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丫鬟形象,小红便是其中—位。关于小红形象的疑问很多:曹雪芹的原意是小红是扬善之人还是造恶之人?小红真是—个一味攀高枝的人吗?她和贾芸的爱情又会不会有结果呢?细读之后对于此三问似乎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2.
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李纨自出场,曹雪芹便通过对李纨身世和其所受教育的介绍,明确强调了李纨的"德"。她也因为德行而受到众人的尊重。进入大观园之后,李纨也逐渐显露了一些才气。李纨是十二钗中结局最为特殊的一位女子。曹雪芹设置李纨这样一个形象有其特殊的含义。通过李纨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的曹雪芹对于女性德与才关系的态度与观念。本文从曹雪芹介绍李纨出场时的"女子无才便有德"一句出发,分析李纨形象体现的"女性才德观"。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刻画人物时,总是能抓住人物的灵魂,使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即使性格相近也决不重复。同作为贾府备受瞩目的大丫鬟袭人和平儿,她们同样是美丽、温顺的女子,身上都带有一层奴隶以至奴才的色彩,但她们在社会地位、智谋、品行、情感等方面却又是不尽相同的。从人物的灵魂深处看,袭人的灵魂是丑陋的,而平儿的灵魂是善良美好的。  相似文献   

4.
晴雯是《红楼梦》中丫鬟形象中作者最为钟爱的一个,也是读者喜欢的人物之一。她是作者所列红楼十二钗仅有的两个副钗之一。曹雪芹设计的晴雯的主体性格是毫无奴颜媚骨,大胆反抗,嫉恶如仇的性情。这个人物也就因此获得了自身的性格逻辑,她的心理、语言、行动也必将沿着这一逻辑展开情节,向前发展。在《红楼梦》的传抄过程中,因为版本差异,造成了晴雯的形象扭曲变形。究竟哪一个晴雯才是作者苦心孤诣要提供给读者欣赏的典型形象呢?依据程甲本、程乙本、脂批本各自不同的文本原貌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就《红楼梦》现存版本而言,脂批本并非是完美无瑕的,程高本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曹雪芹的思想观念,认为贾宝玉中举与其反对仕途经济并不冲突,贾家复兴是曹雪芹的愿望和安排。文中还分析了曹雪芹、贾宝玉以及石头等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贾宝玉这个文学形象中解读出真实的曹雪芹和虚构的贾宝玉。本文还探讨了红学研究的两个误区。这些论述旨在证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是一本全璧之作。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贾赦、贾珍之流道德败坏、荒淫无度的腐败生活,真实地镜像了清朝贵族纨绔子弟"假礼假体面"、真败家的虚伪本性。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在周围"冷"、"热"环境的正面衬托或反面映衬下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11,31(5):47-51
种种迹象表明,楚文化已成为曹雪芹《红楼梦》创作的重要文化基石。无论是充斥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悲情意蕴,还是曹雪芹在"以悲为美"审美观念指导下为小说所设置的悲剧结局;抑或曹雪芹在楚文化"女性中心观"指导下对宝玉"女儿"身份及其女性崇拜意识的一再强调;以及黛玉这一形象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带有浓郁感伤气息的楚风流韵,都显示出楚文化所特有的审美情韵对《红楼梦》的多维浸润。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认为曹雪芹安排宝玉终于出家未免“小器” ,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论文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论证了曹雪芹并未“小器”。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形象当是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组合。贾宝玉出家了 ,而甄宝玉却入世了。甄宝玉当是曹雪芹笔下大器晚成的宝玉形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楼梦》成书过程的考察,史湘云人物出现在很早的早本中,后来由于《风月宝鉴》的加入及曹雪芹个人创作主题的改变,造成了史湘云人物在情节和结局设置上的某些疑点与矛盾。在今本《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代表的是美好人格美的被毁灭和个性的被压抑的悲剧。从史湘云表现的各种性格特征与曹雪芹的个人经历结合思考,发现史湘云人物不仅有许多与现实中的曹雪芹的"二重人格"相契合的思想和行为,更有曹雪芹所欣赏的"魏晋风度"包含的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性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11.
