在而言,中产阶级的浪漫伦理与其所寄托的现实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中产阶级发展困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怀特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中,不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因此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不适用于美国社会。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中产阶级数量的减少,美国社会的现实阶级基础越来越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又在世界范围内强化了资本主义贵族和无产阶级平民之间的对抗,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也因此越来越增强了其适用性。而怀特海的思想由于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显示出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压迫的阶级结构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权 《学术交流》2012,(4):27-29
别尔嘉耶夫在《自我认知》一书中对马克思思想的相关论述集中折射出白银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矛盾心态,而别尔嘉耶夫作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神实践领域内所表现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其摈弃所谓的"阶级"、"革命"等先在限定后所呈现的一个极其纯粹且单一的实践式"精神",即他通过自由和存在这两大核心话题在一个近似矛盾的张力环境中所再现的他所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加入神学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就完成了在人格和神性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化理解———即自由主义和存在主义并存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中间阶层在两个主要的阶级之间,在对抗性社会的两极之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居中间地位的阶级和社会集团。马克思指出:是“介于工人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26卷第2册,第653页)。中间阶层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诸方面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处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8.
从生存实践论境域来看,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分析甚至不能冠以"科学的推论"意义上的"科学"一词.而从科学的标准来看,这种理论分析也绝不是纯粹信仰的论证.在生存实践论的境域内,卢卡奇所曾设想的难题--难以证明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力量蕴藏在社会主义之内,就必然有它的无力之处:它虚构出来的难题的建构方式表明,主体主义的困境依然被想象成如影子般地跟在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共同体)理论后面,在这种言谈方式中实际上充塞着"实体主义"的思想语法.  相似文献   

9.
阿尔伯特·西曼斯基所著的《资本主义国家和阶级政治》一书出版于1978年.美国《经济问题杂志》1979年9月号刊载了这篇评论.译介如下:卡尔·马克思教导说,经济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试图实行一种统一的"政治经济",虽则他们在某一特定的研究中,既可能强调经济方面,也可能强调政治方面.遗憾的是,马克思仅仅在经济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而对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布洛赫焦虑于时代困境与危机,试图寻找解决良方,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批判,提出了具体乌托邦理论。他认为,革命哲学应是"关于祛除恶的革命的灵知",其现实路径是具体乌托邦道路:具体乌托邦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代表着潜藏客观可能性的未来趋势,是将要实现的共同体的主体;具体乌托邦的目标,是带来"新天新地",即无阶级的未来社会;具体乌托邦的"新"包含着一种开放向本真的、真实的未来地平线的可能性,是通往终极乌托邦的垫脚石,它内蕴着一种乌托邦的剩余,使人向上,永葆希望。具体乌托邦革命是第一个真实的总体革命,到那时,人将获得双重解放:个体的人从某个阶级里获得解放,同时,获得解放的个体的人将第一次形成真正的"我们"联合体,即自我相遇与我们相遇统一。布洛赫的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