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角度可以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即权力来源错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性质缺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交换漠视惯习与权力腐败.今依据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档案信息和访谈资料分别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三项对策性建议:一是坚持“权为民所有”;二是坚持“权为民所用”;三是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权力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已经成为权力腐败的高危领域,迫切要求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高校权力运行模式一般包括决策、执行、评价三个环节,要构建覆盖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一是构建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权力运行前实施风险预警;二是构建"三结合"的监控合力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三是构建"一述双评"的权力纠偏机制,实现权力评价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论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不仅是人类社会在文明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更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克服的障碍。迄今为止,我国理论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却仍很薄弱。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权力腐败的内涵与根源、权力腐败的隐形化和显形化以及权力制约三个方面,对权力腐败作一理论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权力腐败的内涵与根源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掌握权力的人都难免滥用权力。孟德斯鸠说:“久握权力会使人腐化”。阿克顿勋爵使用了更为精炼的语言:“权力必腐,极权极腐”。看来,权力与腐败之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制度廉政防腐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防治腐败要依靠法制建设、防治腐败要靠完善权力监督机制、防治腐败要靠严肃党纪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滋生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人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市场不规范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着片面性。有关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笔者已在《论权力腐败》一文中作了一些分析(见《江汉论坛》1993年第3期)。在本文中,笔者拟就以下三个问题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腐败,特别是权力腐败,早已为世人所不齿。惩治腐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笔者以为,治病先应认症,产生腐败的症结,从权力机制上来讲,主要有三点,简称权力“三化”。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学界对权力腐败的探讨绝大多数停留在政治学、法学领域。事实上,权力腐败也是个伦理问题。除了从政治学、法学角度予以研究外,还应从伦理学视域予以关注。从伦理学视角看,腐败说到底是权力工具性的恶性膨胀,是对权力价值性及应该负载的道德使命的违背。权力腐败的事实证明,权力的工具性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便是它要受权力价值性规制,否则权力便会误入歧途,成为人类文明的阻障力量。  相似文献   

8.
任建明 《学术界》2023,(4):80-88
腐败是廉政学科的核心概念,但却一直众说纷纭甚至谬误很多。争议和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即定义视角的差异、重要概念的数量、公共权力和委托权力之争、腐败主体的模糊性。基于事实和逻辑的严格证明表明,应当基于委托权力而非公共权力定义腐败;尽管现有的基于委托权力的腐败定义可继续使用,但需增加两个重要注解。腐败主体范围甚广,包括所有组织以及个体中凡具备人的基本智力和行为能力者。使用一个过程工具,可辨识嫌疑腐败行为。应当基于正确的腐败定义调整我国现有的反腐败法律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刘双  刘群 《理论界》2004,(4):268-269
腐败是权力社会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从先秦时期上古三代贪贿的萌生到清末三十九条律文的产生,权力腐败已经成为古代社会发展的阻碍和腐蚀剂。今天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反权力腐败问题,对于当今社会标本兼治地开展腐败斗争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俞文  刘忠 《兰州学刊》2003,(6):152-153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作 ,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表现 ,是权力走向市场的结果。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顺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宏观导向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从腐败的社会现象 ,腐败的内外在原因及如何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腐败 ,力求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权力腐败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获得私人利益的行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寻租、权力经商和权力换食换特色.权力腐败的产生有外部诱因,更有内部原因.根除腐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努力消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二是构建完善的反权力腐败机制.  相似文献   

12.
窦良 《社会科学》2001,2(12):19-22
一、权力资本的内涵和特征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 ,西方经济学认为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 ,它指的是少数人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谋取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或经济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腐败现象的根源在于公权与私利的交易 ;从内在过程看 ,是公权转化为商品 ,再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这种资本是一种特殊的权力资本。腐败基本内涵包括了 3个方面 :一是权力的拥有者 ;二是私人利益 ;三是公共权力。由此出发 ,我们可看出腐败的评判标准也有 3个方面。第一 ,是公职的履行情况 ,即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做了超越职权职责以外的事情 ;第二 ,以权力资本为衡量…  相似文献   

13.
浅议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议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林琼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与私利的交换可以分为有形化交换与无形化交换两种形式,从而呈现出权力腐败的原生性与衍生性.从原生性权力腐败向衍生性权力腐败的演变,没有改变腐败行为权私交换的本质,而是腐败形式衍变、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下降的过程.衍生性权力腐败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性、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角度认识腐败、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5.
金毅 《兰州学刊》2004,(2):34-35
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本文拟特从权力的角度对腐败的成因及防治作以剖析。权力只是腐败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腐败实质上是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异化、权力的错位。导致权力腐败的原因主要有权力自身的腐蚀性、陈旧腐朽的权力观念的影响、权力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监督的弱化以及道德约束的软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腐败成因论     
罗敏 《江汉论坛》2002,(1):61-65
公共权力论、道德败坏论、成本—收益论,是对腐败成因进行单因素追溯的三种典型语境。事实上,腐败的发生,需同时具备公共权力、超过基本生活需要的私人利益和利益交换空间、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的连接通道、寻租成本小于收益、官员自利的经济理性等五个条件。腐败现象的蔓延,是渐进式体制转型期各种条件综合地形成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看,腐败在以下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蔓延:一是公共权力或政府功能的畸变,二是组织伦理的错位导致“官德”蜕变和社会道德底线下移,二者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了许多官员“经济人”的需求偏好和腐败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势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当前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现象的生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因此也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构建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造成极大危害。行政权力腐败的因素很多,遏制腐败也必须从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督和制约,从多方面监管约束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权力与腐败的逻辑关联已成为人们无法摆脱的经验事实。正是如此,几乎历代统治者都为铲除权力腐败而弹精竭虑。本文试就权力腐败的有关理论问题发管窥之见,以求救大家。 权力腐败的总病根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是社会腐败这一母概念中政治腐败的具体概念。权力腐败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等,但最典型的则是权钱交换,即以权力换取财富。不管权力腐败的表现如何复杂,以权谋私都是其本质要害。  相似文献   

20.
权力制约与消除腐败王彦坤一、权力制约:消除腐败的根本途径考察古今中外的腐败现象,不难发现任何腐败行为均与权力不可分割,腐败行为就是权力主体滥用权力,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满足个人私欲的行为。缺乏制约的权力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源泉和工具。当某集团或某个人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