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沛 《浙江学刊》2004,(6):37-48
本文分四个阶段回顾和分析了西方史学的传入及其回响.认为近代以来,关于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应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认识.而这种"中西文化交汇",又是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近代以来外国史学的传入,既有中国历史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其泰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研究,已撰有《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清代公羊学》、《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梁启超评传》等书。最近又出版了《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增订版)、《史学与民族精神》(均由学苑出版社1999年出版)两部新著。这两部著作突出地反映了作者在史学研究领域转换视角,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史学进行深层次的开掘和现代的审视,并取得了极具价值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常征江 《求是学刊》2020,47(1):156-170
褒贬史学发端于春秋笔法,是经世史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著史者在撰著过程中主观意志的参与,要求根据儒家伦理精神对所记述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侧重于道德评判;在褒贬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著史者对所记述的人和事展开评判时使用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定的体例和模式。具体而言,褒贬史学是包括表现形式、书写原则、重要理念与核心精神等四个相联结的层面的整体,不仅仅体现在一部或几部史籍之中,而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史学实践活动之中,因而它成为影响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项文惠钱国莲本文对中国近代史学三大家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的史学理论及贡献作了分析评述,着重指出他们在中国传统史学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项文惠,男,杭州章太炎纪念馆;钱国莲,女,浙江工业大学。(杭州310014...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中国与西方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认为:中国史学从萌芽时起就是以“王官之学”的面目出现的,编纂史书、撰写实录几乎一直受到朝廷的严密控制;在西方,史学则萌芽于古希腊的民间诗人和纪事家,基本上可称为“私学”。这种不同的萌芽与开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中西方古代史学的发展模式及其价值取向。由于中国史学完全是为巩固封建王朝的挽治秩序服务的,因此具有明显的褒眨惩劝、资治垂训的封建伦理化倾向,过分强调“直书”和“实录”而缺少理性的思索和分析。而西方史学则更多地表现出“求真”和“探索”精神,注意对历史事件本质的揭示和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古老的历史学有可能发展成为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6.
陈国庆 《唐都学刊》2002,18(1):66-6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创始人 ,他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过奠基作用。梁启超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史学方法的创新 ,在当时学术界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后世的中国史学研究有很大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引发了中国史学的重大变化,其影响至为深远。它标志着科学的历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对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3,(3):127-132
20世纪中叶 ,伴随着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 ,西方史学出现了重要转折 ,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历史学的多元走向。在当代西方史学的演进中 ,这一趋势直接表现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扩大、新的史学分支学科的纷纷建立、史学理论的更新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等等。这是建立在当代历史思维基础上历史科学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 ,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史学 ,确立 2 1世纪史学发展新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关注现实、究心时务之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明特色。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及其走向,传统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也发生了嬗变。史学由以前对王朝盛衰治乱的关注和思索转向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兴起以抗敌御侮、救亡图存和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外国史地研究,成为此时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时代特征,其参照系也开始将中国视为世界一部分,进行横向的考察。这也说明,史学的发展进步总是在自觉地回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与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周文玖 《求是学刊》2000,6(4):97-103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是中国史学史早期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开军 《求是学刊》2016,(4):158-165
20世纪初年的史学批评因其处于新旧交替、中西融汇的过渡时代,而具有多个面相。与其时流行的否定传统史学的学术批判不同,陆绍明对传统史学虽也有批驳,但比较客观和理性。为包括传统史学在内的旧学"招魂",是陆绍明的学术志向所在。陆绍明在史学批评上的一大贡献,是他从深层次上提出了中国史学的五次变迁论。重绘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派格局,则是陆绍明史学批评思想中最有建树的地方。陆绍明将传统史学分为尚文派与重笔派,又从诸子与史学的关系入手,将史学分为九家和二十家,虽高明有余,但审慎不足,终究留下了一种不同于今天的史学批评观念,具有学理上的价值。在清季新旧学术价值观的交锋中,旧的学术话语虽明显处于下风,但陆绍明仍代表着传统派批评家发出了声音,使旧的话语体系不至于失语,因此在史学批评的近代化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他于辛亥革命之后,史学思想有所倒退,与其时中国学术文化的大潮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2.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史学的一座高峰,以往的研究尚未能充分发掘此书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的总结及有关社会、人生的重要史学思想。《表微》的创作缘于陈垣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开展“有意义之史学”的提倡,以及对胡三省史学的同情、理解与表彰。陈垣在《表微》史法诸篇,通过阐释胡氏注文,结合自身治史经验,运用近代科学精神和规范,从史书体例、历史考证、史学评论等方面总结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史学方法。《表微》的史事诸篇,阐发了陈垣对社会政治、民族与宗教、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深邃史识;并通过陈古证今,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救国思想,充分体现了史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史学是最近30年西方史学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探索。赞赏者认为它是继传统史学、新史学之后历史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甚至认为这种新探索和社会人文科学领域其他的新变化一道预示着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的到来;反对者则认为它是“凝视肚脐的思想游戏”,使史学变得虚无不定。本文基于对新文化史学作品的分析,认为其中呈现的独特历史形象,不止是某几个学者的个人兴趣,而是针对史学内部的问题和外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而进行的创新。其实践体现了开放的学术精神和综合地再现历史的研究取向。因此,虽然断言新文化史学开拓了新的史学范型似乎还为时过早,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它代表了现代历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在近代举起了史界革命的大旗,不同于中国传统史学,它借鉴了西方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但探其源流,新史学有着深层的传统经世思维根源,其目的仍然是经世致用,并在新史学后期出现了向传统的回归。新史学是传统的经世思维与西方先进理论学说融合和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最大事件是以年鉴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功。年鉴学派新史学是对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总体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总体历史观、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年鉴派新史学区别于传统的兰克史学的重要标志。在年鉴派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鉴派历史学家对总体史的理解和把握又显出差异。总体史追求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探求,对总体史的追求使年鉴派史学家在广泛吸纳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专题史、区域史研究的同时,综合到总体史的框架之中。本文还对《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一书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他重视对国民全体史的研究,倡导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考察历史以及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扬等,都同这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汪高鑫 《求是学刊》2005,32(3):122-128
汉代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与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寿彝在汉代史学研究方面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他认为,汉代史学思想史的发展走向,是从西汉正统与异端的对垒,到两汉之际折中主义思潮的出现。司马迁的进步的历史观是正统思想的对立物,折中主义历史观则是作为司马迁进步历史观之对立物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学转型、发展、近代性生长的宏观角度,考察了新史学、古史辨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史学思潮与日本史学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国史学的研究者们对日本史学的择取、变异与吸收,同时特别注重对接受者运用日本的史方法、观念以及日本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史学自己的阐释,以至形成本土化的学术走向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论古希腊史学认识中的理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锐 《求是学刊》2003,30(1):116-120
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史学 ,一方面以理性的态度进行了史料批判 ,以弄清历史的真面目 ;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尽可能作出了合乎理性的解释。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的理性方法 ,奠定西方史学认识中的理性传统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 ,未来中国史学将是一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在功能、视角、选题、形式、手段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而要建设新史学 ,必须对目前中国史学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