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个美好的字眼,一谈起它,有人就会想到鲜花,想到一对对含情脉脉,花前月下的情侣,想到甜密幸福的家庭生活,可是,爱情带给人们的并非都如此。有的人的爱情是幸福温馨的,而有的人的爱情生活却是痛苦不幸的,更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在爱情的五环旗下,显出世俗众生相:有的人把爱情同理想、事业联系起来;有的人则执著于金钱和地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给予孩子数不清的、甚至叫他们无法承受的爱,因为我们“望子成龙”。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倒挂”。 家庭地位 老少错位 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许多家庭的“政权”已经“崩溃”,或者正在“摇摇欲坠”。传统的“家  相似文献   

4.
“以家为本”的“人为家庭”观念一直在影响和支配着中日两国国民的家庭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庭生活的缺损性和不协调性日趋明显。中日两国的人们开始用各自不同的眼光审视家庭,形成了多元化的家庭观念。很多人逐步从“人为家庭”走向了“家庭为人”的极端,对造成家庭的不稳定因素,人们表现出的观点是理解、宽容、否定、贬斥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5.
吕莉 《社区》2002,(4):20-23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把孩子视为自己年老时的依靠和慰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银发族”中出现了许多让老年人感觉凄凉和难以接受的“空巢家庭”和子女的“啃老现象”。  相似文献   

6.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二战刚刚结束,整个国家都百废待兴。经济不景气;再加上他们家孩子多,尽管父亲在牧场工作.母亲在一所中学大门口做着水果生意,但贫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父母微薄的收入是难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的。为了帮助像他们这样贫因的家庭。政府采取了救济措施。然而,母亲却拒绝在救济申请表上签字。对于母亲的做法,他不能理解,明明家里需要得到外来的帮助,为什么要拒绝政府的救济呢?母亲把他和哥哥、姐姐叫到一起,表情很严肃。  相似文献   

7.
巨蟹座的女子是具有贤妻良母气质的,一生追求的最大梦想就是能有一个舒适美满的家,男性亦然。一般来讲,母性支配着他们身心上的平衡,他们很难摆脱母亲的影响。一旦有了家庭,会全力以赴营造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做得一手好菜,为了孩子也甘愿献出全部的爱。巨蟹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庭,所以他们是最有可能早婚的星座。然而在恋爱之初,他们又是个不安全感很强的星座。我们常常看见一些人,把往后的爱情保障挂在嘴边,这种人里头很多都有强烈的巨蟹性格。所以,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巨蟹女,她们非常黏人,需要丈夫一再地呵护她,希望时时陪伴她,更会要求丈夫每天回家吃晚饭,把爱的语言天天挂在嘴边,只有这样,她才能确定你对她的爱意。而作为巨蟹男的另一半,你必须要好好地照顾他,否则影响你们婚姻的不会是外遇,而是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道德     
历史家所研究材料的性质使他不得不牵涉在道德判断的争论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使历史从属于一种超历史的价值标准。“好”与“坏”这些抽象概念在给他们加进特殊内容之前,是没有意义和没有用处的。抽象的道德概念被赋予特殊历史内容的过程就是历史过程。人们给这些概念装进的内容随历史而异,随时间而异,随地点而异;任何关于运用这些概念的实际争论都只能用历史的语言来理解和争辩。我们无法树立一个可以用来判断历史行动的抽象的超历史标准。历史是运动;而运动就假定有比较,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家总倾向于使用“进步的”“反动的”那类比较性字眼来表达他们的道德判断,而不用“好”、“坏”那类不调和的绝对的字眼;这样做是为了说明不同社会或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用某种绝对标准来说明它们。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历史学上总要莫名其妙地多多少少犯一些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毛病,同时在普通日常思维与相互交往上也同样会其名其妙地不能完全摆脱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影响。的确,这种说法的主要错误现在已经很明显,无须我们指出了。如果所有的判断都受到影响,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区别不同影响程度的东西了;如果所有判断都带有偏见、主观、偶然性扣相对性,又有什么判断更加带有偏见、主观、偶然和相对性的呢?如果“主观”、“相对”、“偏见”等字眼都不是比较和对照的字眼,都不意味着可能有所谓“客观”(或“不大主观”)、“公正”(或至少“不大带有偏见”)的话,这些字眼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把这些字眼用来指任何东西,用作绝对字眼,而不是相对而言的字眼,那就是对它们的正常用法的一种修辞性的歪曲,是一种“人皆有死”那样空泛的警告,是要我们全记着自己多么微弱、无知和渺小,是一条严厉的格言,也许有它的益处,但在追究历史上责任的问题方面并不是一种严肃的学说,对任何一羣道德家或者政治家或者人类都用不上。我们的有些判断无疑是相对的和主观的,但余下的并不如此;因为如果我们所有的判断都是如此的话,如果客观性在原则上是不可想象的话,那么主观和客观这两个名辞就不再是相反的了,它们就不再有任何意义;因为一切联带的名辞都是存亡与共的。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人心目中,孩子上大学、进高等院校就是入了“龙门”,有了前途,家庭荣耀,众人羡慕。然而,每年都有一大批落榜青年回到农村,他们中确有人从此一蹶不振,碌碌无为,虚度年  相似文献   

