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建珍 《社区》2010,(23):59-59
没有哪一本人物传记如此饱受争议,没有哪一个子女像季承这样,因为写父亲而蒙受巨大压力。书还未出版,网络上“倒承”派和“挺承”派已经形成两大阵营。支持者赞同季承从一个儿子的角度如实地反映“国学大师”冠冕之下的真实季羡林复杂的人生与思想,反对者则认为季承是在靠出卖父亲的隐私赚钱,更有盗窃季羡林财物者公然威胁季承“要为孩子积德”等。  相似文献   

2.
素萍 《山西老年》2009,(5):18-20
2008年11月7日,季承迈进了父亲季羡林在301医院的病房。和父亲隔绝了13年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被准许见到父亲,终于可以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儿子那样,给老父带来喜爱的家乡小  相似文献   

3.
最近拜读了季羡林先生新出版的《病榻杂记》一书,感触良多。作为一个教师读者,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季老详尽地叙述了自己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毕业回到高中母校任教,之后又去德国留学的经历。大师年近百岁,尚且笔耕不止,数十年前的事件历历在目,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我佩服他的记忆,更崇拜他“有话要写”的精气神。同时,这些细腻的文字也牵引出我对“无话可写”这一作文教学难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四个小木偶     
从前,缅甸有一个制造木偶的工匠,他有个儿子叫艾昂,父亲希望义昂能成为一名制造小偶的手艺人,可艾昂觉得这根本小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艾昂决定离家去闯荡。父亲悲伤地看着他,说:“如果一定要走,就带上我给你准备的同伴吧。”  相似文献   

5.
梳子     
儿时的一个伙伴打电话过来,说他的儿子结婚,要我去老家十里沟“喝喜酒”。父亲知道了,嚷着要去,老小孩似的,高兴得很。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荷兰莱顿大学包乐史博士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庄国土同志合著的《〈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此书由厦大韩振华教授作序,是莱顿大学和厦门大学两校合作研究成果之一;四月间,包乐史博士的另一本著作《中荷交往史》也出版了,该书中文版由莱顿大学汉学院高柏先生校订,庄国土同志翻译,香港“路口店”出版社出版。前一本书的出版,我曾预闻其事;后一本书出版时,适我在莱大,应作者之请读过其中一部分校样;后又应荷方出版社之邀出席了为两书出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因此,我也算是这两本书出版的见证人。半年内有这样两本书出自一位热心中荷友好的学者之手,是很难得的。因此,我冒昧写出这篇评论,向国人推荐,并对热心中荷友好的包乐史博士的努力和成就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7.
孟祥海 《社区》2011,(14):15-15
20世纪70年代末,季羡林任北大副校长时.一天在校园操场碰到一名男生背着沉重的行李来校办理人学手续。这名学生向季老求援:“大爷,帮我看会儿行李,我去办手续!”季老欣然应允。季羡林站在太阳底下恪尽职守地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个新生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季老说:“谢谢您,大爷!”说完.背起行李消失在校园深处。  相似文献   

8.
流年往事     
在前些年代艰难日子里,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我抱在膝头坐到灶口,从腰间变出一本书,在我面前一晃,引我去抢。熊熊火光照得我们脸红彤彤的,最后父亲总要说:“冬儿,好生读书,将来让爸妈搬到城里享你的福,行不?”我一个劲地点头。  相似文献   

9.
在凝聚了发生在我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的新书《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正式出版后,有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过要出版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10.
给父亲照相     
父亲生长在山沟里,一辈子没有照过相。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特地从城里回家去,准备为父亲照一张相,了却我做儿子的一桩心愿。 回到家里,父亲看我摆弄相机,觉得很新鲜,便用稀奇的眼睛盯着我说:“这小东西,真能将我收进去吗?” 照相时,父亲说啥也不愿照,坐在那里很不自在,拘拘束束像有人绑住了手脚。好说歹说,父亲就是不愿接受我的摆布,最后竟说天不早了,还得去干点活儿。  相似文献   

11.
由苏越教授主编的《新编思维表达基础知识》,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原来就听说他们在写此书,但不知道他们能够“新”到里去。及至看到这本书,感受果然不愧“新编”,确有不少新意。一是角度新。该书所涉及的思维表达基础知识,不外乎逻辑、语法、修辞这“老三科...  相似文献   

12.
1983年5月6日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县民政局的同志将一张写有我父亲的名字、并加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鲜红大印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郑重地交到我手中。这一天,让我盼了整整40年,也让我苦苦等了40年。接到这张迟到的烈士证,我手在颤抖,心在哭泣。  相似文献   

13.
希望     
暑假快结束了,全家人还在为我这学期的学费愁眉不展。有人劝父亲到村里打报告申请特困,有人劝他到学校申请减免,父亲只是摆摆手,说:“我去转转,我去转转。”  相似文献   

14.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齐洲教授著《长江流域文章风格的流变》2005年7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季羡林为总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的一部分。笔者在读这本研究长江流域文章风格的专著时,被作者博赅淹通的大家风范所震撼,情不自禁写下一点自己浅薄的读书见解,以期与喜爱这本书的读者作心灵交流。由于笔者自觉学问才情都很有限,虽然在这篇文章中谈了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仍不敢称“评”,因此,标题只称“读”王先生的大作。1998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国内知名学者撰《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在学…  相似文献   

15.
李陀 《社区》2008,(8):52-53
一说环境,我想先说一下圆明园——我是北京101中学毕业的,圆明园就在我们101中学的后面,可说是我们学校的后花园。上学的时候我很“小资”,经常带着一本书到圆明园去散步,那时候圆明园虽然荒芜,可是风景太美了。我自己对占典诗词的理解都离不开这美丽的园子。“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那样的意境在圆明园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木兰:父亲,我刚刚收到了朝廷发出的征兵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父亲:这是国家大事,我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要去!木兰:父亲,我想好了这次就让我去吧,你的身体还很虚弱。  相似文献   

17.
我天生喜欢周国平的书,一见就想买。几周前从当当书店购得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周终于有空,能够在一个很静谧的固定时间内,把这位父亲的札记读完。一位像海洋般深广、露珠般晶莹、溪流般温柔的父亲,向我们诉说着他的最美丽、最悲惨的亲子故事。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很幸运,在神的眷顾下,我也成为了一位父亲。可是妻子怀孕时,我却丝毫没有做父亲的准备;妻子分娩时,我不在她身边;孩子诞生后,我问(电话中)的第一句话竟是:“…  相似文献   

18.
观点     
《人力资本》2008,(10):9-9
没有时间读书是很耻辱的事情 ——新东方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两年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各种场合经常重复自语,“我后悔上市,我现在依然后悔上市”。“我现在读书越来越少,这个是很明显的,我现在一个礼拜读一本书有的时候都读不完”。“没有这些时间是一个很耻辱的事情,我将变得很痛苦”。  相似文献   

19.
蒋骁飞 《社区》2012,(8):4-4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便对他说:“你过一个礼拜后再过来取。行吗?”学生欢欢喜喜地走了。  相似文献   

20.
人生第一课     
沈洪 《社区》2002,(10):1-1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