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关键阶段。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复杂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提出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秩序”的新课题。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研究和构造新的企业约束机制,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强调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商品经济,较详细地论述了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用商品经济原则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指出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各种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从我国实际出发,本文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是需要长期艰苦探索才能逐步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就此作初步的探讨。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体。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抉择。我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实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其必然的活动形式——生产的运行调节方式的关系,因而是决定被决定、作用反作用的关系。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改,最有利于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模式,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实践,包括取得成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的教训都告诉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十分有害的。我国正在开始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但是,经济改革主要应解决什么问题?应按什么方向进行改革?如何改革?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中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不是商品经济?经济理论界对此进行过很多讨论,但尚未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实践,包括取得成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的教训都告诉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十分有害的。我国正在开始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但是,经济改革主要应解决什么问题?应按什么方向进行改革?如何改革?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中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不是商品经济?经济理论界对此进行过很多讨论,但尚未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上的突破,解开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长期存在的束缚。这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结果。 我们过去对企业所以集中管理过多,从理论问题上看,根本的是由于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不承认国营企业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从直接原因看,就是不能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大问题上,打破了旧的传统观念,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克服轻商思想,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轻商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现试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一下我国轻商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以利于有效地克服它,发展商品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强调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为极其复杂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设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能简单地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概念出发,而应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有计划商品经济成熟程度的制约作用;不仅要重视研究商品经济的共性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而且要重视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个性。典型的商品经济模式不能成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理解社会主义的分配问题时,人们习惯于僵化地固守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给我们设想的理论模式。联系理论上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笔者认为,继续固守这种理论模式对促进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的分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出符合实际的相应回答。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贸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新事物,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促进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和顺利进行。一、贸易中心是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我国现行的城市商业体制,是在过去商品经济不发达,商品供应紧张,以及对资本主义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照搬、照抄苏联五十年代商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功能,以发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新银行体制管理和调控国民经济活动的作用,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急切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情况,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性思想。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体。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促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两个内在的、本质的、不可缺少的属性。有计划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提出绿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必然涉及社会上各种传统经济意识的更新和转变的和问题。所谓经济意识是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并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是指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对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一、经济意识的含义及其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哲…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又指出,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能够“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这些论断,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中共中央以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理论为出发点,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为我们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依据,重新研  相似文献   

17.
对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问题,有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从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到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逐步深入到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为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横向经济联合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关系,迫切需要制订新的法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商品性和非商品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前段时间关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讨论中,一部分同志主张把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观点,作为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有的同志对此已经提出了质疑。我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篇短文中,也提出过类似的不同意见。本文进一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必然要发生作用。正确地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