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1年江苏、四川两省720户中老年农民调查数据,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待自己养老问题的担心上,独生子女父母的担心程度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而在子女能否赡养、经济上能否支持、生病时能否照顾上,独生子女父母的担心程度均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年老时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上,独生子女父母担心程度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总体心态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婚姻状况、亲子关系、子女婚后支持变化、居住条件及生活满意度等变量可能是显著影响研究对象养老心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这是《新青年》创刊号上对青年朝气蓬勃、情怀炽热的深情表达。我出生在1986年1月10日,纯粹的“80后”。“80后”不是我一个人,是一大批人。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共同成长的我、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国策带给我们的福祉。在我心中,一直珍藏着动听的三支歌。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第一批出生的,于是我们被别人习惯性地称为独生女、独生子。我虽然是个女孩,但我的出生给我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在我的身上倾注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所有的关爱,真有些集众人宠爱于一身的感觉。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与父母那代人的生活比起来虽然改善了许多,但并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期,好多东西也要凭票购买,父母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他们很早就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等在当时来说很贵重的电器,让我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新鲜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当前 ,中国第一代 (即指 70年代率先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一代 )独生子女父母即将跨入老年。由于其当初的生育选择曾受到生育政策的限制 ,他们的养老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就成为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及今后人口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解决该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的养老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逐渐多起来了。象天津这样的大城市的市区,目前独生子女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以预想,二、三十年后,大城市里的中、青年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家长担心“独苗”能否健康成长;社会上更多的人则担心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骄娇二气等弱点,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一旦教育不好,就会成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这些疑虑是可以理解并有一定道理的,但许多独生子女健康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期,独生子女失子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一份《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父母养老意愿的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家庭始终不能走出心理阴影,断绝了与亲戚朋友的一切社会关系,孩子离世多年后的房间仍然保留着孩子过去的样子,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老年生活充满了担忧。自此,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开展了对特扶家庭的帮扶活动,每月对特扶家庭的父母给予各200元的生活补贴。  相似文献   

7.
2009年初至6月中旬,北京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我与国策共成长"暨"7.11世界人口日"征文演讲活动,共收集征文9000余篇,举办演讲比赛200余场,5000余名各界群众登上演讲台,他们有的是响应国策号召的独生子女父母,有的是伴随国策成长起来的80后,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接受过计生部门帮扶救助、自立成材的贫困学生,有多年从事人口计生工作、把温暖送到广大群众心里的计生专干,也有勇于拼搏、坚强不屈的残疾人;他们结合自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生动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动人故事及30年来大家的思想转变,形象展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令听众深受感动。本刊选编部分优秀演讲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我骄傲,我是女孩,世界因为有了我的微笑才映射出花朵的缤纷和芳香;蓝天下因为有了我的身影才反射出太阳的瑰丽与辉煌。女孩心中充满自信,歌声和男孩一样激昂。今天,我们在这讲台上亮相,当你的掌声为我响起,我把头发甩得飞扬……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行,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独生子女数量迅速增加。其中,就有军队广大官兵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个人利益做出的无私奉献。独生子女家庭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承担了很大的伤残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梁颖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3):12-15,28,29
在中国,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分别被称为“80后”、“90后”。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追求个性张扬,但却缺乏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被惯坏”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独生子女健康、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自8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独生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独生子女问题不仅关系到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评估,而且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民族素质、国家前途,因此对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有何特点?针对其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应采取什  相似文献   

12.
洪娜 《南方人口》2011,26(1):14-18,47
利用苏州市吴中区独生子女不幸死亡家庭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资料,在分析不幸死亡独生子女及其家庭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些家庭对优先优惠计生政策的需求,建议加强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事故防范意识,建立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的长效保值机制,在依托并充分利用普惠型福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对独生子女不幸死亡家庭的关爱,建立计生工作人员与独生子女不幸死亡家庭之间的关爱结对。加强对他们的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开始迈入老年。能否妥善解决这些父母的养老问题,对今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也关系到我国能否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母亲人数的初步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概念进行界定后,以孩次递进人口预测方法为基础,在特定生育间隔分布假定条件下,构造独生子女及其母亲二维年龄结构分布,并对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伤残死亡独生子女母亲人数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5.
我上了大学     
我叫姚仲娟,是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姚庄子村人。在父母的期盼和渴望中,父母结婚十年后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被父母视为手中的掌中宝,虽家境不算富裕,但一家三口也过得和和美美。我知道在爸妈不辍的劳作中,埋藏着希望,让我成才。所以幼小的我就已经很懂事了。在爸爸喂牲口时,我在一旁递上草料,在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我就端上一盆热水……白天,田地里撒下我和爸爸劳作的汗水,夜晚,灯影下留下了妈妈伴我苦读的身影。我虽然没有同龄孩子嬉笑、玩耍的童年,但我觉得我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来说,爸爸和妈妈同样重要,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湖北省独生子女演讲比赛,二等奖获得者、年仅十岁的刘媛在演讲时的真情表白。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前,我在农村出生不到半月,生父母因我是女孩,又是先天性的右上肢残疾,便将我裹好后弃之山野。是善良的养母将我拾回,当她含辛茹苦地把我培养成人时,她却离我远去了,但她曾对我至极的抚育和关爱的情景时时萦绕在脑际,让我无法抹去。  相似文献   

18.
这样一个我     
我生长在一个有九个子女的大家庭,这九个子女分别是我的大伯、姑妈、叔叔们。打小我就受到众人的宠爱。我一直被他们视作心肝宝贝,爷爷奶奶对我更是宠爱有加,生怕我有什么不测。这种宠爱持续了仅4年,大伯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我便被晾到了一边,这时我也有了一个弟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有些人对独生子女发生误解,以为独生子女必然会以“我”为核心,自私自利,缺乏集体意识;孤僻、任性、骄娇二气十足,批评不得;依赖心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别人还对独生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独生子女的“毛病”都是“独生”造成的。是不是独生子女生来就有问题,而非独生子女生来就没有这些问题?独生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究竟怎样?我们该怎样评价独生子女政策?近年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先后同广州市七间小学的53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两语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公司 独生子女父母在退休时可一次性享受2000元奖励金,独生子女可报销70%的医疗费,直到年满14周岁,独生子女父母除享受法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外,每月月加1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直到父母退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