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的专著《治理中国》是作者30多年来对中国问题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同时也代表了目前西方许多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看法。本文摘录部分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姜弘 《领导文萃》2014,(3):22-26
李侃如,英文名KennethLieberthal.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2013年9月底,南方周末“美国总统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电视项目组在华盛顿拜会了李侃如先生,应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资讯     
《决策与信息》2010,(6):80-80
《治理中国》 [美]李侃如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45.00元 这部在国际上影响极大的著作是作者30多年来研究中国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侃如博士所代表的第三代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李侃如,英文名Kenneth Lieberthal,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2013年9月底,南方周末"美国总统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电视项目组在华盛顿拜会了李侃如先生,应我们的要求,他聊起他眼中的中美关系、中美领导人。美国对中国的观点不全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正>《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目前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介绍中国政治的教科书。作者李侃如博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从客观角度来看,《治理中国》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然而,毕竟作者与我们有着十分不同的政治制度背景,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因而其结论自然与中国学者不同。摘要此文,并不表示完全赞同作者书中的所有观点和结论,而是想通过此内容,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学者研究分析中国的方法和思路,以及他们观察中国的角度,从而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归宿 《领导文萃》2013,(5):28-31
中美战略互疑.似乎已成了当前中美关系中一个热点名词和课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在共同发表的《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报告中指出,中美双方对彼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现在起,20年后的中国,对美国而言是敌是友?毫无疑问,中国最年轻的一代定会影响对此问题的答案。他们决定着未来的政策、国内发展的速度、国内的稳定,以及是否会因台湾问题发生危机。然而,美国的反应也很重要:错误的行动可能导致中国反对我们。  相似文献   

8.
丛亚平 《领导文萃》2012,(7):127-130
最近看到黄树东所写的一本力作《中国,你要警惕》。这位中国学子出身的美国华尔街顶级投行高管,不但比一般学者更了解美国金融及经济内部的深层问题,对中国问题的分析也发人深省。在黄树东看来,过去这十多年,中国及美国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应对购买力缺乏的矛  相似文献   

9.
王薇 《领导文萃》2009,(4):137-141
在美国致力于处理世界上很多重大挑战的时代.也许没有任何其他政策较之“正确处理中国问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雷墨 《领导文萃》2014,(14):114-117
正安全压力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升,中国实力上升给外部造成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引起外界的关注,而中国自身的安全威胁问题受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事实上,与历史上其他崛起大国相比,中国所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要复杂得多。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与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学者施道安,2012年底出版过一本名为《寻找安全感的中国》的书。作者把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分为"四环",即中国疆域之内、围绕中国的周边、中国周边的6个区域体系以及周边以外的外  相似文献   

11.
袁鹏 《决策探索》2005,(11):88-89
随着当前美国对华关注从“中国问题”逐渐聚焦于“中国崛起”问题,美国两党、府会、朝野在冷战结束十多年后,首次在中国军力发展、经济和能源战略、“中国模式”的挑战、地区影响力的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大体相近的认知,或至少思考大体相同的问题,这就为美国制定超越党派和政府、相对长期的应对中国的战略提供了可能。但这个似有非有的对华战略究竟是什么?人们尚不能从美国官方得到明确答案,而只能从一些美国政要、官员、学者、媒体的涉华言论及其炮制出的一些新名词中寻找端倪。  相似文献   

12.
田恒国 《领导文萃》2007,(10):17-21
“中国食品威胁论”的出笼 近一段时间来,海外媒体炒作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美国对中国政府的监管多有指责。  相似文献   

13.
罗援 《领导文萃》2012,(21):47-48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目前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美国是为了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非针对中国。二是认为美国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制衡中国。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包围中国,其意图肯定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大西洋月刊》称,随着2014年开始,看看近期的头条新闻,就能发现中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最重要的挑战并不发生在中国本土,而是发生在日本。中国问题评论家们有一个倾向,那就是认为中国有一连串迫在眉睫的危机,外交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但是人们值得记住的一件事是: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预测中国经济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22日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的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在丧失动能。中国奇迹似乎即将终结。在一轮提高收入但留下了债务腐败和环境问题的史诗般的经济盛宴过后,一场治理行动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6.
岳巍 《领导文萃》2012,(8):7-22
2011年,对于中国的周边地区来说,确是多事之秋,美国高调"重返"与强势"崛起"的中国的正面相撞,南海问题争端激化,美国强化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安全关系,以及美国抛出TPP倡议,如此等等,使得人们对于中国周边环境,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方可成 《领导文萃》2013,(2):116-120
南海问题为何重要?与东盟国家的领土争端何解?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是准备遏制中国?带着这些广受关注的中国南海安全议题,记者专访了三位身份各异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瑞奇 《领导文萃》2012,(1):124-126
在美国时,想念中国;在中国时,又想念美国。这些日子在北京,和美国的朋友们经常用邮件和电话往来,一老美给我发了一组关于中国人在海边度假的相片,还有英文说明,可以看出其中充满了他们对中国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2,(22):110-114
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肯定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因此探讨中国经济问题时一定要放到全球格局大趋势下来分析。这一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梳理未来10年中全球政治经济一些大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中国未来10到20年的发展战略。一、全球经济未来十年将持续低迷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5年,并  相似文献   

20.
薛涌 《领导文萃》2006,(6):173-175
大多数中国人去美国,即使不是为了致富,也是为了学美国的致富之道的。人们常常忽视的,是如何学学美国人的穷。刚到美国的中国人总会发现,美国人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我的一位美国朋友, 父亲是一位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五十多万美元,和其他几位挣得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