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1997年夏,房宁同志经数年思考与酝酿,写成了长文《社女主义是一种和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反响.本刊在199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谢万里同志与房宁同志商榷的文章,现刊登房宁同志《社会主义需要新的探索》一文,作者对社会主义提出一些新见解的同时,兼答商榷意见.倡导学术争鸣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宗旨。在二十世纪将结束的时候,回顾这个世纪的历史么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尽管百年历史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瞬间,但这一百年中人类社会的激变,可以说是亘古未见,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则是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修起和急速退潮…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学术研究》和同年第二十辑《文献》,分别刊出近代进步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篇“未刊”文稿——《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下称《缘起》)。《学术研究》在刊出该文的同时,还发表有何国华、汤孟松两同志合撰的评介文章——《关于<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下称“何文”)。据笔者所知,上述两刊发表《缘起》之前,该文手稿即已在少数研究者中流传,并在一些论文中屡见引用。两刊将该文发表后,更引起丘氏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公认是探讨丘逢甲教育思想的一份珍贵史料。但近年来笔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报》2005年9月29日第四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大厦》一文。该文以宣传“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名,却散布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杂音之一: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和谐社会”,“宣扬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必然是“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内外反动势力”。该文在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说:“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和谐社会”。这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我感到这个观点是很不准确的。胡锦涛同志在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时指出:“按照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女书”系文字先秦流传地域辩正晋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6期发表了容嗣佑同志的《名涉多科实属臆说》(以下简称“容文”)一文,该文对同刊1993年第3期发表的李裕同志和谢志民同志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于容嗣佑的文章所持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年兰大学报第二期发表了拙著《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以后,第四期发表了吴礽骧同志《两关以东的丝绸之路——兼与鲜肖威同志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吴文)。读了该文后,我有些疑问,就教于吴同志。  相似文献   

6.
马汉坤同志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刻苦研读,修德笃行。他撰写的多篇文章,发表在《理论动态》等党校刊物上。其后,1991年第973期《理论动态》又发表了他撰写的《将根本宗旨体现于每一项实践活动》一文,引起较大反响,被一些省级党刊转载。马汉坤同志的进取精神、务实作风和人格魅力,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看了马汉坤同志的《百姓缘》书稿,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邓小平理论已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该文结合《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7年第4期刊登了陈欢乡同志的文章《考茨基关于取得政权的策略思想述评》。该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读者颇有启发,但笔者对该文某些观点不能苟同,以下就陈文提出的若干问题谈谈拙见同陈欢乡同志商榷并就教于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戴绪恭同志的《向警予年谱简编》(以下简称《简编》),该文简明扼要,读后颇受启发。不过,我们感到《简编》尚有不足之处。其中关于向警予烈士的某些重要的历史事实,其历史背景说明不够,并漏编了向警予烈士的一些重要的活动,个别的地方还有弄错了的。为了更准确地编好革命先烈的年谱,现提出来,与戴绪恭同志商榷。一、关于某些活动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杂志(上海社科院编辑出版)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了熊映梧同志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尖锐地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资本论》有没有历史局限性呢?换句话说,《资本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还是永恒的绝对真理体系和万古不变的信条呢?”(以后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熊映梧同志的文章)。在该文作者看来,《资本论》不过“是特定的时代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为了使得他的观点能以成立,作者从许多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了评述。然而其所持之点,却是难于令人折服的。本文仅就该文作者所谓的“属于‘未来学’的范畴”的两个问题作些商榷,因为这里涉及的并不是苛求不苛求于前人的问题,而是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何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与研究》(京)1987年第1期发表了陈元同志的文章:《“短缺”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本质特征》(以下简称《“短缺”论》)。我对《短缺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概括和表述,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陈元同志在《短缺论》中指出:“‘短缺’和‘需求膨胀’。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并把它作为全文的立论依据在正文中作了扼要的论述。在我看来,这—观点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是一部继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之后,全面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钢领性文献,即《新民主主义论》的下篇。第一,如果说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回答了当时迫切需要回答的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要问题的话,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则是回答了现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中国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里,1939  相似文献   

13.
本期在经济方面发表了任定方同志的《社会主义分阶段理论新探》一文,该文是198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作者在文中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分阶段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需经过八个历史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各阶段的经济模式及其政治特征,又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章的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究。文中所提出的两种不同起点的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对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的探索。在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以苏联教训为鉴戒,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动力、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以及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作出了贡献,但这一探索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方祥 《中华魂》2008,(6):38-43
《炎黄春秋》杂志2008年第1期发表了《胡适与陈独秀关于帝国主义的争论》(以下简称《争论》)一文,该文美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丑化社会主义的苏联,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在何为帝国主义的问题上,该文颠倒黑白,令人  相似文献   

16.
把人口问题纳入经济理论的范围加以研究,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和做法,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了俞金顺同志《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一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又觉话未讲尽,且看法亦有不同.本文也拟从这个角度,着重就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诸同志.  相似文献   

17.
《复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赵莉莎同志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该文除了把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部分个人所有作为论据以外,还把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间接结合.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到底是直接结合还是间接结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间接结合,一种是直接结合.在间接结合的情况下,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而在直接结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编者·作者     
本刊1980年第2期刊登谭福开同志《‘文艺为政治服务’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兼与刘亮盈同志商榷》一文以后,刘亮盈同志来信、来稿,申述他在1980年6月5日在《广西日报》上发表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文与同年8月26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指出“在论述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讲过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是错误的”。本刊将此转告了谭福开同志。谭福开同志后来表示,在与刘亮盈同志商榷一文中,把刘亮盈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是不够科学的,说成“该文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是错误的”,“这显然是很不妥当”的。并表示非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月二十三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本刊发表一组短文,一方面是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一方面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延座讲话》精神,更好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青海教育》八六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李高田同志的题为《〈论语〉为何用“论”字》的短文。笔者认为该文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该文作者在根据《辞海》和《辞源》对“论”字部分解释的引证基础上,紧接着下了个结论: “由此可见,‘论’显然是‘伦’的通假字,那么,《论语》的‘论’字的本字也应该是‘伦’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