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65年1月,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其后又建立了“哲德沙尔”侵略政权,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对当地各族民众进行残酷的压榨。本文重点从阿古柏政权政治体制的倒退性、经贸运行体系的无序性和社会管理的严酷性等方面来揭示这个政权的本质特点,用事实论证阿古柏侵略政权的体制运行阻碍了当时新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而其政权内部孕育了必然崩溃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在清朝的军事打击下,阿古柏侵略政权便迅速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史学界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以及中国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时,涉及到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问题。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我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一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以地主经济为其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的产生具有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军事、中原王朝国力的变化、外来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民族政权的性质因时代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同 ,并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总的趋势是和中原王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由“独立政权”经“结盟政权”向“藩属政权”转化 ,在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时完成了整个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政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建立的地区性政权性质和所起过的作用。指出这些政权是独立国家,不是“分裂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对本民族的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有弊。这些政权经济比较落后。当他们与中原地区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经济比较先进的政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不能单纯以经济形态的先进与落后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总认为汉族政权的行动一定是正义的;而应该根据当时具体历史情况加以分析。建立这些政权造成的分裂对抗局面,由于竞争,曾促进各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并为新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本文还认为,在对立的民族独立政权之间的斗争中,可以同时产生各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汉魏时期公孙氏政权割据辽东50年,最终被曹魏所灭。公孙氏的垮台是历史的必然,从外部原因看,一方面曹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均是公孙氏政权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攻灭辽东是司马懿进一步确立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和声望的重要一步。当然,司马懿杰出的军事韬略更是平定辽东的关键因素。从内部原因看,公孙氏政权从建立之初就缺乏坚强有力的统治基础。公孙渊的个人素质也是导致其政权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寺院经济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对汉唐之际的寺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政权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对寺院认可是寺院经济产生的前提,政权、信众的赠赐施舍是寺院经济财富积累的基础,寺院所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承担着社会教化和慈善事务。寺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世俗地主经济矛盾加剧,产生了种种限制寺院经济的措施,其极端就是"三武一宗"灭佛。至唐代中叶后,寺院、僧尼的免税特权逐渐消失,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也向禅林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纷繁复杂,本文从整体研究出发,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即1927年7月至9月的民权主义代表制度阶段;1927年9月至1935年8月的苏维埃政权模式阶段;1935年8月至1937年7月的走出苏维埃模式阶段。对每一阶段政权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发展轨迹和得失,都作了条分缕析阐释,论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完成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政权思想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纷繁复杂,本文从整体研究出发,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即1927年7月至9月的民权主义代表制度阶段;1927年9月至1935年8月的苏维埃政权模式阶段;1935年8月至1937年7月的走出苏维埃模式阶段。对每一阶段政权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发展轨迹和得失,都作了条分缕析阐释,论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完成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政权思想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四、清代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683年,清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8月间遣师渡海进攻台湾,这时郑经已死,其子克塽降,从而结束了二十三年郑氏政权在台湾的统治。自此台湾在清朝中央政府这一全国政权的统一管辖下达二百一十二年之久,进一步加强了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台湾各族人民和大陆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主体经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主体经济辨析吴景山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族人,曾任云中都督府舍利元英部众首领的阿史那骨咄禄率众起事,并最终建立起了又一个汗国政权,从而在蒙古草原上开始了后突厥汗国统治的新时期。这一政权历经骨咄禄、默啜、毗伽等数代...  相似文献   

11.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原是后周的一员裨将,起家什伍,文化水平不高,更缺少夺取封建政权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经验,但公元九六○年,他同赵普、赵光义等人却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形式,一举颠覆了五代最后的一个政权——后周政权,创建了新宋王朝。接着,又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种种措施,强化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革除了五代以来的弊政,结束了延续二百余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为宋王朝以后的三百多年统治奠定了根基,给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经济、文化方面获得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造成了“年谷丰登,人物繁盛”的政治局面。赵匡胤等人的这些功绩,元人撰修《宋史》时,曾作过很高的评价。认为,就“声  相似文献   

12.
世界近代史上亚洲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日本明治维新是比较成功的。明治政权的建立,结束了统治日本265年的幕府封建制度,确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明治维新挽救了日本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的统一强国。一1868年,当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后,日本倒幕维新派又以天皇的名义积极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次全面革除封建旧弊,推行资本主义改革措施的资产阶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推翻了明王朝。六月六日,以上睿亲王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洲贵族,带兵进京,夺取了农民军的胜利果实。十月三十日,清政权迁都北京。翌年六月八日,清军攻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清政权,为什么能这样迅速地夺取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又能站住脚跟,为后来顺治、康熙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回替这个问题,原因是很  相似文献   

14.
肃州(今甘肃酒泉)贸易,是雍正末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初定伊犁之前,准噶尔地方政权与清中央政府之间,最主要的经济贸易活动。是当时新疆与中原地区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也是准噶尔地方政权与清中央政府关系的主流。搞清肃州贸易的历史事实,对于研究当时新疆的经济与社会历史,以及准噶尔部与清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是  相似文献   

15.
训政前期,为了获取政权合法性资源、挽救农村经济和整合农村基层政权,南京国民政府设计并启动了地方自治;其政策经历了由激进、到缓进、到反动的过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戈尔巴乔夫政权发表了第12个五年计划和到公元2000年国民收入翻一番的设想。面对技术落后、农业萧条、石油价格下跌等一系列困难,苏联的经济将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乡村政权具有管理与教化的双重职能:一方面依法管理乡村赋税、徭役、兵役、狱讼和治安等行政工作;另一方面依礼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旌善惩恶,推广教化,移风易俗。充分体现了历代王朝“德主刑辅”的治国精神,提高了乡村政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了政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在十六国中,前凉张氏政权和西凉李氏政权,都是建立在我省河西地区的汉人政权。当时,天下大乱,人民到处流徙,整个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是,在这两个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却相对地是一块比较安定的地域,无论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还能保持相当水平,并有一定的程度的发展。因此,探讨一下前凉、西凉两个政权立国的政策及其影响,还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册封贸易也成为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上海实行民食调配政策,希望在通货膨胀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保障市民基本的吃饭问题,稳住政权的群众基础。该政策的推行尽管没有能够挽救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最终败落,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的作用。通过对这一举措的研究,可以透视出国民党政权试图在“民生主义”话语下实行国家权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干预与扩张。该政策实施的成败得失也给共产党政权解决粮食问题以重要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