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养老院养老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为医疗资源最大消费者。囿于种种原因,北京大多数养老院无法向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致使老人对位于城里的医院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加剧了城里的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大多数养老院怕担医疗、法律、道义等多重风险,将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拒之门外,致使真正需要进养老院的老人反而进不了养老院;养老护理员流动频繁,不能稳定从业;部分乡镇养老院资源虚耗。凡此都加剧了北京养老院的养老难局面。化解北京养老院养老难问题,可将现有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普惠养老院,变"老人进医院"为"医疗资源进养老院";扩充养老院建设,将增量资源向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弱势老人群体倾斜;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采取多种激励方式,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专业度、稳定度;积极推进"公办民营"改革步伐,盘活效率低下的存量养老院资源。  相似文献   

2.
整理正在使用的床单位 养老机构中,大量的床位上都住有老人,有些老人自理能力相对较强,有些则自理困难,为入住的老人及时更换清洁被单、打扫床铺,可以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提高老人的舒适度,提升机构的服务品质,更好地服务老年人,这也是养老护理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初级护理员的核心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大爱无言,特护区的好闺女特护区的老人平均年龄88岁,最大的已100岁,全区的老人差不多都需要一级以上护理。每天,郭云英和其他的护理员要为老人穿衣洗脸刷牙擦身,处理大小便,整理床铺,端饭倒水,琐碎繁杂。"老人的需求,是我的第一追求",这样的理念,深深植入郭云英每天平凡的工作,爱心为上,责任为本,成为她的自觉行动。走进特护区,见到老人的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看  相似文献   

4.
赵梦 《社会福利》2014,(6):60-60
正为倡导和弘扬关爱老人、人道奉献的护理职业精神,提升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浙江嘉兴海宁率先在全国设立"养老护理员节",确定每年护士节同为"养老护理员节"。5月12日,该地迎来首个节日,全市上下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一是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市、镇(街道)分别对全市16家养老机构(包括1家民办养老机构)的147名养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9月,经过考核和面试,我有幸成为了宜宾县社会救助福利中心的第一批护理员。虽然我信心满满、做足了思想准备,但随着首批五保老人、孤老重点优抚老人的正式入住,我开始感受到工作的艰辛和不小的压力。照顾老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护理好年老体弱、脾气古怪的老人,更是需要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有位五保老人,人住后  相似文献   

6.
"掌握噎食、误吸相关知识,能对发生噎食、误吸情况的老年人采取应急救助措施",是2011年修订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养老护理员的要求。由于生理及某些疾病的原因,老人很容易出现噎食的情况,在护理实践中,养老护理员掌握噎食的救助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老人的危险.【案例背景】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人气道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噎食可以引起老人呼吸困难、口唇指甲青紫、面色青白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在数分钟内缺氧而死亡。噎食是引起  相似文献   

7.
乐耆项目组主要负责敬老院。2006年8月份项目组14名社工进入敬老院。刚开始受到很多阻力,很多是院方的不认同。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和院方的磨合,并向老人、护理员介绍专业后,他们逐步接受。社工开展的大型活动、小组活动.得到院方和老人的认可,有老人说:“这是你们社工来了,我们最开心最满意的一次活动。”当前又到年底签合同的时候了,原来院方都很拒绝,现在所有的院长都愿意和我们签合同。  相似文献   

8.
1992年,年仅24岁的宋桂玉来到山东省莱西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原莱西市社会福利院),当上了一名专职护理员,全方位照顾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近20年间,她与上百位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俺们的好闺女”。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改造世界的基本前提。它要求紧张的劳动,也要求严肃的思考。它有助于洗刷唯心观念,排斥主观臆断,只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进行,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它不仅是门科学,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调查研究正是使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的根本途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历来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结论又拿到实际斗争中去加以证明,这样的工作就叫做理论  相似文献   

10.
3月9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对七旬夫妇刚领完结婚证,就把红本本换成了离婚证,他们在一天之内结了婚、又离婚。两位老人是一对婚龄长达56年的夫妇——75岁的蕲海平(化名)和73岁的夏秀香(化名)。对于这样的举动,夏秀香老人解释道:“56年了,我们俩没有红过脸。但这次办离婚我们不是闹着玩的,这是我们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只有这样我老伴才能享受到低保金。”蕲海平曾在乌鲁木齐市的一家服装  相似文献   

