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农民作家周光芹自从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下称(许茂》)获得成功后,又不断发表了《风为媒》、《勿忘草》、《落选》、《山月不知心里事》(以下称《心里事》)等受到好评的短篇.他的作品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将山川风云、人物事件、感情思想串连了起来.其思想,其情调,其语言,都有一种特殊的印记,这就是说,他的创作已日臻成熟,他自己的风格已开始形成.虽然都是写农村生活,但他不同于周立波的从容舒缓,也有别于孙犁的诗意盎然.其现实主义方法,不断提出农村新问题有似赵树理,较多的直接抒发和哲理议论又如柳青.周光芹就是周克芹,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韵味和气息.本文即试图对周克芹的创作风格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早在十年以前,当周克芹以一部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震动文坛,使这位长期在农村坚持业余创作的作者一跃而成为当代中国的著名作家时,我们当时就认为,周克芹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文学创作道路已经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宝贵经验。就在那时,也就萌发了系统地总结周克芹的文学创作经验的初衷。但是,这个愿望一直  相似文献   

3.
作家周克芹正沿着现实主义的文学道路探索前进,不断地有引入注目的新作问世。继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之后,近年来又陆续发表了《勿忘草》(《四川文学》一九八○年四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四川文学》一九八一年八期)等好几个短篇小说,它们继续保持着作家在过去创作中已显露出的生活气息浓郁、文笔补实清新的艺术特色,而有些篇章,在反映农村的现实矛盾和农村新人的精神境界上,又有某些新的开掘,闪跃着新的光采。最近,他的《勿忘草》被评为一九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山月不知心里事》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几个全国性刊物先后选载,表明作家的艺术创造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好评,我们为周克芹创作上新的进展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4.
肖洛霍夫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以反映苏联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活著称。其中被誉为顿河史诗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先后获得斯大林奖金(1941)和列宁奖金(1960)。 1965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肖洛霍夫诺贝尔奖金,“借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肖洛霍夫整个创作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复杂的。本文仅就他的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来谈谈他早期创作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5.
反映农村生活长篇创作的新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克芹同志的新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载《红岩》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许茂》),打破了近三年来当代题材长篇小说的沉寂,如一朵耀人眼目的报春花,给我们社会主义文坛带来了一股诱人的春天的气息。这是我国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新收获。 一 题材的选取 选取题材历来是文艺家们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曾经主张过作家“选材要严”。如何合理地选择好题材,把握好艺术描写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寓言史纲》是陈蒲清先生《中国古代寓言史》的续篇,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他的问世,不仅完成了他中国寓言史的宏大建构,而且,通过对我国现代寓言史的全面、深入地探究、总结,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当代的寓言研究与寓言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杰 《南都学坛》2004,24(5):70-73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辉煌阶段。他以“叙述”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世事的虚无 ,肯定了出世这一人生之路 ;他笔下的历史实际上是被改写了的历史。诗、史、思的融合使他获得了散文创作形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批评家和散文家,历经了由苦闷、幻想、傍徨到走向革命的文学、人生之路。他的散文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困苦历程和他在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求的轨迹。这种“历程”和“轨迹”在他早期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一般都将何其芳一九三七年到延安之前的创作划为他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即早期创作。在这期间,出了三个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  相似文献   

9.
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周克芹同志,五十年代中期便发表过一些作品,但未为人们所注意.可是,到了一九七九年,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问世,便在全国范围获得强烈的反响.周扬同志誉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沙汀同志认为,“它不止是三年来反映在‘四人帮'阵阵妖风横扫下四川农村生活的佳作,就从三十年来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也相当难得”.(《关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通信》)一九八二年,这部小说终于在新时期出版的大量长篇新作中名列前茅,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0.
机遇爱潜伏     
苏海涛 《老友》2013,(8):1-1
麦家是著名作家、著名编剧,尤以创作谍战小说著称,人称"中国谍战剧之父""新智力小说领军人物"。他创作的《解密》《暗算》《风声》等谍战小说深受读者欢迎,2010年他更是凭借小说《解密》获得当年的茅盾文学奖。麦家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为他以后的军事谍战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说起麦家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的瞿秋白,是以其报告文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尽管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他翻译介绍俄国民主主义文学,试作了一组新文学作品《心的声音》,但是真正能显露自己文学创作才华的却是他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如果说在“五四”文坛  相似文献   

