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法已于1991年4月9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它是在新的形势下,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告状难、争管辖、执行难等实际问题,对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进行修改后正式颁行的一部新的民事诉讼法典。它与民事诉讼法(试行)相比.除了体系上不同之外,在内容上,亦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它的实施,将更有利于调动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民事案件。本文单就其更充分地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事实认定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司法审判人员通过司法过程查明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实际上,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诸多缺失,如缺乏证人特权规则、没有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二审审理的范围弹性较大、判决的既判力不强等都囿于这种认识.实际上,事实认定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包含一系列的价值评价和价值活动,是认识与价值评价的统一.革除民事诉讼法中的工具主义因素,实现民事诉讼法的民主与科学,应当首先改变对事实认定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是人民法院审理每一个具体民事经济案件需要确定的具体问题。本文拟依据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联系司法审判实践,对当事人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影响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针对我国原来民事审判、经济审判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新情况,在修改试行的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这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的情况远远不符合法治原则的要求,违反《民事诉讼法》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可以说,从诉讼的开始到法院判决再到判决的执行,整个过程都存在违反《民事诉讼法》的问题。1.“起诉难”问题。国家法律的存在,不允许民事冲突的当事人“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以民事诉讼法(试行)为基础而制定。本文通过对新民事诉讼法的整体分析,归纳出该法所具有的四个特点:注重适应我国实际需要;注重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之间的协调,注重扩大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保障其权利的切实行使;注重保障人民法院依法行使民事审判权。  相似文献   

6.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对有关程序事项的选择权.民事程序选择权源于各国法律对程序主体原则的承认,是为了切实保障国民平等运用诉讼法和接近司法活动的机会所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性权利.确立民事程序选择权有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提高程序效益,有利于提升民事司法的公信度和接纳度.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为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诉讼结果,往往采取非正当的手段,阻碍对方当事人正常举证活动的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为法官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适用举证妨碍规则提供了依据,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对举证妨碍的规定不明确,致使法官适用举证妨碍规则裁判案件时难以操作.应当明确审判实践中法官适用举证妨碍规则裁判案件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破除观念认识上和具体操作上的误区,以确保法官正确适用举证妨碍规则,实现案件公平、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8.
“海事管辖权”(maritime jurisdiction),是指法院审理和判决海事案件的权限。在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海事法院,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的海事管辖权也不尽相同,但海事管辖权对诉讼当事人至关重要。其原因是,如果案件在海事管辖权范围内,首先,不论联邦问题或不同国籍或州籍,联邦法院都有管辖权;其次,根据海上留置权,原告可在联邦法院提起对物诉讼;最后,除难得运用的“海事但适用州法”原则(the maritimebut local doctrine)外,法院适用的实体法应是联邦海商法(the federal maritime-law),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本文试对美国法院的海事管辖权作一初步的研究,以便有助于我国的当事人在美国的海事诉讼。海事管辖权通常包括海事民事管辖权和海事刑事管辖权,本文着重研究海事民事管辖权。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本乃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法院审判行为之程序依据,但由于观念上的误差与立法上的罅漏,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对法院审判行为的约束软化,滋生出诸多弊端且直接殃及当事人之程序利益。本文着重从期间制度对审判行为的约束乏力、简易程序的结构阙失以及法院“适度”违反法定程序并且“完全免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本乃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法院审判行为之程序依据,但由于观念上的误差与立法上的罅漏,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对法院审判行为的约束软化,滋生出诸多弊端且直接殃及当事人之程序利益。本文着重从期间制度对审判行为的约束乏力、简易程序的结构阀失以及法院“适度”违反法定程序并且“完全免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11.
独任制的扩张适用有其正当性基础,是对审判组织形式独立价值重新认识的结果,也是对司法实践需求的回应。但是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独任制扩张制度的规定存在适用标准不合理、未建立有效的审判组织转换机制、当事人程序利益保护边界模糊等问题,为了真正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司法改革效果,应当重新构建符合制度逻辑的适用标准,建立有效的审判组织双向转换机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但是同时也要划清当事人程序利益保护的边界,不应让审判组织的适用受制于当事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景云 《老友》2015,(4):52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司法解释,这部解释共有552条,不仅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诉讼当事人也有相当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5个方面对解释予以解读。1.立案从审查制变为登记制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台湾地区创造性地设立了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官制度,该项制度能否在中国大陆地区 实行成为当前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论文主要论述合意选择法官制度的法理基 础,以及在民商事审判中引入该项制度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该项制度在中国民商事审判中 的具体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攻击防御方法"之平衡--简论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原则要求法院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不仅应消极对待双方当事人,而且要积极辅助在"攻击防御方法"掌控上出于弱势的一方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和律师收集证据的手段和程序之规定既不利于当事人"攻击防御方法"的平衡,又有违法院中立地位的要求.我国应当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取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证据立法提上日程。结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文章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举证时限制度。通过明确举证时限,逾期举证将会产生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在举证时限问题中,当事人新发现的证据即指举证期限内当事人所不知道的和一审程序后才产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现行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当事人制度不尽理想,与诉讼实践的需要不完全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当事人制度的立法,确立合理的民事诉讼结构,促进民事诉讼法的整体进步。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诉讼代位的明确规定,扩大诉讼当事人的范围,进一步完善诉讼权利承担的适应范围,明确诉讼权利承担与裁定终结诉讼之间的适用界限,完善诉讼权利承担人参加诉讼的程序规定;确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诉讼管辖权规定上存在漏洞 ,这不利于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增加了诉讼成本。因此 ,有必要探求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管辖权取得制度 ,发挥民事诉讼法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问题,或当事人与裁判者的关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问题。要建立适应现实社会生活条件所需求的新的民事诉讼体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以当事人诉讼权利为基石,实现从法院审判为中心到当事人诉讼为中心的转变。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构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主要应当从裁判者、当事者自身和程序技术规则化三个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并不意味着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定型。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监督和保障民事独立审判原则、处分原则和当事人平等对抗原则的正确施行,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具体而言,可在民事执行、调解、破产程序等方面拓展民事检察抗诉监督的范围,把握抗诉监督的重点,实行主动干预和被动响应相结合的程序运作机制,遵行规范的抗诉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