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先锋戏剧中的时间就像魔方上每一个小方块,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被打破原有连贯性,随意拼配,时间混搭、虚实转换间,戏剧正如魔方,被赋予无限可能.形式新颖、时间混搭是表象,先锋戏剧通过这种方式,对传统戏剧的时间结构进行颠覆性的破坏与重建,具有未知的深度与强度,它或者帮助我们反思传统内里,或者极大地开拓全新的时间结构,涵盖了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具有更深的艺术承载力;同时时间的灵活组合,也推动话剧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态势,使观众对话剧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深意有强烈的共鸣与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先锋戏剧是艺术创新的风向标,它起着变革戏剧的导向作用。新时期中国先锋戏剧家们表现出追求艺术卓越、求新求异的大胆开拓精神,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发展以及艺术上的创新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先锋戏剧也存在着被市场经济异化、挤压,最终出现退化、妥协、庸俗化的去先锋现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明显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西方戏剧的影响,同时探询中国先锋戏剧的民族品格。当时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此时的先锋戏剧多从“人”出发,对人性进行探讨,对普通人的焦灼生存状态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多面性进行展示,从“人”、异化、心理、社会批判四大基点出发,在思想层面形成明显的主题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解德枫 《南都学坛》2004,24(6):60-63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之成为经典,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戏剧形态的丰富性。既具备通俗剧的诸多要素,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剧和带有较强的探索性的先锋剧。通俗剧层面,为该剧提供了"看点";问题剧层面,使该剧具备了现实"批判"的功能;先锋剧层面,则使该剧带有某种形而上"冥想"性质。三个层面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雷雨》具有宏阔幽邃景深的戏剧世界。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中国话剧以“舞台假定性”为起点开始了新长征。在先锋试验的潮流中,以林兆华、孟京辉的探索最引人注目。孟京辉戏剧大都得力于拼贴、戏仿手段的利用;林兆华的过人之处则是对剧本“第二主题”的深度挖掘。他们对“假定性”的独特理解,极大地丰富了舞台创作语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先锋戏剧20世纪80与90两个年代"先锋性"的差异,可以从戏剧语言艺术手法比对中得出。从语言修辞看,8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语言较严肃,语言更加雅化和红色政治化,体现出强烈的交流、教育、启蒙倾向;而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语言,则大量出现审丑语言,在语言手法上使用升格、降格来变态语言面貌,呈现出庸俗化、游戏化的语言现象,在语言狂欢的背后隐藏的是精神意义的匮乏和抛弃。20世纪最后20年戏剧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反映出世纪末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发展态势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先锋戏剧的发展出现阶段性窘迫,需要我们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艺术准备和理论准备先天不足;自我复制,创新乏力,在思想内容、编剧、舞台设计、表演各个方面走向模式化与公式化;很多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充斥其间,显示出一定的驳杂与迷乱。这都是先锋戏剧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人"的重新肯定和张扬,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具有浓郁的"表现性"色彩.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民族写意艺术精神同表现主义戏剧的表现性特质相互修正、交汇融合,内化于戏剧艺术创作之中.表现主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戏剧实体,它往往只是作为依附性的亚结构融化于现实主义戏剧之中.表现主义戏剧对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深刻的表现性艺术气质.在直觉想象与观念呈现的戏剧思维中,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相比,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少了些抽象化和观念性特点,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象化方式.当代中国一些实验性话剧中,戏剧结构的基本构架被打破,而代之以一种表现主义戏剧中常见的意识流似的心理结构;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一样,镜头化的叙事方式使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获得了一种对人物心理揭示的独特表现视角,给予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9.
"现代都市"是工业化形成与发展的结果,它紧紧勾连着"现代化"以及"现代化"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先锋戏剧和现代都市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现代都市的诞生,深刻地改变着时空的观念;现代都市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相互关系,构成了新的都市群落和文化症候;戏剧舞台和都市地图之间存在着迷人的相似和激烈的斗争……这些都成为了先锋戏剧表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探讨田汉在抗战时期"创造新女性"和"到民间去"的艺术政治实验.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先锋"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继而讨论抗战文艺与"传统"的深刻关联及其跨媒介实验的品格.文章进而聚焦田汉作品中"儿女"与"英雄"两种艺术政治倾向的绵密交织.从电影《风云儿女》中"儿女"到"英雄"的蜕变到抗战剧《卢沟桥》在"戏剧游击战"中的教育作用,从平剧《新儿女英雄传》中女战士间的情愫到话剧《秋声赋》中战时三角恋对女战士的塑造,最后在电影《忆江南》对《风云儿女》的反思中,探究"英雄"与"儿女"的不可切割.文章结语将田汉的战时艺术实践置于艺术与政治、先锋与大众的汇流之中,上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先锋主义,下启共和国初期社会主义先锋主义的艺术实验.  相似文献   

11.
李春祥先生撰写了我国新时期"第一本元杂剧史"--<元杂剧史稿>,对元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新时期的元曲研究界开风气之先;他提出并论证了"<录鬼簿>才是戏剧史领域里的开山之作",将我国戏曲史中有关这门学科建设的时间提早了600年;他对元代包公戏、元杂剧地域范畴的研究及元人散曲的研究多有见地;他对元杂剧"全面的、多角度的,也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传统戏曲难以在晚清剧烈的社会变革中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难以发挥革命宣传、鼓动以及启蒙民智的社会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人士积极推进晚清"戏曲改良",艰难的戏曲改良又迫使改良者将目光投向西方的话剧艺术,去接受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潮。新剧作为舶来的戏剧艺术与中国的民族审美存在隔膜,要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扎根、延续,必须与民族传统、戏曲传统相"融合",吸收、借鉴戏曲改良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使得话剧舞台艺术在舞台表演、舞美、剧场等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推进了话剧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美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本质上完全一致 ,密不可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高度统一 ,不可或缺。“两个先锋队”与“两个基础”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党领导下兴起的"红色戏剧"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现象.它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戏剧和新中国红色戏剧三个阶段,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对革命斗争乃至对党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津门这片艺术的沃土精心浇灌扶植了话剧这株外来的戏剧之花.如果说张伯苓亲自引进话剧并将其搬上了南开学校舞台的话,那么张彭春的贡献就是提高了话剧的艺术品位,使之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话剧从校园走向社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天津话剧界同仁为此付出了心血和努力.20世纪30年代中期,天津话剧舞台呈现出好戏连台、人才荟萃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的总体格局是“话剧———戏曲二元结构”共生互补,话剧的突出特点是日益政治化和正剧化,戏曲则基本上是“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和悲剧、喜剧与正剧同步发展。如果说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是由话剧的诞生与发展来代表的,那么,在十七年,戏曲的“推陈出新”及其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意义则在话剧之上。  相似文献   

18.
朝鲜义勇队是活跃在中国战场上朝鲜众多抗日力量中最突出的一支 ,它不仅是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队 ,而且是中国战场上的国际纵队。在 1937年到 194 5年间 ,它从成立到合并到分化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