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阅读了詹承绪等四位先生所撰写的《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詹文),感到非常兴奋。这不仅是因为国内的社会科学沉寂已久,流传到海外的民族学论文十分稀罕,更难得的是詹文的提出,避免了一般“穿靴带帽”的俗套,基于田野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就事论事,因此不致流入空洞。尽管在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起源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西北永宁纳西族中盛行的母系制和阿注婚在我国学术界里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注意和重视。实行阿注婚的纳西族过着暮合朝离的拜访式的偶居生活,建立了阿注关系的男女双方分别居住在其按母系世系继嗣的扩大家庭里,双方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没有重要的联系和共同的责任。这种家庭和婚姻形态,在我国是罕见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它的独特之处并不单单在於母系继嗣的家庭形态,而在于於母系继嗣制和暮合朝离的偶居婚姻生活的奇特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玉台新咏》卷十开篇即是《古绝句四首》: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乐府古题要录》称:“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重山为出,言夫不在也.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月半当还也.”严羽《沧浪诗话》也称:“此僻辞隐语也.”许(岂页)《彦周诗话》云:“‘藁砧何在?’言夫也;‘山上复何有’,言出也;‘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这首诗的年代还是个问题.徐陵将此诗列在晋代贾充之前,贾充,曹魏末西晋初人.据此来看,则古绝句似在魏晋以前的作品.又这组诗第四首:“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与《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叶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就以下两个问题同赵蔚杨先生商榷:第一,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渊源于永宁纳西古代母系制还是近数百年产生的;第二,这种婚姻家庭形态是由于社会诸合力的作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还是喇嘛教传入的产物。作者认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源于古代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公社解体后,它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里。作者不同意将喇嘛教的传入作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原因,这是因为:1.永宁的喇嘛教既有黄教派,又有白教派,喇嘛并非只能找阿注而不能娶妻;2.不存在喇嘛教造成性比例失调,导致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别诗一首无名氏 结发为夫妻①,恩爱两不提。 欢娱在今夕,燕碗及良时②。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皆已没⑤,去去从此辞⑥。 行役在战场⑦,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⑧。 努力爱春华⑨,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⑩,死当长相思。 【说明】 《别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的五言诗,经近代人研究,断定不是苏李的作品,作者已不可考,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些诗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总题为《别诗》。 这一首是征夫辞家别妻的诗。《玉台新咏》卷十收入此篇,题目就作《留别妻》。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  相似文献   

6.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聚居着六千多纳西族人。解放前,这部分纳西族以农业生产为主,普遍使用铁制农具,早已进入犁耕。手工业尚未脱离农业。商品经济已有某些发展。元代初叶,中央王朝在这里建立了土司制度,封建土司成为当地一切土地山川的所有者。社会上早已产生阶级分化,全体成员被分为“司沛”(意为官家、贵族)、“责卡”(意为百姓)、“俄”(又称“俾子”,有奴婢之意)三个等级。可是,  相似文献   

7.
王允亮 《学术研究》2006,(9):146-146
近读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于一处颇有疑问,谨请各方家指正。《荀侍中集》:“以彼英才,说诗书,论礼乐,言堂满堂,宁逊北海?”殷注:“北海,谓孔融。”(第47~49页)按,殷以张文中“北海”所指为孔融,但以张溥对汉魏六朝作家的题辞观之,张题辞中的“北海”可指两人。一为孔融,《谢宣城集》:“康乐宣城其死等尔,康乐死于玩世,怜之者犹比于孔北海嵇中散,宣城死于畏祸,天下疑其反复,即与吕布、许攸同类而共笑也。”这里的孔北海是指孔融,因为他曾做过北海相。一为郑玄,《马季长集》:“汉世通儒并推季长,卢涿郡…  相似文献   

8.
本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发表了程德祺同志的《试论对偶婚》。这篇文章认为,对偶婚作为一种个体婚制,在原则上是否定“多夫多妻”的,它具有个体性和独占性。现在,我们发表秋浦同志的文章,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秋浦同志认为,对偶婚是处于群婚和一夫一妻婚之间的婚姻形态,它保留有若干群婚的残余,又孕育了某些个体婚的因素。我们既不能把保留有若干群婚残余的对偶婚说成就是群婚,也不能把孕育了某些个体婚因素的对偶婚说成就是个体婚。对偶婚部分地带有个体化,具有若干个体婚的特点,并不等同于个体性质,更不能由此而引伸出独占性质,因为无论是个体性质或独占性质,都是一夫一妻婚所具有的明确特征,两者是不能加以混淆的。如果把对偶婚放到实际生活中加以检验,那么永宁纳西族中所保留的“阿注”婚姻,最雄辩不过地向我们证明,一个人在他一生中所结交的众多“阿注”关系中,都已有一个“阿注”保持比较长期的关系,这种长期关系,有的是采取异居的形式,有的是采取同居的形式,有的则是采取入赘和娶妻的形式,说明主夫、主妻正是贯穿对偶婚阶段的重要婚姻形式,而不是“只作为群婚的残余存在于对偶婚之中”。  相似文献   

