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中,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奋进,为的就是一个内心深处的梦想。我们在生命的起跑线上,一步步奔跑过来,留下了无数串足迹,但我们依旧追寻着,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是执着地追寻这个梦……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们并未正确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从而导致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人的生命意义的追寻这个基本精神贯穿始终,使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为多种主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的非理性发展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进而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人文危机,那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受到摧残与异化,生命失去自由,从而导致了人自身生存状态的不完美。劳伦斯深刻洞察到自然与文明、人类与文明和人类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追寻回归自然、复归人的生命自然本性的理想成为了他小说创作中所关注的重心之一。他的追寻彰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这正是劳伦斯的小说给现代人的生活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讦对生命意义的执著必然地联系着他的宗教情怀,但他对宗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从他的小说创作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他日益深厚的宗教情感,特别是后期的<彼岸>、<时与光>展现的宗教对于生命的神圣救赎意义,更昭示着他力图追寻终极关怀,渴望精神超越的生命情状.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生命的感悟是深刻的,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受到了西方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影响,在其著作中渗透了作者的多维的生命感怀。既有难以诉说的心灵的苦痛,亦有个人情感世界的爱与哀愁;既有源于现实生活的悲凉、孤独、寂寞感,也有反抗荒谬、悲观境遇的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6.
鲁迅前期的思想是以人道主义与进化论为基础的,他的生命美学观建构于此.他主张“尊个性而张精神”,表现出他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他提出“生命的路是进步的”,鼓励青年在创造新文明中让青春焕发出美.他提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光”,“发扬真美,以娱人情”,对艺术的价值、意义从生命美学角度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鲁迅前期的生命美学观与新世纪的人文潮流是相吻合的,对当今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终其一生都表现出对主体人格的极力彰显与坚守,他以“立人”为奋斗目标。瞿秋白在临终前写的《多余的话》中解剖自我,极力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主体性。巴金在经历文革劫难后,终于重新获得自己失落了的主体人格。如此说来,从鲁迅到瞿秋白再到巴金,20世纪的知识精英们走过了一条主体人格的彰显、追寻与重获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价值的关注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个永久性的母题。他确定了两种生命价值 :一种是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一种是超越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价值。要使人的生命存在有意义 ,最主要的实践方式就是奋斗 ,精神价值可以超越生命存在价值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9.
鲁迅终其一生都表现出对主体人格的极力彰显与坚守,他以“立人”为奋斗目标。瞿秋白在临终前写的《多余的话》中解剖自我,极力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主体性。巴金在经历文革劫难后,终于重新获得自己失落了的主体人格。如此说来,从鲁迅到瞿秋白再到巴金,20世纪的知识精英们走过了一条主体人格的彰显、追寻与重获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0.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识 ,即个体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立场、态度与价值取向 ,它所折射的是个体的人格气质与文化濡染。老舍先生的散文表达出一种独有的生命意识 ,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命的崇尚与赞美 ,对弱小生命的关注与同情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相似文献   

13.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池田大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1972年,池田大作就开始对生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生命”一直是他讨论的中心问题。池田大作“生命”概念有三层含义:个体生命、宇宙生命和价值生命。个体生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宇宙生命是指宇宙蕴含着诞生生命的力量,宇宙本身是一个超越生死、永恒生命的实际存在,并与人的生命深处相契合;价值生命是指生命的尊严和人对生命的尊敬,是池田大作生命概念中的最核心内容。池田大作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生命的精神,生命的光辉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特色。池田大作生命思想是东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21世纪人类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一个注重把个人情感体验投注到创作之中的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局限于个人情感,她的创作视野是宏大的。她在创作中,始终透过个体的生命体验,观照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她以无限的悲悯情怀描绘着扎根于土地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她以哀伤的笔调写着回忆中的人和事,她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呈现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自由和生命寄托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成为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生命教育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肯定和生命价值追寻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世界并通过生活世界呈现出来。因此,生命教育应该立足于生活、回归生活,在感性的生活中感悟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这样,生命教育就不再是一种说教,而是心灵之间的交流,生命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应以知识、技能介绍为主,而应以价值观引领为主。其中,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已有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引领大学生对人的生命进行全面、系统、根本性的认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这种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融合起来,用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种认识会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命是身、心、灵的结合,进而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人的生命色彩在于责任和意义的融入。  相似文献   

19.
东晋文学家、大书家王羲之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在痴迷道教,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以契阔谈宴、诗酒风流等行为,增加生命的密度;希冀建功立业、人格独立、精神不朽,以增加生命的亮度.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是一个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书写着、歌唱着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苦难的生命体验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主要的一座丰碑,他用沉重压抑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的世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在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