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骏 《经理人》2010,(4):34-34
预计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很可能接近12%,CPI在年中估计会上升到4%~5%。经济过热和通胀上升要求汇率政策保持一定紧缩取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量化人民币汇率和累计FDI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笔者运用计量模型分析方法,采用LM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累计FDI增长和汇率的变动都对我国出口有所影响,但作用形式大不相同。累计FDI每增长10%,可带动出口增长1.02%,FDI的变动对出口的变动影响不大;汇率每增长1%,出口减少4.27%,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会带动出口的增长,而且汇率的变动对出口的变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使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外贸企业雪上加霜2月份中国出口649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5.7%。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需求萎缩,让中国外贸企业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然而,"屋漏又遭连夜雨,漏船偏遇打头风",3月16日,一条"2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环比升值6.78%"的消息,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此以后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汇率风险意识等方法来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汇率在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分析汇率变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等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总额负相关,而与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等呈正相关,最后,本文还从贸易顺差、扩大消费内需、国际巨额游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探讨了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我国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逐年走高。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唇枪舌战即频现报端。2010年,美国国会更抛出了“汇率操纵国”的言论,不惜以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试图强压中国政府对人民币进行升值,以缓解美国时下面临的贸易问题和就业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汇率理论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7.
孙枫林  张筱莲 《管理工程学报》1997,11(4):237-242,266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作用,首先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非线性经济计量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又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人民汇率调整地我国机是产品出口促进作用较为有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国国情对比人民币汇率上升是选择稳步、缓慢上升为主,逐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还是选择大步、快速上升,再锁定在较窄范围内波动的方式各自特点.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让人民币总体上保持缓慢上升、小步前行的运动态势,频率以时快时慢,升值步伐速度不均,幅度时大时小,升值步伐跨度不均的调整方式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9.
汇率作为价格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影响某一国和某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快速小幅升值趋势。我国对外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进出口贸易结构受到较大影响。传统的出口主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优势削弱,同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进口成本下降被大量引进,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针对上述影响,本文提出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种联系的日益密切,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外贸问题在贸易发展中的日渐凸显,我国亟待理清头绪,明确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行业的各种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政策去趋利避害,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在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前提下,对其应对策略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琰 《管理与财富》2009,(11):10-11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三种升值的压力:来自国家之间外汇交易的市场压力,也就是政治压力,还有政策性压力和短期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2005年以来人民币有了小幅度的升值,出口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影响备受瞩目。上海市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城市,人民币的升值对其出口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上海市出口的影响,研究上海市的出口是否受到人民币汇率提高的影响,并且提出应对人民币升值对上海市出口不利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鲁晓东  刘京军  陈芷君 《管理世界》2019,35(5):92-105,125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有着很强的波动性,但是相对而言出口品价格却相对稳定,为什么汇率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在产品价格上?本文在对企业生产行为解构的基础上,在理论上识别了全球价值链整合下汇率对出口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通过使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考察进口中间品投入以及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出口商同时也是大进口商的双重身份会提高出口企业的汇率免疫力。对于进口密集度和市场份额处于95分位数的企业,其汇率传导只有约59%;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会形成一个汇率对冲机制,从而弱化汇率对产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效应;另外,进口中间投入品对汇率传递的阻滞效果不单单体现在价格效应上,而且还体现在出口数量效应上,二者共同促成了出口商的汇率对冲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基于阿明顿需求函数的传统实际有效汇率的缺陷日益明显。本文在BJ(2015)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出、增加值和出口的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拓展到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新概念和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IMF和BIS实际有效汇率低估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低估率达41.71%,且低估程度呈扩大趋势;(2)从价格结构分解来看,增加值名义有效汇率和增加值相对自价格有效汇率共同助推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从区域结构分解来看,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构成部分是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3)双边国家相对实际价格变化是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因,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总体上呈升值状态,但差异性较大;(4)中国对美国出口实际有效汇率中赋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权重为负,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不是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是促进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传统有关货币贬值的"以邻为壑"效应失效。  相似文献   

14.
提高出口产业水平是高质量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汇率是重要的考量要素。本文从汇率波动与产业发展的理论关联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0%的情景,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5%时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产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5%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对中国出口产业发展而言最有利。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合理范围,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汇率机制及出口产业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理由是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其实这个说法不成立。名义汇率可能低估,实际汇率怎么可能长期低估呢?人民币名义汇率被低估,国内工资和物价就会上升,最终,实际汇率就会得到调整。实际汇率总是要趋于呈现其本来面目,那么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这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各国间经济贸易往来的愈发频繁,汇率问题逐渐占据经济问题的重要位置。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的逐渐提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就成了各国经济贸易的重点研究对象。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经济环境,如果不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预判,必定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尔可夫链在人民币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是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根据2006年1月4日到2006年6月6日的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又称为人民币汇价,是以人民币表示外汇价格的简称。从历史上看,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可分为八个阶段。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为现行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和银行结汇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了汇率形成机制。在新的外汇体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从1994年2366.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16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更是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以统计学方法对1994年到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基础做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国劳动率上升引起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正常传导机制被扭曲;长期积累下的人民升值和工资上涨的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爆发出来。汇率与工资间存在既相替代又相互补的关系,在对国内国外经济失衡的调节上,政策选择应是顺应市场力量,让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同时进行,为两者达到均衡水平创造良好稳定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