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也是思维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它在思维领域中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人们用对立同一律或具体统一律来标志这种不同。对立同一律或具体同一律就其反映思维运动的基本矛盾来说是思维领域的最基本的规律,但它对作为宇宙基本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说,则又是特殊的规律。本文旨在从辩证思维的基本矛盾出发,研究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运动中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 人们都承认,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可是当提到辩证思维有没有自身特有的基本规律时,意见就不一致了。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一直有许多人认为,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同时也就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此外辩证思维就不应有独特的基本规律。列宁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和恩格斯关于辩证法规律同辩证思维规律“彼此一致”、存在规律和思维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的著名观点,往往就是这种主张的立论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逻辑学界,多数同志把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称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其中有不少同志把充足理由律也包括在内,但因意见分歧,这里不去涉及)。另外还有一些大同小异的称呼。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只是把“形式逻辑”改称为“普通逻辑”,并无其他区别;再如“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思维形式基本规律”,越出了形式逻辑的范围,失之过宽;又如“逻辑规律”、“逻辑思维规律”,不仅越出了形式逻辑的范围,而且失掉了“基本”的限制,更加失之过宽。所有这些称呼,尽管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都把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称为规律。我自己过去也是这么说的,现在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谨将浅见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关于辩证思维基本规律问题,国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志认为不能把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思维的规律,辩证思维应有自己的规律;有些同志则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思维的规律,二者是相同的。这是两种偏向。其实,两个系列规律应该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但这是存在着差异的一致,因而在表现上是不同的,只有承认二者在本质上的一致,同时又结合辩证思维过程的特点,找出其表现不同之处,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本文赞同章沛先生关于对立同一思维律是辩证思维的核心规律的意见,拟对这一规律的实质与表现加以阐述,希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辩证逻辑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种表现形式,不是两类不同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为必然性存在和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运动或辩证的思维,是被思维自觉认识和运用的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关于充足理由律的争议较多,本文暂不涉及)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是逻辑学界一个流行的基本观点。对此,徐庆凯同志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质疑》一文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三条规律根本不是形式逻辑的规律,更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而只是形式逻辑的规则。这就向逻辑学界提出了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1.为什么说同一律等是形式逻辑的规律?2.为什么说同一律等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而在一般逻辑论著中,对这两个问题的具体论述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拟就此作一点探讨,顺便谈一点对徐文的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正>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章沛同志,最近应邀分别在浙江省委党校和杭州大学哲学系作了题为《关于辩证逻辑对象,内容及作用》和《关于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问题》的学术报告,概述了辩证逻辑的体系:以思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过程自身的规律、形式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对立同一思维律为核心基本规律,以范畴体系为特有思维形式;并着重指出辩证逻辑的作用是掌握具体真理的思维和进行科学预见的思维的工具,是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和以同一律为核心基本规律的形式逻辑,具有明显的不同思维层次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郭立田同志在一九七九年五月三十日的《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也谈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一文,对我在同年四月十九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拙文——《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关于唯物辩证法规律问题的讨论,诚如郭立田同志所正确指出的:“辩证法的规律究竟是一个还是三个,人们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充分说理的讨论,无异是有益处的。”郭立田同志公开发表文章,积极参加这一讨论,这本来是很值得欢迎的,这对于繁荣学术讨论,特别是对促进我周密地思考问题,在讨论中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 读了彭汶同志的《略论思维辩证法与辩证思维》(《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彭文”),深受启发。我赞成把思维辩证法和辩证思维区别开来,但对“彭文”认“辩证思维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的论断却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意见与之商榷。 (一) 必须严格“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语的确切涵义 “彭文”不只一次使用“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来说明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如,辩证思维就是辩证法和辩证规律性在人们思维中以主观方式起作用的那一个方面,即“这种反映必须通过思维的主体,即必须为思维着的人所意识,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又,辩证思维“和在思维中必然地强制起作用的思维辩证法不同,它完全受人的意识的支配,并服从于人的意志。”尽管  相似文献   

10.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三个基本规律之首,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思维活动中有广泛用途,它是制定其他形式逻辑规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近来,又对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还结合对“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理解,应如何概括和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主张“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者有之;相反,认为“合二而一”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简明表述者亦有之;认为以上意见各带片面性,从而主张只有“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相结合,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完整表述者有之;甚至认为上述各种意见都不能成立,只有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才是最科学的概括者亦有之。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讨论一下究竟怎样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正确概括和表述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对唯物辩证法核心和精髓的深入认识,也关系到对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正确理解,甚至关系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让各种意见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探讨,互相切磋,这是大有裨益的。为此,我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具体”“发展”原则是他辩证法借以建立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黑格尔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深刻反映了黑格尔辩证思维的实质,在黑格尔哲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加深理解此思想,这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一点思考孙志逵一、普通逻辑学有三条保证思维确定性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从传统逻辑对三条基本规律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此三条规律对思维确定性来说缺一不可,换句话说三条规律分别是思维确定性的必要条件。这种认识能否成立呢?所...  相似文献   

14.
马佩 《中州学刊》2007,(4):135-138
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基本规律和思维内容与普通思维都有本质的差别。辩证思维具有不同于普通思维的能够体现出事物的矛盾、矛盾的发展和转化的辩证思维形式及其结构。辩证逻辑是对辩证思维的逻辑总结,是关于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辩证逻辑与普通逻辑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所研究的对象(辩证思维形式、普通思维形式)的根本不同,而不是在研究思维形式时是否联系思维内容的区别。辩证逻辑应研究辩证思维形式而不研究思维形式辩证法,应是逻辑科学而不是哲学。  相似文献   

15.
郭华茹 《江汉论坛》2006,1(8):69-71
“和谐社会”理论是和谐辩证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辩证法审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逻辑结论,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引领。只有用辩证的观点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避免实践中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思想混乱。有些同志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可以有四个、五个、六个……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会越来越多,以至无限,而最基本的规律却只能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还有人提出了所谓系统的五条或七条规律,要把它纳入唯物辩证法之中,甚至取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有的同志根据经验归纳法,发观了“分离与结合”是宇宙间运动变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的方法是什么?张薰华和洪远朋同志说:“《资本论》的分析方法首先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随后又说:“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资本论》还有特殊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这就是说,除了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的方法。他们没有把《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看作是唯物辩证法在不同方面的体现或贯彻,而是唯物辩证法之外的方法。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和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是建设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前提,因为对象不同,体系也必然不同。这个问题目前正在讨论,有如下几种提法,一种意见认为对象是理论思维,哲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问;第二种意见认为对象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只是认识论;第三种意见认为对象是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正> 斯大林曾经说过:“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斯大林选集》下卷,第424页)很多人据此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首先产生,然后运用到历史领域,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如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中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2—1846年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根据当时自然科学提供的资料,首先形成了辩证的唯物的自然观。”(《唯物辩证法大纲》第131页)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马克思是在研究黑格尔法哲学、研究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中,即首先在社会历史领域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三段论的规则(五)符合逻辑“必然地得出”的性质。倪荫林先生一方面认为“规则(五)是缺乏逻辑根据的或违背逻辑的,应该摈弃”;另一方面又认定“规则(五)应直接表述为由两个肯定前提(零否定)必然得出肯定结论”。倪先生在这里违背了思维的同一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