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国倡导建立的最重要的区域间集体对话与合作机制,以政府主导、发展导向、协商决策、注重开放性和主权原则等核心特征,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区域间合作"中国模式".它通过规范构建、利益共享、设置议题、权力平衡等独特的效用,既有助于中国实现"和谐世界"的外交目标,也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构建中的这种区域间合作"中国模式"有优势也有不足,更具制度化合作应是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薛冰 《江海学刊》2007,(2):105-109
形成于20世纪初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内在缺陷在不同思想基础上被加以改进公共选择理论以自由投票为基点主张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社群主义以社群本位、公益优先为基点主张公共价值的复兴与重建;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在协商共识基础上实现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其中,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前两者的“扬弃”,它阐释了权利和共识结合、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良性互动的机理,奠定了公共管理中大范围社会合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儒家"贵和"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仁"、"礼"、"中庸"等,其精髓是"和不弃争",既强调和谐与合作精神,又主张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在古代,这一思想体系对造就和睦的人际关系有过促进作用.在当代,儒家"贵和"思想可为人际关系和谐提供智力支撑,为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模式提供借鉴,其以和济争、协和竞争思想为构建和谐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理念的渊源、蕴涵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充满民主精神,具有全球眼光的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广泛赞同。它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既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思想,又是对中国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和谐世界"理念内涵极为丰富,蕴含着从实现国家利益之间的和谐、世界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到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它是理想主义为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与善治而设计的新范式,也是为满足世界不断变化需要而创造具有东方意蕴规范理论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实质,是通过协商和调整人们的思想行为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既对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发挥优势、展现作为提供了辽阔的空间和机遇。而构建和谐单位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75-179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西方国家为克服代议制民主的弱点,主张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替代"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发展出一种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理论。考察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逻辑,可知协商民主的功能兼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双重性。为此,要健全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先进经验,推进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机结合,有效克服西方"选举—竞争"式程序民主的内在弊端,不断完善主要以"选举—合作"为实质内容的人民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锋 《天津社会科学》2011,(3):15-20,26
"有效性"与"事实性"是哈贝马斯民主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哈贝马斯二元论思想的另一种表达。为实现有效性,民主、法治必须具有事实性,必须成为事实并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防范非法事实、尊重与切合客观事实,这构成两者间的复杂关联和多维张力。为此,哈贝马斯提出双轨制协商民主,旨在推动双轨协商的良性互动,进而使有效性和事实性诉求同时实现。哈贝马斯的有效性、事实性复杂关联理论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7):91-97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蒋孔阳提出"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美学思想。这个思想既与朱光潜"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致,也与李泽厚一样,试图从实践角度揭示美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蒋孔阳在大讨论时期已经运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理论来建立自己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并在其中强调美是人的自由的活动,认为美是在主体与客体循环中生成的。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活动论美学的性质,已经突破了抽象的形而上学路径,孕育着生成论美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1922年李大钊参与倡导改良倾向的"好政府主义"是其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倒退。其中缘由,既与李大钊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提出的"物心两面"改造和"中华民族无产阶级化"的理论有关,同时,"二大"前中共内部思想不统一和缺乏纪律约束的组织状况又使得李大钊的这种行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共识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文化基因,其主要内容包括"和而不同"的整体观与"感而遂通"的协商观。中国传统共识观揭示出古代政治哲学中十分重要的协商传统,凸显了中国政治哲学"去同取和""议政以德""行重于言"的思想特质。它既不同于西方选举民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亦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注重制度规约的利益博弈,而是将政治共识建基于天道体证与工夫践履之上。传统协商政治的实践智慧对建构中国现代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