11.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  相似文献   

12.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大多发生在“房间”内外,人物则围绕着控制权、落脚点、性伙伴等展开“权力争夺战”。品特剧作富有特色的“房间意象”,揭示了剧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透过人们对“权力”的争夺,揭示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处境。品特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成了权力下的牺牲品,或获得了支配地位或遭到了压制。人物的角色经常转换,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看管人》中的老人叫戴维斯还是杰肯斯?《生日晚会》中的哥德堡的名字为何在耐特与西迈之间变换?理查德与萨拉在《情人》中不停地在丈夫、妻子、情人之间转换角色—是表明他们互相背叛,潜在的欲望,还是两面性?露丝在《回家》中是“母亲”还是妓女?这些人物大多属于下层或中下层。因此,他们确立身份的唯一途径就是试图控制别人,似乎惟其如此,才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努力并未使他们摆脱困境,人们在这个怪囤里周而复始地抗争着,而争权夺利的结果是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加害者往往同时也是受害者,从而表明了品特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爸爸的面子     
曲冰 《人生与伴侣》2014,(11):20-21
世界上做谁家的孩子最幸福?当然是“别人家的孩子”。2003年我大学毕业后,和哥哥一度是老家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全都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儿子做房地产风生水起,女儿做外文翻译各种高大上。从老家小县城到首都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车程,中转两次。很多人只在电视里、照片中见过天安门,而父亲母亲来看我们,每次都从天安门前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有学者提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十大误区:之一,教育重点上,重才轻德,主要表现为智力投资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太大,甚至有轻生,离家出走等现象发生;之二,家庭关系上,孩子为中心,家长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当做“小太阳”、“小皇帝”,家庭的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从而导致孩子“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严重;之三,在价值观上,金钱万能,家长把金钱作为奖励孩子的主要手段,只关心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孩子的精神需要,从而…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夏天,抗洪救灾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壮举和大水无情人有情的义举让全世界为之动容。与此同时,“中华慈善总会”这个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慈善”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现在该如何解释?慈善事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事业……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令人感动的是,竟有5、6名专家学者陪同阎会长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何以如此兴师动众?用阎会长的话回答就是:中国的慈善事业太需要人们的了解和支持了!阎明复会长在“我们万众一心”大型义演现场演讲亟待发展壮大的慈善事业———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6.
薄志红 《社区》2011,(15):35-37
有这样一些家庭,虽然夫妻二人每月的收入不少,但他们却总是徘徊在“负翁”和“月光”之间。当日子一天天过去后,他们夫妻连自己也说不清钱究竟哪里去了。于是,人们便给这种家庭起了一个好听而羞涩的名字——“月光”家庭。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是中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都市点击     
《社区》2006,(5)
政策北京出台寄养变领养办理办法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家庭寄养的过程中,逐渐跟“爸爸妈妈”产生了感情,为了让他们有真正的家,近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制定了《办理寄养变领养工作的办法》,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即可成为孩子真正的父母。寄养家庭可以按照相关程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坚强     
许戈辉 《社区》2008,(17):6-7
在“众志成城”的赈灾晚会上.我结识了这三个来自北川的劫后余生的孩子。他们都是羌族,分别是上高一的刘怡雪,上高三的白琳和陈兵。其实,由于人们对大地震的关注,三个孩子来到北京后只做了两次网上聊天和一次晚会,就已经被很多人认识和关心。大家心痛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亲人、朋友、同学被无情掩埋。大家忧心他们的未来——不知道经历了如此的伤痛,他们还能恢复正常的生活,拥有和同龄人一样的快乐么?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育,进入城市,改变身份,是多少农村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都被教育考试制度所淘汰。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总是把失败归于自己“不好好读书”、“贪玩”、“脑子笨”。然而,借助西方文化再生产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些“想当然”的误导和错误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