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部分(或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事物的组成部分的性质、组成部分的数量、事物整体的结构以及事物周围环境的变化都是引起事物整体质变的原因。【1】事物的部分或要素的性质是决定事物整体性质的基本因素之一。尽管有许多事物在整体水平上所表现出的性质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质根本不同,但它们既然由部分组成,就必然受部分性质的制约。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单独的氢有可燃性,单独的氧有助燃性,当把氢和氧化合为水时,水就改变了单独的氢和氧的性质而具有了能灭火的新性质。那么,  相似文献   

2.
一、实践要素结构的基本模式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特殊的结构.其特殊在于,从内部而言,结构是由要素组成的.要素不同和组织形式(即要素在时间和空间的排列次序和排列阵式)不同,决定着各种事物结构的内在区别。从外部而言,结构是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结构相互联系的。联系形式不同和联系层次不同,决定着各种事物结构的外在区别。那么,实践作为一个事物,它的要素结构的内外情形如何呢? 首先.从实践的外部进行考察。列宁指出,主体和客体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毛泽东写道: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照此所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80年代末后一些哲学教材把事物构成因素的空间排列结构视为量的规定提出异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根据质与量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质变、量变的关系论证了事物组成部分的空间排列结构不是量的规定而是质的规定。并进一步指出,把结构视为量,究其根源,是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质和量的说明存在着误解。最后分析了这种误解在人们实践中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出有予以纠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唯物辩证法范畴在当前流行的几种哲学教材中,其排列次序各有不同。到底怎样排列唯物辩证法的几对范畴,才更合理、更科学呢?笔者的意见是:在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两对范畴中,把形式和内容一对范畴排列在现象和本质一对范畴之前比较合理、比较科学。首先,从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含义看,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整体,形式是指构成事物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或外部表现状况。而本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则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即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代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两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马,此赛结果,田忌三战三北。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以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比上马对他的中马,以中马对他的下马。比赛结果。田忌二胜一败,反操胜券。同样的马匹,因为排列组合不同,由量变引起质变。事物质的变化除了通过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外,也可以由于事物内部排列组合不同而引起,所谓排列组合引起质变,即事物内部的数量不变,但每一“细胞”的排列组合不同,每一“细胞”发挥的作用不同,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质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以物体的各种不同的同素异性状态和聚集状态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碳(C)的同索异性体,但由于碳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即相应地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6.
一地理结构与地理流不同地区关联在一起组成地理结构.陆卓明认为地理结构由"差关矛盾"(即由地区差异与地区关联各为一方组成的矛盾)制约①.这个矛盾按如下方式推动地理结构的变化:地区差异的性质、程度以及有关地区的相对座落,决定着地区关联的性质、程度和地理方向,地区关联又反过来维持或改变地区差异的性质和程度,直到原有地理结构解体与新的地理结构形成为止.新的地理结构的变化仍由这个矛盾来推动.由于地理结构不过是事物的地理分布,所以我们可以用事物来表示地理结构,即使之"事物化".事物化的结果表明地区不过是事物在特定座落上的组合,该地区的特点就是由该事物组合决定  相似文献   

7.
对于“结构”这个词,现在的人们都不感到陌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也可以说是“组成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排列秩序”。同样,所谓“藏书结构”,就是指图书馆藏书体系诸要素(学科内容、学术水平、使用的语言文种、时间、文献类型、出版区域等)在该系统范围内的秩序,亦即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规定着不同学科、类型、文种的文献在藏书体系中的比例。实际上,它是人们根据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等人为设计的一个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质变”定义,笔者看到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肖前等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下称“肖本”)认为:“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另一是傅昌璋同志的《质变定义新论》(《天府新论》1987年第六期,下称“傅文”)认为:“事物在数量上。或事物的部分、整体、及其状态、结构、功能、机制、属性等方面所发生的超越某种尺度(限度)的变化,就是事物的质变。简言之,质变就是某物停止为某物的一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格”和“性格系统”两个相同词汇在排列次序上的颠倒,表现了何种内在含义上的差别呢?系统性格指文学作品中特定单个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性格世界。在文学作品里,人物性格往往是一个由若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性格要素,组  相似文献   

