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中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蹁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蹁入滇路线之"循江上"完全不同于庄豪入滇路线之"从沅水",庄蹻途经的楚黔中郡也与庄豪所伐之夜郎国没有关系;庄蹻入滇实为人蜀,庄豪入滇实为入夜郎.  相似文献   

2.
庄蹻王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探讨西南民族的古代史,或者是探讨战国时期西南的民族关系,无有不引证“庄蹻王滇”一传说的。这一传说始见于故事发生后约一百八十年的作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史记》的原文是: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应依汉书删蜀字)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  相似文献   

3.
读了何华新同志的《云南汉族源流述略》(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对于何文把“庄蹻王滇”视为“第一次沟通了中原地区汉族人民与祖国西南边疆滇池地区少数民族人民间的关系”,即汉族进入云南之始的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首先,庄蹻是否属于汉族或汉族的前身华夏集团,这是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史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孙常叙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楚辞·九歌》的文章,把《九歌》和所谓“庄蹻起楚分为三、四”及楚怀王十七年秦楚丹阳、蓝田两次大战挂起钩来,谓“楚辞九歌就是在丹阳败后蓝田战前,楚怀王为战胜秦军,祭祀东皇太一,命屈原而作的”①。《九歌》承王命作之说,  相似文献   

5.
《老子》一书是阶级矛盾激化形势下的产物。《老子》的作者多相传是楚人①。很有可能是北方盗跖起义被镇压以后,楚国庄蹻起义即将兴起时期的人。《老子》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封建统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包括对劳动人民和统治者内部这两方面。全书主要是在阐述怎样改善食封经济,以挽救其危机,扑灭即将大规模兴起的衣织起义的熊熊烈火,从而在根本上加强对农奴的统治。这是全书的主旨。《老子》更多地反映了封君的观点,是小封君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以九店《日书》抄录的各条占辞为主,与除睡虎地和放马滩以外再加上秦统一后的周家台秦简和西汉景帝期的孔家坡汉简等各篇《日书》进行比较分析,研讨楚、秦两地使用占卜的关系、占卜与地域性的问题等。认为:(1)九店《日书》全十三篇之中确实流传到西汉时代的占卜只有“往亡”一篇而已。 (2)九店“裁衣”前一半(简94)部分继承到睡虎地“衣”篇而没流传到西汉时代,但后一半的忌日(简95)流传情况不一样。(3)九店“占出入盗疾”是由在战国楚单独流行的四种占辞组成的占卜,秦统一后同一系统占卜或部分占辞仍然在楚故地流传一时。  相似文献   

7.
一 說“爨” (一)“爨”是姓非族庄蹻攻滇,留王滇中,这是事实了。由于語言的考定,楚国統治者随周族从北方迁来,似亦无可置疑的事实。那末,在他們統轄之下,当然有不少原来住在那里的土族,既然这样,我們就要问,向千里之外开拓,他带領的部队不可能太少,究竟軍队里面是不是全数楚族抑或夹杂着若干土族呢?周人伐紂,曾領着庸、蜀等八族,依此以推,楚人伐滇怕沒有例外。进一步說,蹻既留滇,无疑部队也跟着留下,他們是构成后来滇中——更确实一点,滇东部族的因素。他們是什么部族呢?这个问題,近年来研究家似乎很少提过,其实只从故紙堆来搜剔,亦无法找出可能的答案,唯有乞灵于湘、滇两方之考古发掘,或可得到些线索而已。《史記·西南夷传》只記滇国王名尝羌,《汉书·西南夷传》更言其旁东北劳深、靡莫皆同姓,元封时汉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賜以王印。自此以迄东汉末,汉族势力虽逐漸向西伸展,奈史籍于彼中部落之同异,缺乏分析,很难作出概括的推測。自諸葛亮始,滇之历史乃漸次开朗,亮南征,分其嬴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收其俊杰建宁爨习为官属,习官至領軍。西晋之末,建宁爨量等  相似文献   

8.
杰出的人被美誉为“人中翘楚”.“楚”是什么东西?“楚”可不是楚国,而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硬,古人拿它来作杖,又名荆或牡荆. 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这种植物的影子:“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这两句意思是:众多错杂的薪柴中,我只收割其中最高的荆树.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证《天问》中“吴获迄止,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 得两男子”一节, 认定该节讲的是先楚神话,由此否定了过去种种误释  相似文献   

10.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是盛唐诗人高适代表作《燕歌行》的结句.句中的“李将军”到底指谁?千百年来,以“李将军”为李广之说占统治地位;虽也曾有人以为“李将军”是指李牧,但因无具体论证,故未引起重视.而建国以来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则均取“李将军”为李广之说. 高适的这个“李将军”究竟指谁而言?细玩《燕歌行》全诗,并以高适其他诗歌考之,可以肯定,“李将军”是指李牧而非李广. 先从《燕歌行》诗本身来看.《燕歌行》全诗二十八句,每四句一层,作者把深广复杂的内容按照将士辞家、行军、激战、战后屯戍的脉络贯穿起来,而结句的语意,是承接第五、六两层的,这两  相似文献   

