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海霞 《社科纵横》2007,22(8):22-23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裕固族民歌作为本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民间音乐形式,应有效地加以传承和保护。本文从客观角度上分析了裕固族民歌的发展现状及传承。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有效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民俗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政治和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独具特色的经济价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依托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四川民俗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四川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广 《社科纵横》2006,21(2):62-63
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我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归属发生了大量案件必须处理,各地司法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都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处理案件;另一方面,关于我国民俗文化及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既如此,各地法院凭什么审理和判决案件,它的公正性又如何得到保证?这种实践的超前性与立法的滞后性矛盾严重影响着我国民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作者在参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对涉及我国民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做一探讨,以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识,并表现在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音乐、绘画、民间传说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每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便是这个民族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窥见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色。裕固族特有的几种仪礼及其赞辞,就是这个民族特有的民俗现象之一。裕固族有许多喜庆的仪式,在这些仪式上有一个内容,就是由来客或能说会道的民间歌手根据仪式内容即席诵说祝福语,可将其称为赞辞。赞辞主要分为人生仪礼赞辞、生活仪式赞辞和其他一些仪式上的赞辞几种。  相似文献   

5.
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俗文化从不同侧面记载了陕西人文精神的变化和发展,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原发性、原始性、奇奥性、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护、宣传并促进其发展.要高度重视,加强立法;要积极收集记录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要发展和创新民俗文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曹红梅 《社科纵横》2006,21(6):121-121
文学、诗歌和谚语等形式存在的口述档案是裕固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探究裕固族民族渊源和社会文化发展变迁轨迹和特点的“百科全书”。同时,它还有助于裕固族人民进行民族认同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施蕾芬 《社科纵横》2013,(3):131-133
文章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特点、功能等解析,认为民俗文化是践行共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提出了加强民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赋予民俗文化更加丰富的价值内涵;依托现代传媒,实现民俗文化视野下民众价值观的合理表达;正确解读民俗文化,使其蕴含的价值观生动活泼地走向大众;依托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推进共同价值观的知行统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民俗文化,提升民众践行价值观的自觉性等弘扬民俗文化,践行共同价值观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3)
在冰天雪地里孤绝苦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联文化,是在吸纳东北民俗文化精粹基础上生成的军旅文化,全面反映了东北人民在反侵略抗争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生活面貌。抗联文化与东北民俗文化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东北饮食习俗赋予抗联部队极强的生存能力,关东土仓子习俗赋予抗联密营以独特的创造力,关东狩猎习俗赋予抗联别具特色的游击战术内涵。抗联文化在反侵略斗争中不断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在为东北民俗文化注入抗日救国的先进文化因子的同时,更以开放进取的变革意识、兼容并包的团结精神,张扬东北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对东北民俗文化的长久续存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各地民俗文化又蕴含着独特的本土文化,是千百年来当地群众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博物馆类型与功能的进一步细分,不少民俗博物馆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民俗博物馆的出现既是对历史文物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又是将传统民俗文化展现在大众面前的重要媒介。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场所,其文创产品在确保民俗文化展示的同时也向大众传达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功能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4):143-147
海南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自宋元开始,潭门渔民自编自用南海《更路簿》扬帆起航到过西沙、中沙、南沙辛勤耕耘自己的"祖宗海"。自宋元至今,潭门渔民的"耕海"历程酝酿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热带海洋民俗文化。以海南潭门为切入点,研究南海海洋民俗文化嬗变的历程,分析其特点及成因,对丰富南海海洋多元民俗文化,促进潭门海洋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与合作交流,增强潭门海洋民俗文化"软实力",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17,(1)
郁南涟滩作为广东南江流域中的文化中心,自2005年起四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外来文化的渗入,现代文化的不断兴起,传统民俗文化生存空间缩小,民俗文化的存在感降低,重口号保护轻行动实施的现象愈演愈烈,给民俗文化带来发展困境。据此,笔者以民间对民俗文化认同感为研究视角,结合访谈法与调查法,全面了解民间对民俗文化认同感现状,从认知、情感与行为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多元主体角度提出提升民俗文化认同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一经产生就规约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呈现出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寄托性和形象性特征.鉴于民俗文化具有社会认知功能、启蒙教化功能、道德规范功能和心理调适功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实施传承的策略与举措为:甄别评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承适应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舆论引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辨识力,使之自觉地做到知与行统一;资源开发,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壮大我国文化产业;树立典型,推广其先进经验,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扎实、快捷、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化与民俗研究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它以数字信息理念和技术手段,构建数字民俗文化环境,把传统的民俗资料和人文研究转化成数字程序、数字典藏和数字研究,有效地解决传统民俗保护、传承和分类的难题.本文旨在总结数字民俗学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数字化在民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红梅 《社科纵横》2010,(2):111-112
红西路军——中国工农红军永恒的一座丰碑。红西路军浴血祁连,宁死不负信念、不减意志、不灭斗志。红西路军对信念的坚定和对革命的执着,赢得了裕固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裕固族人民无私救助红军的事迹至今流传。  相似文献   

15.
郭兴 《创新》2009,3(8):71-73
以柳州为代表的桂中地区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风情柳州”应以打造柳州山歌这一刘三姐民俗文化品牌为核心,融入桂中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构建百里柳江为中心的城区旅游集群,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秦晖 《浙江学刊》2002,(1):33-45
“下苦人”的悲歌———从摄影集《麦客》谈起这些年来各种渲染“民俗文化”的产品可谓铺天盖地了。为了经济 (旅游业 )利益、政治动机 (反对“全盘西化”)以及精英阶层高雅的审美需求 ,“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了口号。从纯粹商业化的各种“民俗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和“民俗文化节” ,到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曲阜祭孔大典和黄陵祭祖仪式 ,从文人雅客的民俗采风 ,到文化人类学家的民俗研究 ,各种现存的、已死亡的乃至纯粹是今人“创作”(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出来的“民俗”让人眼花缭乱。所以当友人推荐一本“民俗摄影…  相似文献   

17.
石中坚 《社科纵横》2006,(10):137-140
潮州文化较好地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潮州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潮州市辖区内各地都开展这一类民俗文化活动。一切文化都是有功能的,文化与人的需要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在潮州,游“大老爷”,就规模而言要数潮州府城(古城区范围内)的安旨圣王出游规模最大。本文试图用文化功能的理论,对以“府城”为代表的潮州游神民俗文化活动的文化功能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裕固族是生活居住在我国甘肃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伦理道德传统。(一)婚姻家庭伦理观念。建立在婚姻关系基础上的个体家庭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婚姻关系的稳定,家庭成员的和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裕固族实...  相似文献   

19.
钟珂 《创新》2008,2(6)
京族"哈节"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当地政府作为亮点来发展旅游业。但是,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京族独有的民俗文化传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先生主编的"青海民俗文化论萃丛编",于2016年11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丛编"以物质民俗、礼仪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口承民俗、艺术民俗、田野民俗、理论与应用民俗等8个民俗专题,以及"河湟"花儿、昆仑神话2个具有青海特色的民俗事象,分卷编纂,共选编250多篇学术论文,编纂成近300万字的10本论文集青海是民俗文化的富矿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青海民俗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深入调查研究各类民俗事象,既有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