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薇薇  沈非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1):108-109,123
在论述徽州民居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徽州民居所传达的徽州人若干精神文化特征,认为徽州民居是徽人某些意识形态的建筑外化,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徽州民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发轫较早,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徽州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条件、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有着悠久历史的徽派文化,体现在徽州民居建筑艺术特征中,它不仅具有基于封建儒家伦理纲常的成人伦、助教化的审美功效,同时也具有道家的玄素相间的整体形态,它以自然为基础,以对立统一与线性造型的形式为审美法则,使徽州成为一处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集散地。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瑰宝.徽州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和艺术风格是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将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抽象的符号系统以物化的形式赋予建筑,并与建筑的实用功能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特有的古民居建筑群落.  相似文献   

4.
徽派民居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过程受到徽州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探讨徽派民居的形成原因及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质,有助于理解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徽州民居为审美客体,分析了徽州民居具有群体律动美、单体构成美和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点,探讨和总结出徽州民居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建筑师确定现代建筑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7.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  相似文献   

8.
现在徽州古村落民居的外部环境规划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与优点,更没有涉及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以及周边绿化环境、水环境的营造理念和规划思想。因此,将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规划艺术应用到新农村民居建设,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规划艺术中的优秀成果,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化场所是传统徽州民居中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场所空间。文章在分析教化场所宗族观念、礼制思想等特点基础上,分别从宗祠、庙宇、院落空间、书院、戏台等五个方面,对徽州民居的教化场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徽州传统村落充满自然活力、亲善情感和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要比较南通民居与徽州民居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整个社会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均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直到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商业迅速发展。商业舞台上同时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业集团,如徽商、晋商、浙商等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非徽商莫属。徽州民居代表了商业发达地区民居的最高成就,它对广大地区民居的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古民居构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为后人守住“历史”?如何解决古民居保护中“资金”与“民众参与”问题成为破解“瓶颈”的关键。文章以徽州古民居保护的实施过程为例,通过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居民与古民居保护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古民居保护强化制度创新与民众参与,并进行融资渠道的拓展,强调将古民居与其管理者、所有者、参与者纳入共同保护的平台中。探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保护正在消亡的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12.
徽州俗字来自于徽州古文书,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复杂的文化因素。对徽州俗字进行研究对徽学、文字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徽州俗字的产生,既有一般社会历史因素,也有缘于行业用途等因素而形成的特有的书写变异。  相似文献   

13.
在徽文化中徽州雕刻的艺术美令世人瞩目。徽州雕刻包括徽州地区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民间工艺,它们广泛应用在徽州地区各村落的门套、屋顶和柱础等古建筑装饰上,使其建筑极具艺术之美。徽州雕刻是明清时期崛起的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徽州雕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张力、构图饱满、图像抽象、雍容华丽,焕发出健康向上的气息,表现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作业、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民俗体育的产生、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经济的关系颇为密切,有着地方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地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提出应加强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徽派民间家具主要分布在徽州古民居内的厅堂、卧室、书房和学堂以及祠堂等地方。这些分布在不同场所里的家具的设计,既实现了家具的必要功能和符合程朱理学的礼教要求,又照顾了个人的审美需求。在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徽商居于主导地位,文人是家具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捍卫者,而匠人使家具的设计具象化和物质化,通过他们的共同参与,完成了作为人...  相似文献   

16.
徽商的发展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体育精神,这对徽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开拓创新、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对徽商文化中的体育内涵进行了探究,同时对徽商在民俗体育、艺术体育等体育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浅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民间学术视野考察可知,徽州朴学家的学术起点和重点在于实用性的学问。他们首先是小学、历算和礼制学家,其次才是经学家和哲学家,这种先"术"后"学"的治学路径,与徽州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徽商"贾而好儒"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关系。戴震走出徽州后,也是以自然科学的成就显扬于世,并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取向,故能成就大家,引领风气。  相似文献   

18.
历史悠久且承载着丰富文化涵义的关中民居,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秉性成为中国民居版图上的亮丽奇葩。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众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外来信息的熏染,传统关中民居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异。村落布局、民居结构和建筑材料,包括民居建筑中的民俗元素与建筑用工形式等都发生嬗变,民众居住理念也由村落自主盖房转变为城镇投资买房。这些变异带来了诸多的文化讨论话题。  相似文献   

19.
朱熹理学在徽州地区得到传播与实践,逐渐形成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新安理学学派。朱熹就是新安理学的创始人。朱熹理学的精义通过教育得以传播并渗透到世风人情、族规民约之中,对徽州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思想学说必然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以典型民居中的徽州民居、北京四合院为代表,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圆地方、阴阳、尊卑贵贱、趋吉避凶等五个方面对民居文化价值观进行分析,以此把握传统文化对民居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