11.
一、生平与思想庄辛是屈原以后与宋玉同时的楚国散文作家,是目前所能考知的最早的小说作者。他的勤政爱民的思想与敏锐透彻的政治觉察力,同他的渊博知识与生动文笔相结合,使他在楚辞之外文学的其他领域,留下了他的荆山玉壁。他因为《谏楚襄王》一文①而被人们所熟知,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文学上的成绩。因为人们谈《谏楚襄王》一文都根据《战国策》,而传统认为《战国策》是一部史书。这样,便很自然地认为《谏楚襄王》至少语言是史官的;从文学的角度说,同庄辛的关系不大。由于很少人把他看作一位作家,所以也并不注意他是不是还有其他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与思想。庄辛是楚国的贵族,为楚庄王之后,以“庄”为氏②。《汉书·古今人表》作“严辛”,  相似文献   

12.
1988年第四期《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该专栏里,发表了该刊特约专栏主持人陈思和与王晓明的对话,接下发表了本专栏主持人认为,为本“专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的两篇文章。其一是《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其二是《“柳青现象”的启示》。这样,“重写文学史”的旗帜在全国文学界首次正式打出。 此后,国内一些报刊纷纷办起响应“重写”的栏目,《上海文论》主编、副主编亲  相似文献   

13.
朱子门人周僴和沈僴,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研究者说法不一。争议集中在如下两点:一、周僴是否为朱子门人;二、周僴是否字庄仲。通过比勘和查考现存朱熹语录、语类各本,参证史料和方志,得出的结论是:“周僴”“沈僴”是两个人,都是朱子门人;周僴,字伯庄,温州永嘉人,绍熙四年(1193年)与绍熙五年(1194年)问学于考亭,辑所闻文公语录为《师说》;沈僴,字庄仲,温州永嘉人,庆元三年至四年(1197年—1198年)从学于考亭,有《语录》四卷。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语义》第一册中收了孟浩然的《过故庄》诗。该诗一联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编者注:“郭,城”。又该套教材等二工册的《木兰诗》中有“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编者注:“郭,外城”。一个郭字,两种注释,哪个准确?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一书中,谈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儒家仁义礼乐的地方,可说比比皆是,几乎每篇必具。由于《庄子》一书多“以寓言为广”,许多故事的确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无事实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其无事实根据而忽略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是研究庄学同孔孟儒学的思想分歧的主要依据和材料。《庄子》书中有如《渔父》、《盗跖》、《胠箧》等篇,专“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必然反映孔、庄在思想上的分歧,而书中也有许多“颂扬”孔子的地方,这应如何看待呢?其实《庄子》书中所称赞孔子的大都打上了庄学的印记。如“仲尼日:‘……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仲尼日;‘自其异者视之,肝  相似文献   

16.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为了纪念此次起义,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作出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规定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8月1日,在瑞金举行了阅兵典礼。8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团举行运动大会,纪念“八一”建军节。  相似文献   

17.
“禅让”,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历史上,禅让相传有两次。一次是尧舜禅让,另一次是舜禹禅让。 这两次禅让,被儒墨两派中不少人推崇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楷模,尧、舜、禹则成了备受称颂的“圣明天子”;而庄、荀、韩非诸子却对此提出了非难。《荀子·正论篇》说:“夫曰尧舜擅(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否定了禅让。《韩非子·显学篇》说:“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  相似文献   

18.
<正> 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根据《说文》认为:“武字本作(?),从止从戈,《左传·宣公十二年》说:‘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以武力止息干戈,保卫和平.”《说文》对“武”的形义分析是借用楚庄王的话:“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此说人云亦云,流弊深广.语言学界至今尚无专文研讨.现谨写短文,试探“武”的本义.  相似文献   

19.
“更羸”源流考陈加亮,杨振国《战国策·楚策四》中有“更羸”一词,教学中多有争议。或谓“更羸”为复姓,或日姓“更”名“羸”,或云名为“更羸”,且“羸”在有关辞书中多作“羸”故考辨如下。孟庆祥《战国策注》云:“更羸,假托的人名”。《汉语大辞典》:“更羸,...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的由来及其实质 《思想战线》今年第3期上王叔武《<南诏德化碑>作者问题答疑》(以下简称《答疑》)一文,是对我上年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第4、5两期上《<南诏德化碑>碑文作者为王蛮盛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的答辩。我的《质疑》文章,是在读了王叔武发表在《思想战线》1978年第2期上《(南诏德化碑>作者考》(以下简称《作者考》)之后,就其全文论证《南诏德化碑》(以下简称《德化碑》)的作者应为王蛮盛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