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龙慧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1):51-56
新世纪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一轮关注日常生活的热潮,与此相应,近十年来的成长小说中出现了不少将日常生活叙事与成长主题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其中,以六、七十年代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对以革命英雄主义和激进主义为代表的政治话语进行了深刻有力的解构,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巨变为背景的作品则主要指向了对理想主义的质疑。而在今天,日常生活已经获得其合法性的情况下,需要注意日常生活叙事在文学表现中的双刃剑效果:失去了革命的方向,成长不应迷失方向;消退了理想主义激情,叙事也不应沉入欲望的深渊。 相似文献
2.
柴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4):145-150
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讲述作者记忆中的过去事件和生活印象,叙述视角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变化。门罗在一生的写作实践中寻求适合她自己的简单而自然化的叙事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就是尽可能接近个人记忆的真实而讲述生活经历和看见、听见的故事,并在不断对过去和当下的比较和思考中审视关于过去的真实。本文以门罗后期的两个短篇小说《阿尔巴尼亚圣女》(Joan Albania,from Open Secrets,1994)和《侵犯》(Trespasses,from Runaway,2004)为例,对她讲述故事的记忆叙事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作家个人化的写作风格里所隐含的生活态度和写作理想。 相似文献
3.
爱丽丝·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她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自为存在”的女性角色,描写她们的生存境遇,展现她们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历程。在《亲爱的生活》中,门罗再现了20世纪三种较为典型的女性生存情境,呈现了女性突破既定情境获得成长的过程,表达了与波伏娃《第二性》中存在主义女性观相近的女性观念,为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从1980年代小说对诗性乌托邦的营造转向了对当下日常性存在的揭示,回到了"人"和"文学"的起点。这具有重大的文学史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文学的贬低和对日常生活的神化;无法建构起关于自身的连贯的叙述顺序,以缓解一系列"现在"时间的流动所带来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6.
7.
卢衍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3-109
文学的“日常生活”因素及其凸显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结果,文学对“日常生活”的呈现具有选择性、指向性和策略性.新写实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再生产性”、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推崇,对日常满足的平庸化、一般化叙事,确立了日常生活在新写实小说中的本体性地位.新写实小说中“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性,包括“日常生活”的现代性诉求、大众文化属性和“日常生活”的多元性,既要从下而上地参与不断变动的日常实践,也要从上而下地以理论建构“日常生活”的多维空间. 相似文献
8.
9.
杨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1):117-120
在任何时期,日常生活叙事都是文学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年文学中,它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形成了两种独特的结合模式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救赎和对建基于意识形态之上的日常生活的诗化张扬。“文化大革命”后,各种形式的日常生活叙事力图从主流意识形态中突围并日益疏离。在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化环境下,日常生活叙事在极度膨胀之后陷入欲望化的泥淖里迷失其意义。在当下的众声喧哗之中,一些具有使命意识的作家对于芸芸众生日常生活的意义进行着多向度的追寻。 相似文献
10.
荒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5):72-7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汇入世界女性主义潮流;中国的女性艺术是世界女性主义艺术思潮的组成部分。基于中国女性艺术成长事实和世界女性主义潮流趋势两个角度,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思潮界定后发现,从1989年肖鲁的装置艺术《电话厅》呈现两性对话的困境,到2016年姜杰的雕塑《大于一吨半》表达女性对性别体制全方位思考,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思潮,不仅体现了思潮生长脉动,也体现了中国女性经验特征,大批女性艺术家致力重绘日常生活叙事美,创造了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思潮的三种日常生活叙事策略,见证了中国日常生活巨变和女性主体成长,并且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1.
12.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涉及了很多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幸福是其中之一.爱丽丝·门罗的幸福并非等同于欲望满足后的快乐,也并非爱情婚姻等外在事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而是人物经过人生磨难后,对生命和生活产生了新的认知,重新获得的心灵宁静和满足.文章分析了门罗作品中的宗教哲学、东方哲学和顿悟的智慧,以期探询这些哲学对门罗作品人物在经历大悲痛之后重获安宁幸福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慧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6):115-120
本文对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蒙罗及其作品做了简明扼要的评述 ,摘其代表作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及其新特点进行了分析评论 ,指出其所反映的极具特色的“强者不强 ,弱者不弱”的主题寓意。 相似文献
14.
15.
袁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4):97-100
科学知识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长足发展.其中虽然多是精妙高深的科学内容,但不乏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常识.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近代国人对水的认识不断深化.各类报刊、杂志都有关于水的知识介绍,其中包括用水卫生、水与健康疾病、节约用水等生活知识.这些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既改变了民众对水的传统认知,增长了科学知识,也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周琳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9-122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欧美,获奖无数。2013年10月,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主要得益于艾丽丝·门罗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但和她的叙事策略也不无关系。通过特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巧妙变换故事节奏、精心营造故事悬念等杰出的叙事策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焕发出简洁精致、不施铅华、细腻优雅的风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9.
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情感世界,深刻地展现出了现代人的情感困境。普通人的情感处于一片荒漠,在爱情追求中,人们同样面临无法摆脱的情感困境。不同的阶级之间更是有着无法跨越的情感鸿沟。曼斯菲尔德面对无所不在情感困境,试图通过建立空中楼阁般的心灵花园作为解脱的途径,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无奈的逃避。 相似文献
20.
吴红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0-104
小说《隐身衣》代表着格非小说创作风格的重大转变,"现代日常生活"成为其尤为重要的表现题材。通过对两类"隐身者"在日常生活中处世特征的抒写,格非在小说中建构出了一种独有的隐身哲学。这种隐身哲学嫁接于日常生活的"面向"与"真相"之间,"面向"是模糊的,具有外在的多义性;"真相"则是客观的,在轻浮与虚弱的年代,它充满着力度。如何拨开"面向"的层层面纱,进而发现并重新认知日常生活的"真相",是这篇小说带给读者的有益启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