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推进助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创新助残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助残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福建省晋江市的实践进行剖析,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助残社会组织总体发育不足、助残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缺乏长效性支持机制、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监管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等5个方面分析现阶段助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优化助残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强化助残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长效性支持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监管评估机制等对策,以促进政府行政效率和助残服务效益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2.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我国政府领域的重要制度变革.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受到政府因素、社会组织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制约,三重因素影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制约着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提供能力,进而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改革产生影响.破解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改革的三重制约因素,政府应创新支持机制,社会组织需要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社会需要健全认可和支持机制.三种机制创新,形成合力,促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作供给是当代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趋势,群团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是其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情境下构建多元供给机制的关键。为此,本文收集22个群团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合作关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从网络粘性等3个维度对合作网络结构进行了测度,基于测度结果和案例分析,归纳出群团组织合作的4种模式。研究发现:公共服务供给中群团组织的合作网络粘性适中,各主体在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呈“两极分化”特点,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群团组织共同参与是当前最主要的合作模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了建立公共服务清单、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一种改革工具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行政理念、组织结构、政府角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等多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政府购买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优化政府的资源整合机制,引入政府购买的问责机制;促进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的政策扶植力度,着力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全面公开政府购买信息,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监管和评估的机制以及积累社会资本,建立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机制等路径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5.
伴随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以深圳为例,以制度设计厘定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经费、竞争式购买的契约关系、第三方评估等构成了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国社会服务购买法规缺失的环境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存在操作机制不完善和不透明问题,因此应逐步健全社工服务领域的政策与法规,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财政支持体系,优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操作流程,加强部门间协作以整合资源,拓宽社工机构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空间,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建设与评估监管。  相似文献   

6.
不断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未来实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途经。系统梳理历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获奖项目的相关文本,探究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实践发展和生成逻辑。具体涉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上的外在特征,创新类型、创新方式与供给机制的内在结构,其中制度支持、社会需求和政策企业家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生成的重要基础。在未来中央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服务创新空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创新中应更多地考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接纳社会组织的参与,同时应吸纳更多的体制内和体制外政策企业家来推动创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不断探索实践,政府购买服务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一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中涉及的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本位等内涵,标志着政府购买服务是一项创新的社会治理机制。这项机制的形成表现在培育社会组织、引入社会工作、推动社会倡导、公众受益、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若干层面和方面。同时认识和分析制约政府购买服务发展的因素.有利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近期和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9,(16):64-64
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开始接受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等)的创新项目申报。地方各级政府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申请,尤其鼓励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创新项目参与申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通过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准入门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尤其注重推动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成长,遵循的是以政社分离为原则的选择性支持的内在逻辑。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应从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单向逻辑,转变为强化社会组织公众参与以实现政社关系有序互动的双向思维,使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意整合和决策咨询功能的发挥,进而提高政府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是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内力激活、公共服务优化的重要契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政策需要具体的政策着力点。从成都的经验来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至少存在三个重要的着力点,分别是城乡统筹的大局意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自觉以及社会组织活力激发。三个方面相互融合,互为促进,为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