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国内天然气新气田的不断发现和各地(如陕西、新疆、内蒙古、大庆等)拼力打造天然气化工产业,重庆天然气化工生产技术优势在减弱,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在下降。面对严峻挑战, 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实施重庆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战略。一、确定正确的天然气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路重庆应以科技为先导,树立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理念,引领重庆天然气化工产业与技术的发展,下决心把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道路,紧紧跟踪世界天然气化工发展方向,找准切入点,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晓群 《科学咨询》2010,(10):41-42
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只有持续不断的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本文分析了重庆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体制与机制创新步伐,健全科技队伍,加大农业科技宣传等构建重庆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006年4月21日,温家宝总理亲临重庆交通大学视察,对学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峡库区建设和造福库区人民提出了殷切期望。重庆交通大学已有56年办学历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心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重庆和创新型交通行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智力保障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基地,这是对重庆科技创新的一个黄金定位。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及"五个重庆",特别当前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经济,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科技的  相似文献   

5.
陶长元 《科学咨询》2010,(13):60-60
基于国内外天然气化工发展趋势和重庆天然气化工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认识构建重庆天然气化工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进一步完善重庆天然气化工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赋予重庆科技工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科技工作和对广大科技人员的厚爱,也是对我们极大的关怀和鼓励!重庆科技工作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本刊摘要发表中共重庆市委科技工委书记、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前不久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不仅对重庆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科学评价,更对重庆科技工作怎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基地,这是对重庆科技创新的一个黄金定位.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及"五个重庆",特别当前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经济,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最近,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握全局,面向未来,作出了“实施科技规划、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重庆首次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必将促进重庆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庆科技学院自2004年5月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重庆科技学院、怎样办好重庆科技学院”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两大课题,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主线,先后迈出了“快速推进合并进程,全面实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内涵发展和新校区建设”三大步,在办学思路、学风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大学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陈运超 《科学咨询》2010,(16):34-35
本项目根据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科技需求的分布特点,总结分析了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与特点,根据区域科技创新的系统构建原理及科技平台成长的规律,提出了优化与完善重庆市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平台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重庆正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重庆有丰富的留学生资源,但在渝留学生作为重庆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本文基于我国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以在渝留学生作为“国际科技中介人”,构建重庆“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线上社区模式,并对线上社区的软件平台、运维团队建设以及运转流程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重庆探索“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创新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唐洪军 《科学咨询》2009,(15):I0001-I00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基地,这是对重庆科技创新的一个黄金定位.  相似文献   

13.
周旭 《科学咨询》2009,(7):1-2,15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赋予重庆科技工作在新的历史发辰时期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科技工作和对广大科技人员的厚爱,也是对我们极大的关怀和鼓励! 重庆科技工作迎采了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本刊摘要发表中共重庆市委科技工委书记、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前不久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不仅对重庆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科学评价,更对重庆科技工作怎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
重庆直辖十年,是重庆科技事业发展由弱到强、创新效率快速提升的十年。十年来,重庆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在机械传动、烧伤创伤、交通工程、家蚕基因、MEMS、轻合金材料等领域建成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重点优势学科,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1998年全国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全国第12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居西部地区首位、全国第10位,技术交易额连续7年居西部地区第一,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和三届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重庆高交会暨军博会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以军民结合为特征的科技盛会。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以年均28.6%、25.4%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国内科技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市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最近,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握全局,面向未来,作出了"实施科技规划、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重庆首次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必将促进重庆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虽然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2位,但31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只有45%。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万福建 《决策导刊》2007,(11):44-46
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新形势和新要求,重庆银行业如何认真分析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按照“加快”、“率先”发展新目标,抓住新机遇,确立新战略,发挥金融功能优势,全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是金融界普遍关心的重大话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咨询》2007,(13):F0002-F0002
7月12日至13日,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先后考察了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市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市汽车研究所、市柑橘研究所等,对重庆一些科研院所的改制模式、对重庆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镁铝合金新材料、天然气汽车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表现出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重庆金融资源的配置现状、发展历史、主要特征以及同现实五大功能区建设战略新规划新目标的差距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线性回归及类比模型,初步测算出重庆金融资源配置(到2020年)在五大功能区建设中的总体规划以及分阶段、分产业目标,从而得出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五大功能区建设的相关结论,并提出了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方向与主要路径。同时,还提出了金融支持与服务五大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党和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期“特别报道”提供的一组文章可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