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萌芽,但那时哲学关注的不是“人”,而是外部世界统一性的始基。主体性哲学是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自身价值不断提高而被提出来的,随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提出,主体性原则成为了哲学第一原则,人的主体性开始觉醒。康德以先验哲学牢牢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黑格尔以“绝对精神”来推演整个世界,把主体性原则发挥到了极至。近代哲学既是大张理性、树立主体性的过程,也是主体性哲学走向困境而不断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原则作为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康德在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中开创了“批判”理论,其中旨即在于对主体性的强调。这一原则不仅在本体论方面确立了“对象”世界的存在,更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注个体刘:过去论主体性,大都是讲人类主体性,个体是后来才强调的。而随着你的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随着情本体的提出,重点都落在个体的主体性上,这里是不是也有哲学视角上的转换或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玉 《决策探索》2014,(4):30-3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透露出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仅只是要去解释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用人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思考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把哲学与实践全面地联系起来,切实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的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人文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其一人是动物与文化的统一体,这是人类进化、优化的推动力量;其二是人的主体性需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力量:其三是社会的价值是因人的主体性存在才有了哲学上的意义。这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人性化的复苏.即恢复人的主体性,恢复人对世界的创造性作用;二是从主体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国外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观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领导科学》2004,(6):45-47
发展理论(DevelopmentTheory)亦称发展研究(DevelopmentStudies),这是一个以专门研究现代化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群。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直接源于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发展观就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是发展观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随着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发展观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大体说来,国…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哲学范围内关于“主体性”观念所产生的制约性与局限性引出了主体间性的研究。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交互的现实存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主体间性其内在的将孤立的主体视为交互式的主体等一系列特征无疑不迎合了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需求。本文将哲学范围内的“主体间性”概念引入到学校教育视野,以南宁市邕宁区A社区为典型案例,为尝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学校教育困境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体验教学的基础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这四个命题是内在统一的。“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是基本的命题,该命题提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自然应以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经验发展的连续性不仅表现为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之间的连续性,而且也表现为儿童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之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在生活中,人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而真实的表现,也才能谈得上经验的不断改造,因此,“教育即生活”。生活的本质是生长,既有社会的生长——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有个体的生长——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所以,教育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育即生长”。  相似文献   

9.
纵观历史,透过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不难发现,领导问题始终是中国知识界关注的核心0“经世致用”及为官方服务的价值追求造就中国哲学的政治伦理特性,官僚领导机制“超稳定”现象的背后是注重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古代哲学几乎与伦理哲学划等号。近代之后的科学与民主潮流,开创了以科学方法思考和研究领导问题的新局面,并初步形成领导科学雏形。而领导问题的复杂性,使之很难单纯用科学来对待,其中包含着人文、艺术成份。研究领导问题无法抛开哲学工具。因而,中国领导问题研究需按照“领导伦理一领导科学一领导哲学”的路径发展,这是由领导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全人教育——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现代的班级管理应该上升到哲学高度,摒弃“以师为本、大包大揽、亲历其为”的“有为而治”,力倡“以生为本,着眼素质,文化治班”的“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无数关于实现社会和谐的美好、文化理念。“和”“和谐”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易经》中“太和”的观念就已出现,周幽王的太史伯阳父提出“和实尤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断。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处理社会矛盾的原则。在孔子之后:“和”又深化出“中庸”、“中和”等,都饮食和谐的思想,基于“和”的思想指导,古代中国产和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慎刑”、“宽刑”思想。这一历史经验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核能、电子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新兴工业不断出现,生产过程更加复杂,社会联系也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对劳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单纯依靠等级原则对职工进行自上而下的“大棒加胡萝卜”的全面严厉管理已经不行了。这时,现代行为管理科学就应运而生。它与古典管理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为科学重视人的行为,重视人的行为对于达到组织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道"进入西方世界,得到了经管领域的认可。"道"影响了体道管理者的人生范式和思想认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改变了其管理行为。首先,"道"被认为有助于体道管理者自我实现和在与道冥合中获得直觉管理能力。其次,过程哲学对道家思想的诠释强调"道"是现世过程,启发管理者关注现世管理过程而不是超越的管理原则。再次,道家的宇宙观和系统思维使管理者以矛盾双方对立互补观指导自我对上下级和否泰发展阶段的认识,强调上下级关系之间、不同发展状态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的区分的问题的提出,从“哲学”概念的来源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入手,以西方哲学理论为基础,最终得出“中国哲学”系合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武宝生 《领导文萃》2014,(12):54-54
伯林是著名的哲学家。此刻,他面对的是一群对哲学毫无兴趣的年轻学生。学生对伯林说:“哲学对我们毫无用处!”伯林说:“话可不能这么讲。人,不能只知道吃奶酪,而不知道奶酪是从哪儿来的!”  相似文献   

16.
汤漪 《管理与财富》2010,(4):107-107
在终极境域中,老子、庄子以“无”为出发点从负面对“道”做否定性的说明以认识“道”,“无”的智慧同时也融入到了生活世界而展现出了道家哲学的一种非凡睿智。无独有偶,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研究中,也对“有”“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显现出与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些美学共通性。  相似文献   

17.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第一,从性质上看,它是科学形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事物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真理构成的理论体系,而真理只能被深化、发展,绝不会被否定、废除。第二,从特征上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深深扎根于实践之中,这是它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第三,从理论体系上看,它是一个开放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深化、自我发展的体系,因此,它将永远保持青春活力。2、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性与统一性是紧密相联的,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又以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二战废墟中崛起,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时,号称“科学管理王国”的美国人惊诧了。哈佛大学教授佛格尔以“日本第一”做为“美国人的教训”。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前往日本探讨,发觉日本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视管理哲学。当然,日本人并没有排斥美国管理,一半是执著地把握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但从未变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国的儒家思想的精华,强调人本管理,形成管理哲学,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新加坡治国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近代以后,前进的步伐开始放慢,并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因究竟何在?通过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发现:我国社会发展缓慢和落后的深层文化原因是── 一、重“天命”而轻“人力”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要受一种核心的文化理念的支撑和引导,这种理念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命运。中国古代的哲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的伦理哲学或人生哲学,它为人生和社会提供的理念主要是“仁”、“义”和“情”。它要求世人追求中庸平和、安分守己、顺从、听天由命、谦容不争、安贫乐道、不为最先和忠恕等。不容否认,以这…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人们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在党的建设领域是否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呢?这是人们所关注的,也是我们必须明确的。实际上,在党成为执政党,实现“两个转变”之后,党的建设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可以说,“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新境界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