10.
量变和质变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毋庸置疑,这一规律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思维的运动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转化。”(列宁《哲学笔记》第239页)事物的量是表现在事物外部的规定性,如数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程度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原子分子的排列和组合等等。事物的质是事物内部的规定性,正是事物的这种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然界同素异形体物质结构原理,同一化学元素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子系统的排列方式也不同,形成不同形态的单质物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形态单质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结构单质物体具有不同的功能;通过施加一定的外在条件,同素异形体单质物体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运用类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功能,人所处环境不同,人的个体及由人的个体组成的子系统之间组合方式也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由人的个体之间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组织结构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运行机制;通过施加一定的外在条件,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进而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同素异形体结构原理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前言对于手性碳原子化合物通常用R、S构型法来命名。按照此法,即对含有手性碳原子化合物Cabcd的命名,可以先把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原子或原子团(a、b、c、d)根据次序规则先后排列(如a>b>c>d),然后将上述排列次序最后的原子或原子团(d)放在离观察者对面眼睛最远的地方,这时其他三个原子或原子团(a、b、c)就指向观察者,如果这三个原子或原子团按次序规则递减排列的顺序(a、b、e),是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一构型就是R型。如果是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则构型为s型。由于度光异构体的空间构型可以书写成投形式或透视式,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13.
钢琴艺术系统方法的初析李强系统论是当代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和方法,它是研究不同层次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形成发展的科学。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组成它的各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它集中体现了普遍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要素在语文课堂教学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它一方面体现课堂教学步骤和环节的纵向程序,即时间上的流程或顺序:一方面反映教学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即结构内部教师、学生、教材等诸要素的横向联系。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敦学结构,对于优化语文教学艺术,提高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空间介词是表示事物与事物或者事物与处所之间、动作与事物之间某种空间状态或空间关系一类的介词,这类介词既有着介词共有的性质,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平面都有自己具体的作用或功能。在句法上,空间介词介引表示空间意义的名词性成分,可以自由出现在"空间介词+处所名词+(方位词)"这样的格式中。在语义上,空间介词是介引与空间意义有关的语义成分,是标明具体空间关系类型的标记。在语用上,空间介词除了具有标记、凸显焦点、管界等作用外,还凸显了说话人对于背景信息的选择和显化过程,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心理和语用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一、量变过程的两种类型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①其中量变是指事物的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性质,事物仍保持自身质的相对稳定性。这也是量变过程的普遍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凡是符合上述特点的就是量变过程.但是根据量变过程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名词作前置定语一般应用单数形式 ,但如用其单数形式会产生歧义或难以表达多重性和类属性时 ,则应采用复数形式。名词中心词由两个或以上成分组成时 ,限制了of短语的选用。非中心名词是并列的或有较长后续成分时 ,限制了属格的选用 ;名词短语内各个成分的次序安排主要受到句子结构的语体标准和末端中心原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思想文化素质是一种整体的潜能结构。整体,是指它是一个由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潜能,是指它是动态的、发展的综合体,具有在实践中更新、提高的潜在可能性和倾向性。从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来考察,教师的思想文化素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品德结构。各个亚结构又是有不同层次的多个因素组成的动态结构。三个亚结构性质不向,功能不同,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  相似文献   

19.
多项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是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中心语前的,对于排列顺序的依据不少语言学家认为是由与中心语关系的疏密决定的,也就是由认知上的相似原则决定的。但如何判断关系的疏密一般是靠的直觉,万德勒试图为这种直觉找到语法上的佐证,并举出了一些主要的形名结合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形名结合方式对多项性质形容词定语的次序问题做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结构?一般地说,可以把它理解为事物(系统)内部各部分、成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换言之,结构是事物内部的组织状态,它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过程)以及要素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事物之间没有影响和作用,就很难说它们有什么结构.无结构即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