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内三种陶诗译本各有特点.方重先生首译陶诗,他的<陶渊明诗文选译>使英语读者知陶;谭时霖先生译本<陶渊明诗文英译>是陶诗忠实而灵活的译本和文化翻译的力作,使英语读者好陶;汪榕培先生的译作是韵译本,他的<英译陶诗>使英语读者乐陶.对陶诗中"道"有不同理解和译法乃是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类书对一时代普通人的知识结构、文化趣味以及思维方式均有影响,所以通过唐代三部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情况,考察类书与陶学的关系,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唐代类书接受了钟嵘关于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论述;对陶渊明诗文的辑录方式,使其具有选本批评与摘句批评意义。唐代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为读书界提供了相当的知识与思想资源。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唐代类书的编者见识高,选录全面,评价公允。  相似文献   

3.
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相似文献   

4.
1、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陶/龚爱华、任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一期2、陶渊明对家族风范的承续/李剑锋//九江学院学报一期3、陶渊明《饮酒》诗系年考辨/孔德明//九江学院学报一期4、陶渊明诗文旷达美的美育价值/王叔新//九江学院学报一期5、论陶渊明作品中的两面性/刘美玉//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一期6、从地域文化风格看陶、杜诗之不同/葛华飞//怀化学院学报一期7、从“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看地方文献的作用/喻小毛//江西图书馆学刊一期8、论陶渊明《闲情赋》的题材取向/张宗原//上海大学学报(社…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诗文,以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本文拟从审美角度,论述道家“道法自然”①“以天合天”,②思想对陶渊明诗文创作的影响,探讨陶渊明诗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诗文在文学接受史的长河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晦到显的漫长历程,在宋代才得到众多文人的推崇,他的文学地位也在此时得以确立。宋代文人对陶渊明诗文的推崇与解读揭示出文献在流传和接受过程中与时代文化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是"以诗文传世"之"志",并把立德、立功、立言,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陶渊明诗文中写到的树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陶渊明写诗文用树之动机和树的意象在陶氏诗文中的复杂寓意,并由此略探他对后来山水田园诗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文被介绍到国外,受到很高的评价。(参见《陶渊明在国外》一文,载《南京师院学报》1982年3期。)据笔者有限视野,发现本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将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文译成英语,例如,我们见到的译本有:威廉·阿克(William Acher)的“Tao the Hermit”(Thames and Hudson,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分析,展示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特定内涵。主要从渊明前期功业追求和后期隐归田园两个方面分析诗文中鸟的意象的意义象征和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他的诗文创作成就少为人知,诗名为画名所掩,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其诗文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一创作特征历来没有得到学界的关注。高凤翰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诗文中用到陶渊明的典故,也化用陶渊明诗句,模拟陶诗意象,欣赏渊明志趣,仰慕渊明为人,还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田园诗。高凤翰对陶渊明的接受贯穿其一生,在高凤翰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能发现陶渊明的影子。在诗文作品中如此大量有意识地拟陶、和陶、用陶,不仅在清代中前期文坛,即便是整个明清时期,也是为数不多的,高凤翰在清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应该受到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旷达美是其诗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陶渊明旷达美的思想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陶渊明诗文的旷达美在树立美好人生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诗人何以“居”?——试论陶渊明的诗意栖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古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已经学界反复论述,然从诗人之“居”的角度切入,并对“居”的文化渊源进行梳理,进而探析陶渊明诗文中“居”的审美意象,学界尚缺阐述。陶渊明糅合儒家“君子固穷”和道家“逍遥”,是以形成“闲”的诗意栖居形式。  相似文献   

14.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15.
张奥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3):11-14,19
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中,许多都有涉及到具体的地名,其中有的属于写实性地名,代表的只是地理意义上的符号,有的则属于写意性地名,这些地名不单纯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概念,而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的诗歌意象.考察陶渊明作品中写意性地名意象的文化含义,对还原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形象和勾勒完整的诗人心路历程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反反复复地说到"回归",说到对上古的怀念与向往。通观陶渊明的诗文和思想,这实际上表现了他对道的不懈追求和向往。如果放在中国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考察,这种"回归"情结,是中华民族心理特点和诗人所处时代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走近陶渊明     
怎样走近陶渊明?最佳的途径,是认真研读他的诗文,审慎考察他的行踪。在欣赏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同时,认识陶渊明的诗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贫与病在中国的古代诗文中有较多的咏叹,对此,陶渊明的作品也不例外。不管是出仕还是归田,不管是在早年还是中年晚年,他的作品都涉及到了这一现象。贫穷的困扰和病痛的折磨,成就了陶渊明的诗文,也成就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身世艰辛,却在诗文中大量表现幸福之感。他的幸福是一种内在幸福,是生命形态高度和谐的境界,既是陶渊明合情合理的主动的人生选择,又是融哲理于深情的诗意境界。同时,他的幸福是复杂风格的和谐统一,经过了苦难的洗礼,暗含豪放之气。陶渊明的幸福之路开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论析》(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9年)是王国缨教授继《中国山水诗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王国璎教授对我国古代文学,尤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那样一种萦绕不去的浓厚情结,使我感动不已。透过她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的亲切叙说和鞭辟入里的精确论析,读者不仅可以对陶渊明诗文之独特风貌和文学史地位,对陶渊明“这一个”既单纯又复杂、既洒脱又执著的诗人的人格情性有了深刻而明晰的认识,而且还能真切感受到王国璎教授在大学毕业后离开台湾“一去三十年”的异国他乡,始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