老妪在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是一个非常寂疏的角色领域.但在《红楼梦》这部旷世之作中,曹雪芹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圆润饱满、个性鲜明的老妇人形象——贾母与刘姥姥.这两个身处社会两端的智者老妪展示在同一个舞台上,演人生曲折,绎社会百态,共同领略她们的智情之歌,共同见证她们的世事学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进行了扼要的分析比较,以展示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三位语言艺术大师在塑造崔、杜、林形象时所完成的各自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探讨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结论认为:<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关乎文学理论的语言反映了曹雪芹的文学思想,总结出曹雪芹的文学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以当时流行文学--传奇为庸俗作品;以"立意为先"为文学创作主旨和要领;以抒情为文学特性和立意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其代表作。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与《红楼梦》创作的时间相距不远,因而天花藏主人与曹雪芹有相似的创作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对时代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反拨。天花藏主人以纯净的才子佳人小说引领了一批纯情小说的出现,其对"才女"的表现,颠覆了传统写作中对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真实的界定和表达,对才美女性以正面积极的姿态进入文学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曹雪芹以《红楼梦》彰显了自身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更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在创作目的与创作心理上,二者均表现了其所置身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错位,曹雪芹则以《红楼梦》的悲剧结尾凸显了社会历史文化之真实与人生际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7,27(6):40-43
林红玉(即小红),怡红院的一个三等丫鬟,与林黛玉这个"大人物"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还是故意设之?宜从其一斑,窥其全貌。可以说,全书刻画的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她成为《红楼梦》众多丫鬟中重要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6.
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揭示出甄宝玉早已觉悟,他如同《邯郸梦》中的众仙引度卢生出家一样,特来牵引、点醒贾宝玉出家。甄、贾宝玉"情性如一"都走上了一条不与社会妥协的道路。据此可知,甄宝玉的形象不会表现出与贾宝玉形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对甄宝玉形象的塑造可视为曹雪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化"艺术手法的有益尝试,虚笔点出的甄宝玉形象起着由此及彼的引人进行普遍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乃曹雪芹的"哭泣"之作,他在小说中确为"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之女儿们的人生悲剧而哭,而且属于感情深、哭泣痛者.但曹雪芹深以为悲痛者,又远不止女儿们的人生悲剧.曹雪芹所悲者,有身世、有家国、有人类社会,其在《红楼梦》中所再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人身陷其中而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曹雪芹并没有把再现如此的悲剧为小说的宗旨,而是在探寻悲剧之因和从悲剧中走出的路子.曹雪芹以女娲所炼的补天之石为小说的引子和线索,显然是有寓意的,这一寓意中更多的是积极意义的探寻.所以,曹雪芹有孔子"挽狂澜于既倒"的使命感,《红楼梦》寓有《春秋》大义.  相似文献   

19.
伏漫戈 《南都学坛》2004,24(3):37-42
"实录"精神、典型化原则、春秋笔法、史传手法显示了曹雪芹的良史之才;渗透在意境营造、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环节中浓郁的诗意,使《红楼梦》堪称诗化小说;精辟、独到的议论反映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现了人物个性,揭示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构成了《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杜瑾焕 《南都学坛》2008,28(5):47-48
贾宝玉的性格及行为若用拉康的思想来阐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镜像时期、语言阉割时期、主体分裂时期。在第一个时期,贾宝玉实际上是受着人类童年镜像世界的诱惑,把这个虚幻的形象看做是自己的形象,从此形成一个虚幻的自我,并因此产生一种认同机制,使得主体永远不能对自我产生正确的认识。在第二个时期,成年后家庭期望过高使其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厌倦、焦虑甚至恐惧情绪使他选择了看似十分荒唐怪异的言语与行为。第三个时期,他自我解压、自由释放又不至于被冷落和遗忘,还能在诗性大观园世界与姐妹丫鬟厮磨一处,独享自由和欢愉。这使他的生命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度过诗性生活和美丽人生。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用意曲折隐晦,寄寓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