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 ,戏曲起源于游戏。然而 ,对戏曲中游戏的性质、游戏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游戏是人的本质之一 ,人游戏是为了娱乐。戏曲是从上古“戏礼”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审美游戏形式。在戏曲中 ,游戏与娱乐共在 ,游戏为“戏之事” ,娱乐为“戏之意”。娱乐既是戏曲的功能 ,又是戏曲的目的 ,因而 ,“戏乐”是戏曲的本质。戏曲要摆脱当代所面临的困境 ,根本的出路是在学理上真正认识戏曲的“戏乐”本质 ,重新摆正其大众性的俗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2.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申凤梅》是小说与传记的结合,艺术与纪实的统一。就形式而言,它引入了戏曲舞台上"场"的概念,以"场"的组合结构情节。就内容而言,它以"戏"为魂,统领全书。"戏"在全书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娱乐形式,而是一个生存密码,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戏"谈人,以人演"戏",作家在史的叙述中彰显了人的品格,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麻雯 《北京纪事》2014,(8):51-53
记者:您从事戏剧研究已经十几年了,请简单谈谈戏剧在北京地区发展变化的趋势。〈br〉 薛晓金:从这十几年来看,如果分为戏曲和话剧的话,戏曲是在迅速衰落,话剧是在渐渐崛起。戏曲的问题很多,人才断档,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多是40多岁的演员,年轻人难以为继。我们在1999年做的人才调研,当时就意识到了戏曲的形势非常严峻。年轻演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演出也少。出戏出人,出人出戏,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没有戏,人才出不来。  相似文献   

4.
石康 《可乐》2008,(6):61-61
以《奋斗》为例,按最惨的算法,至少应有3000万人看了它。它的质量当然得说得过去才行。我们可以给一个人看一部不好看的戏,但给上千万人看一部不好看的戏,就有点不合适了。戏剧是娱乐产品,也是精神产品,编剧胡写,实在很不应该。  相似文献   

5.
喜剧性是中国戏曲的传统特色,这一特色在众多民间小戏中尤为突出。作为南方小戏的粤北传统采荼戏以其轻快活泼的喜剧戏曲风格,娱乐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粤北客家人,培育了粤北客家人开放豁达的性格。戏曲喜剧性的构成是多种戏曲构成元素相互协作的结果,音乐作为戏曲构成的主要元素,在粤北采茶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有限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无限的喜悦,用有限的篇幅承载着无限的客家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爷爷非常爱看戏。小时候,他常常领着我到邻近村庄去看戏。遇到人多,他怕我看不见时,还背着我挤到戏台跟前看。几十年时间一晃过去,我也快当爷爷了,可爷爷看戏的爱好有增无减。一打开电视机总是从各个频道上找戏看。偶然听说某地方唱戏时,也总要根据远近或步行或坐上车去看一看。去年2月,他听说10公里外的西站豫秦晋商贸城开业典礼,有河南省豫剧团、曲剧团来演出助兴,就一再说想去看看省级剧团的戏。去年爷爷已是99岁高龄了,到人群中挤着看戏,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又不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就只好雇辆车由我和儿子陪着他去看…  相似文献   

7.
戏曲构成要素中,与动作有关的戏、与曲唱有关的乐是重要的因子,而前者无疑是最重要的因子。关于戏之发生,前辈学人多有考述,然诸说皆有局限。笔者从古人造字之法来探求"戏"字本原,考证"戏"字本义为"军事号令",作为"军事号令"的"戏",与后世戏曲之戏有极深的渊源;"游戏(演戏)"原指"军事号令的演练","游戏"演化为优人扮演的"优戏","戏"之内涵发生变化,标志戏曲之戏真正发生。因与军事及战争有关,"游戏(演戏)""戏"的出现当不晚于国家的建立。与军事有关的"游戏(演戏)""戏",从其产生起便与乐相关联,后来演化为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再与其他元素综合,最终演进为成熟的戏曲。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寻常的夏夜:当黄梅戏《传灯》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落幕,场内观众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之时,在数千里之外的粤西徐闻县的海岸沙滩上,月色星光之下的简易戏曲舞台依旧热闹非凡。海风吹来,拂过了一大群拥挤在舞台旁边看戏渔民们的笑脸。这样的场景对比,寓示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也带来对戏曲市场"城乡二元化"结构现状的思考。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冲击,使得传统戏曲更多地"退守"农村市场。文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戏曲院团国内演出场次47.94万次,而其中38.91万次是在农村。全年4亿余人次的戏曲观众,更有3.4亿人次属于农村。  相似文献   

9.
我国戏曲艺术是以由祭仪到巫觋、坛班或赛班为重要载体而培栽、发展起来的.即使在娱乐剧已经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也时常还要依靠祭祀剧而取得演出、发展的最好条件.由祭仪、祭祀剧而孕育出戏曲的发展经历,有着五个阶段.(一)"变相条祀"阶段.(二)具有戏剧化属性的祭祀形式阶段.(三)"亦祭变戏","祭"、"戏"难分的阶段.(四)"含有祭祀法事因素的‘戏剧"阶段.(五)完全将祭祀纳入"戏剧"轨道的阶段.所以应将研究祭祀剧、观赏性戏剧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携手并进,提上议事日程,作重点的突进.  相似文献   