12.
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变,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从先锋创作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第二次则是进入新世纪后,即《兄弟》《第七天》创作时期,由现实主义向现代写实主义的逐渐过渡.余华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显示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在他"迂回式"的创作之路中,有一条主线将他各时期所做的不同尝试一以贯之,这条主线即"接近真实"的创作原则,余华的转变、坚守和突围都是为了更加自由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3.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是一位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走过独特的创作道路并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家。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刘绍棠出生在北京通县的儒林村。在小学读书的时侯,他就学着写了不少“小说”,十三岁时,便在《北京新民报》上发表了两篇小小说。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两年后,他写的短篇小说《新式犁杖》获得《河北文艺》小说创作三等奖。次年,他创作的《青枝绿叶》、《摆渡口》与《大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研究这部伟大著作的创作历史,对于深刻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论》创作史分期的基础研究《资本论》创作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划分《资本论》创作史的不同时期.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分期方法:一是按照写作自然过程和阶段来划分;一是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每个阶段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来划分.我认为后一种分期方法更能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发展过程.因为《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巨著,《资本论》创作史首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历史,而马克思经  相似文献   

15.
蒋子龙是新时期文学中“改革文学”的先导,十几年来,他创作了一批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作品。笔者在本文中想就蒋子龙的小说创作中的美学追求,略谈几点拙见。一、蒋子龙创作的轨迹蒋子龙自一九六四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散文而涉入文坛。一九六五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新站长》,这是他的处女作。自七十年代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三个起重工》、《进攻性格》等十几篇反映工厂生活的小说。一九七五年,他因创作《机电局长的一天》而成名。这  相似文献   

16.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始于1954年。处女作《解约》曾受到重视。在这个短篇里便初步显露出他后来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总要努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的那种探求精神。1957年,当另一个短篇《不幸》发表之后,他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大不幸也就开始了。然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戴着“右派”帽子,长期在农村底层生活,“改造”的另一种结果,是使他获得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知识和创作素材。确切地说,培养和锻炼了他在二十年后对新中国三十年农村社会生活本质再认识的能力。1979年,他重返文坛后,一篇篇描绘农民生活与命运的短篇脱颖而出,创作的爆发力达到惊人的程度。1979年至1981年称得上是高晓声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7.
吴伯箫开始写作于一九二五年,奠定他散文地位的,是他三十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而标志他创作风格成熟、代表他创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散文集《北极星》了。《北极星》中,尤其以那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为最佳。这组散文,有写当时“革命者荟萃的地方”的《延安》,有反映当时延安军民“丰衣”和“足食”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有写“安居”的《窑洞风光》,还有表现当年延安军民精神风貌的《歌  相似文献   

18.
徐渭《四声猿》剧中四个故事《玉禅师》、《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均是作者在原有故事基础上的再创作,文章通过理清徐渭《四声猿》四剧之本事流变过程,分析徐渭再创作之动机,揭示其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华教授在《易卜生在中国的殊遇与碰壁——评茅盾的三篇小说》中指出:茅盾是受易卜生影响的现代作家之一。他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发扬易卜生精神,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娜拉”的解放之路。因此,他的《烟云》、《创造》等三篇小说虽有易卜生的影子,但却是体现了自己创作个性和思想探索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从生活素材到小说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的描写,从大的地域方面来看,都与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绍兴和北方京城两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换言之,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他对绍兴和京城的社会生活及风情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直接生活来源,并对两个地方作了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两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本文中把它们称作“绍兴小说”和“京城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