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裴桂芬  赵翠 《日本学刊》2012,(3):72-86,159
日本和德国的交叉持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并对本国的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和德国交叉持股的演变历程相似,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但两国的交叉持股对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影响截然不同,日本的交叉持股模式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泡沫膨胀,扭曲了其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德国的交叉持股模式稳定了资本市场价格,完善了其共同治理机制。作为一种隐性制度安排,交叉持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陈斌 《学术交流》2007,(7):43-45
资本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两个方面,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仅决定着公司内部权力的配置,而且还影响控制权市场的运作;债权结构则通过企业债务契约的安排和破产机制影响公司治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尤其是国有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完善,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资本结构的优化带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具体来说,应当围绕优化产权比例、加强债务管理、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和积极利用外部约束条件等重点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使各种资本共同发挥作用,进而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代理权争夺与公司治理的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代理权争夺作为公司控制权市场上一种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 ,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鲜明的特点。同时 ,它又是公司的一种外部治理机制 ,它通过增加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吸引广大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对管理者具有的惩罚与鞭策作用 ,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充分发挥代理权争夺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必须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本市场的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的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内涵以及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出发,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就进一步健全我国现代资本市场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以提高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叶敏  朱冬云 《学术交流》2012,(12):77-79
公司收购是公司控制权行使的重要外部约束机制,为了防止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小股东受压榨,英国的立法例采取了强制要约制度,美国通过信息披露和司法审查制度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是否采用强制要约制度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比较集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司法保护程度也尚未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针对我国强制要约制度在实践中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应通过细化分段要约收购的规定、删除不必要的主观条件限制、延长要约收购定价时点至正式公告日等方式来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真正发挥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人控制市场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解决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能从制度体系上和体制保障上构筑企业控制权的权利和责任的结构体系,形成企业权益人有关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构,进而建立起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而日本却不同,建立的是不完全法人控制的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与体制保障机制,实施的是“双向式控制”的复合性法人治理结构。战后以来,这种不完全法人控制的市场一直居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绝对统治地位,并使日本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制度变迁和体制转轨,日本不完全法人控制的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正在发生新的制度变迁和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是决定股份公司内部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基础性因素.资本多数决原则下国有企业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决定了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形成、贯彻能施加的影响微乎其微.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内部人控制、隧道效应、国有资产的流失等均与之难脱干系.究其实质股东的利益冲突造就了公司控制权的产生,公司治理必须通过权利制约的安排调节平衡股东的利益冲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针对中小股东权益受损事件频发的态势,应以控制权与公司治理的相应关系为切入点,挖掘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从公司表决机制、少数股东权以及中小股东诉权的制度设计三方面完善公司治理,规制控制权滥用,加强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的起点和背景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目前,国内学者提出了产权失灵假说、市场失灵假说、股权结构不合理等假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失灵是一种系统失灵,这种系统失灵体现在四个方面:内部治理子系统失灵;国家、政府治理子系统的失灵;以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基础的市场治理子系统发育不全;缺乏成熟的政治经济环境。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优化股权结构、培育和发展成熟市场以及完善基础性运行系统着手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日本经济也相应步入转型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活动日益走向“无国界化”。对外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成为大势所趋。90年代以前,日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较为被动,是渐进性的,进展较为缓慢。进入90年代,日本变被动为主动,加快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这已成为90年代日本重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一、90年代以来日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  1.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经济的强大和稳定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0.
论控制权市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决定着上市公司的质量.会计盈余是联结所有会计要素的桥梁,会计盈余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度量会计盈余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异常应计利润、超额经营外收入和超额期间费用.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盈余管理反映了控制权转移这一特殊背景下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在控制权转移之前逐年下降,而当控制权转移发生之后,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这种现象在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的公司尤为显著.完善、规范控制权市场是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