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对邓小平党建理论与列宁党建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得知 ,邓小平所提出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应该起核心作用、以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措施等内容 ,构成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党建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列宁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观点,包括对党员、干部进行“社会公仆”意识教育,加强权力监督制衡的体制、机制建设,严惩贪污腐败分子.这些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也对我国现阶段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党的政治领导与政府行政领导、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等四个方面的统一思想。列宁的"四个统一"的党建思想对当今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列宁最早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认为,执政党要提高党员的质量,要有高度的统一和团结,要密切联系群众.同时,他还提出,执政党要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些思想是执政党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先进性建设是列宁全部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主题。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始终坚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加强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性建设的全部实践,始终围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加强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正确开展"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样三项具体任务展开。列宁关于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性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6年 ,在党的八大上 ,邓小平提出 ,执政党必须力戒骄傲 ,自觉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 ,他提出执政党必须加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建设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80年代末 ,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 ,他提出 ,要建设一个实行改革开放的 ,人民感到有希望的中央领导集体。上述理论观点 ,是当前加强执政党建设并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过头话,曲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生命最后时,通过对党和国家现行体制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机关和党的领导机关(特别是党的中央机关)的种种弊端的深刻认识,对俄国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前途命运给予深切关注。因此列宁在”遗嘱”中,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列宁的这个光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包括机构和人事的变动,也含有体制改革的思想,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不仅为俄国党和人民留下宝贵遗训,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1949年到1965年,在执政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适应新形势是执政党建设的基础;贯彻民主集中制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走群众路线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加强监督是执政党建设的有力保障;党管干部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措施。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这个时期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讲政治”一直贯穿于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主要表现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起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与自身建设面临的问题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依据;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目标;协同推进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与政治监督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样态。新征程上深化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党牢牢把握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这一永恒主题,以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建设实际情况为依据,深入推进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党的思想、制度和监督为支撑的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两个三角”理论,从大三角“古———普———方”与小三角“语表———语里———语值”来分析“作”与“做”的异同,试图理清这两个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智者"还是"愚人"--简析艾萨克·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作家辛格在其作品中创造出一系列让人过目不忘的愚人形象。在其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主人公吉姆佩尔貌似愚钝,他之所以选择此种生活方式,其实是恶劣生活环境下的自我适应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引导下的自主行为,由此可见,吉姆佩尔不是一般人所公认的“愚人”,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13.
“精神家园”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精神家园又具有开放性,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若是没有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会迷失方向,民族会失去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有关公共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涵义入手,对中国传统"乡民社会"的形态与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模式的变革之路,是从传统的"乡民社会"实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过渡,并提出对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方略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每”和“各”是两个特殊的指示代词,但两者有同有异。两者都可以用在名词、量词前面,都有逐指个体而统括全体的作用,但“每”侧重统指全体,“各”侧重逐指个体。其实“每”和“各”在句法和语义平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国平民主义运动是发生在美国19世纪70年代初至19世纪末,以农场主为参与主体,以格兰其、农民联盟、人民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一场广泛性群众抗议运动。美国传统的"农业神话"是导致农场主们积极行动起来并投身该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美国农场主的经济、政治地位进一步降低,这与农业时代农场主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实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场主们于是通过平民主义运动,呼吁联邦政府对经济垄断进行管制,对社会弱势群体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回到"农业神话"时代那个更为温情、更具人性化、社会阶层更为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中去。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直子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身上具有两种独特的美——病态美和诗意美。也正是这两种美的凝合以及她对死亡的异视角观照使她在女性形象中魅力窦生,成为又一个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州为了吸引公司注册,在公司法上展开了竞争。这种竞争是"底线竞争"("向下的竞争")抑或"上限竞争"("向上的竞争")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键是要看在公司法的基本矛盾中应当如何取向:一方面,基于平等的主张,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防止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基于效率的主张,促进公司管理者更为便利地行使权力,保证公司创造社会财富。法律的目标在于强调哪个方面?联邦化,抑或地方化?股东保护,抑或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保护?等等。这实质上是法律理念的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三言"发迹变泰型故事的母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言"中发迹变泰故事进行母题分析,从感生与异貌、女人与酒、命运与机遇3个层面观照发迹变泰型故事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态营建这类故事的结撰者及其所面对的读者群皆来自于社会底层,在现实生活中备受压抑,尽尝了世态炎凉,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发迹梦幻.此类作品所反复咏叹的神异的命运和机遇,其实是欲于世态炎凉的际遇中令这些处于底层的人们建构一种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