9.
明朝张溥编辑汉魏六朝作家诗文集时曾于每集下撰题辞做简要的评点,大致涉及到作家的为人、生平及文学成就,殷孟伦把这些题辞进行注释并集成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为名予以出版。因此书涉及史料纷杂,头绪繁多,故注解中不乏疏漏之处。谨发二则如下。(一)《董胶西集》:“三策三对,君臣喜起”。殷注:“三策,谓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载本传。三对,《高庙园灾对》,载《汉书·五行志》;《雨雹对》,载《古文苑》;《郊祀对》,载《春秋繁露》十五。《书·益稷》:‘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第7-8页)按:…  相似文献   

10.
试说原始族外婚及周代“同姓不婚”与优生无关姜亦刚,贾艳红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认为,原始人已经能够认识到近亲婚会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有意识地对这种婚配进行了抵制,这样就导致了族外婚的出现。这一观点影响十分广泛。我国学者由于受摩尔根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解放前互助土族的赘婚和服役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土族最大的聚居区,约5万余人。解放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赘婚现象和较多地存在着服役婚现象。前者被土语称“库日盖铁什加”,意为“抱女婿”,后者土语叫“别日增兰”,意为“挣妻子”。但在习惯上,都笼统称之为“招女婿”。现仅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对这两种婚姻现象的形式、原因作一简要叙略。  相似文献   

12.
诗与赋虽为两种不同的文体 ,但其源头密不可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 ,这两种文体也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六朝赋有着明显的诗化倾向 ,抒情性增强 ,篇幅渐短 ,语言和用韵都显现出诗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朝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的民族政策钱国旗民族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用来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和策略,是多民族国家的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所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政治决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分裂动荡、民族迁徙融合、文化多元碰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六朝偏踞长江以南半壁河山,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显著的表现是,宋、齐之交的长江下游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新生的经济重心,从而彻底扭转了"南贫北富"的局面.早期长江以南地区文化的总体发展,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江东地方文化的突出发展,是六朝文明形成的内因;来自中原的华夏文明的影响,则是六朝文明形成的重要外因.六朝文明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六朝文学的社交社团活动@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证认为,彭祖道和五行之道皆为晋代房中术。本文从历史文献中勾稽了这两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分析了其内容。并指出,六朝重要的房中术资料还有《养性篇》、《养性延命录》、《仙经》、《黄老玄示经》和《大清经》等。  相似文献   

17.
六朝名士的情礼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名士在处理情礼关系时,要求“称情而直往”,但在现实生活中又逐渐发现其弊病。于是,玄学名士们接受了“缘情制礼”的理论,并为之找到了理论根据,这既肯定了感性之情的社会存在价值,又能不废礼法,使现行道德秩序得以维持和继续,从而消弭了情礼冲突。六朝名士礼玄双修的命题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情礼合一,其实现的途径又是以方内方外之别和君父先后论两个理论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和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史上,六朝文化集秦汉之雄伟博大,诸胡之自由强悍,以独特鲜明的个性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魏晋六朝既是中国政治史上最黑暗纷乱的时代,又是精神史上人性重新觉醒开始认识自我的时代.六朝文化具有宽容精神,涵容百川,吞吐万象,儒、道、玄、佛各种文化思潮竞相争奇斗妍,学术文化氛围空前活跃;文人雅士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力求摆脱礼教束缚,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自由驰骋的空间,呈现出文化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论述六朝时期建康水陆交通的发展过程。全文分都城内外的街巷和桥 梁、连接各地的官道和亭传、都城周围的水道网、建康的经济命脉破网读、江南运河与邗沟的整治、 长江航运六部分。其中对建康的街巷桥道以及通往京口和西南方的道路有较详细的阐述.对建康 周围的重要河流青溪、运渎和潮沟的流经路线也作了考证。同时,还指出了东吴整治江南运河的时 间和破冈渎在发展建康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相反,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并在古代社会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试图对赘婚的法律沿革作一考察,以期对这一制度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