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学初论     
洛阳学是研究千年帝都洛阳从产生到发展、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问,属于地方学研究范畴。它既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研究洛阳古代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现代城市发展和未来发展战略,也从历史文化视角研究洛阳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演进和现代洛阳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共同为洛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其研究重点、学术属性等都与河洛学洛学河洛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构建洛阳学既是传承创新洛阳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快洛阳现代化进程、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大资源和人才整合力度,开好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洛阳学研究会、加大对洛阳学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为将洛阳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政府能力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界定政府能力的概念及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在总结我国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政府行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管理、尤其是经济管理作为主要职能的当代政府,在行政的主要依靠力量上,必须实现以强力、权力为主向以能力为主转变的观点,并对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政府能力的表现以及如何提高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承堂 《兰州学刊》2008,(8):111-114
对于宏观调控合法化的诉求已然成为当下宏观调控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使得传统的追责方式不敷其用,而宏观调控标准范畴的提炼则正视当下宏观调控的运作现实,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了宏观调控的合法化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现时代,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尊严遭到进一步损害,人的价值遭到进一步贬低,一些民族或国家之间,一些文化或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激化,已达到了剑拔弩张、互不相容的地步。传统哲学由于忽视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已在两个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和不安;另一方面,使哲学再次面临着成为经院哲学的危险。为帮助认识和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哲学本身的危机,尝试提出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文化哲学就是这种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5.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的基本概念.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对行政权的享有者和执行者,即行政主体加以界定.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法治国家行政主体理论的比较研究,指出了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该理论的几点建议(1)对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加以明确界定;(2)注重对行政职权实际操作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初论文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史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着手研究较早,但对“文明”一词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我国学者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文明”一词的定义也不能令人满意。其实,“文明”与“文化”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明”比“文化”的含义更广,人类脱离了原始蒙昧时代,便开始了文明社会的历程,开始了文明的创造。文明史是历史,但不同于一般历史,文明史研究应该在对人类历史进行完整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历史作为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来观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探讨和阐述与文明有关的问题,力求全面地总结人类历史上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揭示文明的起源、孕育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傩俗初论     
傩事活动之肇始就具有了信仰民俗的性格。民俗即是民风、习俗和风俗的意思。“民风”一词,始见于《礼记·王制》:“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即古代王者巡狩之礼,以诗观民风而知得失。至汉代,“风俗”已普遍通用。《白虎通义》引《尚书大传》云:“见诸侯,问百年,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汉书·王吉传》:“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与俗,对讲互文。在民间的习惯、风气、土俗的意义上,用“民风”、“风俗”来概括,屡见于古代典籍。但将民间的风俗作为一门独立人文学科——民俗学,进行有关的理论研究,则很晚近。1846年英国学者W·J·汤姆斯提出了Folklore这一学术专用名词,原含有“民众的知识”及“民众知识学”的双重含义;他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如“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c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这门学科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Folklore的理解也不尽一致。我国学术界是在五四运动以后至20年代初,始将“民俗”作为学术专名用语。从民俗学角度来考察傩事活动的整个发展过程,无疑是傩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陈晨 《兰州学刊》2006,(2):72-74,92
革命文学价值观在总体上偏重于社会价值规范这个层次,政治的、阶级的价值尺度成为衡量文学艺术的主要标准,而伦理道德的、审美的价值尺度则相对被忽略。在革命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40年代解放区文学及50年代以后的文学中,都可以看到革命文学价值观的渗透与体现。与此同时,革命文学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它本身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对革命文学价值观的宏观考察才是客观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刑部侍郎等职。他主要活动于道光年间,他的政治经历和诗歌生涯也与近代中国外患内忧的历史时期相始终。他颇具声响,成为道光诗坛之中坚。 一 黄爵滋以其诗歌实绩蜚声诗坛并为世人所瞩目。他能将诗歌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继承《诗经》、汉魏、李杜以来的优秀传统,以真挚深沉的诗笔反映时代,嗟叹民艰,抒发情怀,对矫正乾嘉以来的颓靡诗风,促使  相似文献   

10.
谢应芳是元代后期一位有特点的词人,因前人误读而不被关注。谢词反映了元末动乱时人们的心理感受,艺术上跳脱了“婉约”与“豪放”的格局,以散曲手法写词,具有通俗流畅、不避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环境自身具有价值,环境要素也是环境法的主体.设立环境法人是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初论环境影响评价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理念的形成,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和清洁生产对环境影响评价理念的影响,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影响评价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管理虽然无时无地不在进行,然而迄今为止,对社会管理进行的深入而专门的研究却极为少见。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初步工作,并求教于同仁,以推动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社会管理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播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文化初论朱万曙传播学(communicationtheoci。s)从亚理斯多德的《修辞学》既已滥篇,经本世纪一、三十年代美国争者系统科学的研究,至。、五十年代。式形成为一l’互独立的学科。中国的学术园林中,传播学于八十年代初才始露端倪,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唐代竹文化初论廖国强唐代,竹文化泛及的领域大为拓展,竹文化内涵大为深化,从而奠定了中国竹文化的基本范式。一、唐代竹文化的普泛化唐代,竹渗透到唐代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实物技术文化层面,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竹制品触目即是,遍及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  相似文献   

16.
缙云氏初论     
缙云氏是上古时期的重要部族,其部分源头来自炎帝,除了在黄帝时任"缙云"职官外,其主支与黄帝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舜之前缙云氏主要在北方活动,舜为尧臣时其族裔三苗向南方迁徙,并成为苗蛮集团的骨干力量.浙江保留有大量的与缙云有关的地名及传说,真实地反映了缙云氏及其族裔在南方的发展.与缙云氏关系密切的饕餮,在商周时期成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意蕴值得学界深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发生和起源的问题是将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的重要课题。与具体科学相比,哲学有独特的起源和发生,它以特有的精神功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从其发生看,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超越,是人类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的结果,是精神自我完善的探索和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水权运营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人类应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法律上构建水权制度是水法研究的关键。水权运营是水权制度运行的过程,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各环节的水权制度的运营过程。本文认为了解水权运营的概念与法律特征,是了解水权运营的前提,水权运营的过程分析与制度构建,则是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微博文学是指以微博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新文体,通常文字在140字以内独立精短的文学作品。微博文学经历了孕育和成长时期,其语言精炼、具有即时性的个人表达、互动式交流、是真实生活的缩影,一般可分为新闻类微博、散文诗类微博、小说体微博、评论性微博。微博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学体裁、内容和表达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效慧 《理论界》2013,(10):195-197
农业是红山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业生产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原始农业相当成熟,已经处于原始农业的锄耕农业阶段.本文通过多年来的考古资料,从古地理气候、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几方面来论述红山文化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