11.
正2014江苏"最美养老护理员"在南京揭晓。获奖的10位"最美养老护理员"中,有的来自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也有的来自乡镇敬老院和村老年关爱之家,都是在一线直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护理员。他们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年数最长的已有23年,也有90后的大学生,都具有养老护理员职称。现场生动展示了10位"最美养老护理员"的感人事迹,他们孝老爱亲、敢于担当的责任境界,爱岗  相似文献   

12.
机构养老护理员在做好老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掌握老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及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正确实施护理对策,提高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热议·声音     
正热议"精神啃老"也是啃老前段时间,南京老龄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啃老已经不只是表现在经济上,有的老人子女本身经济条件很好,但是这些子女整天将"我好忙呀!我的压力好大啊!"挂在嘴边,带着孩子来父母家吃现成饭,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享清闲。我们往往觉得只有在经济上啃老才是啃老。但还有一种是被我们忽视了的"精神啃老",子女把自己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统统转嫁到父母身上。  相似文献   

14.
打倒我爸     
范伟 《东西南北》2009,(12):27-27
10年前,我妈因病离开了我们。10年后我爸又悄然离世。当时我正拍摄《关东大先生》,为了不影响拍戏,我和家里人悄悄地把老人送走了,连最亲密的朋友也没有打招呼。此后,我经常梦见我爸,我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他的匆忙送别我心存愧疚。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社会福利》2011,(6):60-60
2011年5月5~9日,鹤童老人护理职业培训学校教师分别赴石家庄市进德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兰州市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为当地开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班,本次共为两地培养100余名合格的养老护理员人才。两个培训班的学员分别来自两市10余家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和基层养老护理员,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大中专以上学历占50%。  相似文献   

16.
本人对蟋缩在街头巷尾的乞丐,特别是老年乞丐关注已久,从1998年11月2日至11月18日,我对南京市鼓楼广场,鸡鸣寺等地的60名老年乞丐作了调查访谈,其中又花了3天时间重点做了一个个案跟踪。从而对他们的生存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调查的资料情况,我把街头老年乞丐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求生存型(指呆在家里没法生存,这一类型有33人,比例为55%)。个案:李木香老人72岁,来自安徽凤阳农村,没有老伴。由于儿子找不到事情做,家里经济紧张,更由于媳妇生了两个女儿,媳妇常与儿子吵闹。有时媳妇受了气便往老人身上撒。用老人自…  相似文献   

17.
优柔的执著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讲起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们如数家珍般地历数自己人生中错过的部分,然后再用假如这个词语做为前缀,说明自己曾经应该有更好的命运,说明他错过的东西使得他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曾经听一个老人无数次地举出他人生中某个阶段被错过的例子,他似乎不会干别的了,历数自己无意间的错过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再叹息人生无常。我还听到过太多的人,反复地说别人如何善于使用计谋,从计谋中得到好处,然后使得无计谋的他成为生活的倒霉者。我发现正是这样的人,是说我最多的一种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1月16——19日笔者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二等奖,虽然距离一等奖和特等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参加大赛的经验是我人生中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竞争的乐趣,感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摩砺以须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分为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职业能力展示三项考试,赛期两天半。赛前两个月  相似文献   

19.
国君与车夫     
经历"必然"之路,才有不可逆转的结果。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拿来干粮。国君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东西的?"车夫回答:"我储存的。"国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储存这些东西?"车夫答道:"是为了让你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用的。"  相似文献   

20.
刘德华邀请被称之为"独臂女神"的马丽参加他的演唱会,一起合作《我和我追逐的梦》,本来是件双赢的好事。不过,从马丽的博客上,我读到了她的不安、恐惧。马丽说:"因为残疾而被邀请"这样的"殊荣"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媒体对我的报道标题前面总是用"残疾"、"残障"、"残缺"、"单臂"、"独臂"等字样,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吧!因此,"独臂女神"不安起来,甚至公开表示"现在的我内心非常恐惧"。其实,马丽大可不必如此。首先残疾人也是人,把自己定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