10.
家乐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文化现象,也是昆曲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家乐即家庭戏班,是指由私人蓄养的以满足家庭娱乐需要为目的的家庭戏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从事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中叶后整个社会痴迷昆曲,蓄养家乐盛行一时,梅鼎祚、吴用先、吴琨、阮大铖、汪宗孝等安徽籍的家乐对于剧本创作、戏曲理论、戏曲表演和昆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明清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清戏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明初至明中叶的戏价多保持在每出一二两银子的水平,其中若有赏银也一般是在雇价外再额外赏予一二两银。但从明代后期开始,戏价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上班”动辄十几两银的雇价和丰厚的赏银,一方面是普通戏班二三两银的戏价。而在清代,这种巨大的差距就不再明显,戏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几两向十几两银慢慢提高。戏价的变化实际上影响着戏曲的发展,厘清这一问题无疑将对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状况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早年在农村看戏,草台班甚为流行。台下看客黑压压,台上热热闹闹锣鼓声。戏台两旁,好事的读书人往往贴上一副戏曲对联助兴,很有情趣。如“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文昭关、野猪林、 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横批是“悲从中来”。这副戏曲对联无疑是“微型说明书”,说明了这几出戏的主要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戏班子是由戏迷们组成,属于业余性质。他们往往在戏台上贴出这样的对联:“耕读为本,乘闲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看为士、农、工、商。”横批是“乐在其中”。当时在农村演出没有固定  相似文献   

13.
黄梅戏不仅唱腔婉转、清新、韵味十足,舞蹈也极其优美。在每一部经典黄梅戏剧中,舞蹈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可以表达出唱腔或其他艺术所无法表达的内涵,舞姿和舞蹈韵味的美为黄梅戏表演增加了魅力,让观众在欣赏黄梅戏唱腔的同时,得以欣赏优美的戏曲舞蹈身段。采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部分经典剧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了黄梅戏舞蹈动作的来源与形成、黄梅戏舞蹈语言的程式生成以及舞蹈的舞姿和谐之美、韵味生活之美和内涵丰富之美。  相似文献   

14.
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社会与普通民众最贴近的一种艺术形式。自元代成熟以来。古代戏曲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丰富了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担负起了对普通民众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的作用;对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对精神人格的塑造、对道德情操的修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优秀的古代戏曲作品所表现出的民主性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戏曲在古代社会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中的巫翠姐和戏剧密不可分,她始终生活在戏剧之中:她生活的主课是到山陕庙看戏;她说话离不开戏剧;她的学识、观念也都是来自戏剧。作者借巫翠姐形象准确地反映了清代中原地区主流社会对戏曲的认识,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下层妇女接受教育途径的单一和知识的贫乏。  相似文献   

16.
夕阳红剧社,一个活跃在安徽省天长市社区里的民间小剧团,演员以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为主,演的是民间生活戏,看戏的是社区居民,每次演出部能吸引天长街道10多个计区的居民前来观看。  相似文献   

17.
作为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戏曲剧种,布依戏彰显出鲜明的审美个性。但作为中华民族戏曲的组成部分,布依戏与传统戏曲在审美风格、审美气质、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亦具有审美互融性、审美相通性,而且,二者在审美品格上,都深蕴着民间性格,都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本位立场。布依戏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最终旨归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娱乐新闻作为社会文化新闻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及其繁荣,是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休闲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的结果。如何认识娱乐新闻的现状以及它呈现庸俗化、媚俗化的倾向的原因,如何认识娱乐新闻加强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娱乐新闻报道日益庸俗化、媚俗化的今天,如何对它加强人文关怀,是目前众多娱乐新闻报道者和广大受众普遍关心的课题,也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鹧鸪戏的由来与山东地方戏曲剧种肘鼓子系统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其生长环境是农业经济活动的偏僻乡村,没有摆脱农民自娱自乐的封闭式状态,这恰巧为鹧鸪戏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伞,鹧鸪戏基本上还是原汁原味。正是因为鹧鸪戏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当地群众痴迷喜爱是鹧鸪戏交口传唱的基础,充分证明了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发展和存在都无法离开群众这一培育的土壤。鹧鸪戏的音乐已形成了自己的板腔体系列,有匀板、急杠、娃娃腔,以及起过渡和衔接作用的了板、元板、悲腔等,它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剧种在音乐板腔体式方面的雏形。将田野调研、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对鹧鸪戏乃至淄博民间戏曲音乐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布依戏是布依族民族民间的特色戏剧,其存在不仅与布依族的民歌、舞蹈、民间文学及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与布依族的民族民间信仰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布依戏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过渡仪式理论”分析布依戏神圣空间的构建,以及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转换、沟通,从而实现布依戏的神性和世俗性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布依戏不仅仅是戏剧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布依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并且在布依戏中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构建的神圣空间来传递布依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所以布依戏是一个娱人娱神的戏剧,这也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戏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