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经济必须在这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完成以下三个转变:从以外向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从投资导向型经济向创新导向型经济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型经济向金融渗透型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在这一历史性的变迁过程中,丽水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结构急剧改变,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丽水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本文就丽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一、固定资产投资对丽水经济增长的作用1·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内涵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六个维度出发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通过对各省区数量和质量增长的对比得到增长数量偏离质量较大的省份。从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质量型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在产业结构、改革成果分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摸索。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重新启动以来,已呈迅猛发展,不可阻挡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过了漫长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之后,采取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与实施,以及战略转换的深层次原因作一分析。一、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并没有设想要建立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但是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实施的封锁和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致使中国逐渐与西方世界隔绝开来,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采取了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内向型经济即进口替代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转型,中国也不例外。所谓经济转型,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根本性转变。就中国而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但是,要想加快转变,就必须正确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失调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具体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姚先国(浙江大学):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推移,而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模式性转换。这种转化主要表现为"一缓四优化":一缓即增长速度放缓,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按照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030年》研究报告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从"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8.6%逐步下降到"十五五"时期的5%。"四优化":一是增长动力结构优化,从投资出口驱动转为消费为主驱动。消费率将从现在的不到50%逐步上升到65%以上;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调控方式的选择。在索洛模型框架下结合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构建经济增长系统模型,并提供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信息来预测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简单方法;根据实际经济数据和对未来结构转型的情形设定,对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明显下降,大约处于6.22%7.17%之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为动力的新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8.
能源对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呈逐步减少趋势.通过对建国以来(1953~2008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运用能源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发现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呈先倒U型后正U型(N型),说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的深层次原因.采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中国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对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工业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大量引进外资导致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深刻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经济进步首要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有赖于该区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受市场需求程度、资源供给水平及该区域经济结构诸因素的制约。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状况,即是区域历史、资源禀赋、技术和一国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合理和优化的经济结构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它决定着区域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效益高低,并为区域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发展后劲。从系…  相似文献   

11.
扬州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得益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的优化调整,但经济结构中还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不够、要素环境约束、投资与消费拉动失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建议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扬州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法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轨迹进行刻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发生了7次轨迹调整,经系统聚类后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结构调整更为全面,结构关联更为复杂。整体来看,中国结构调整过程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升级拉动投资需求,并伴随着金融和贸易结构深化主导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节奏。与"结构失衡"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观点一致,从结构指标权值的角度判断,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拉动存在极限。调整手段应由所处阶段决定,"三期叠加"下对投资刺激政策的消化需要借鉴部分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教训;出口贸易依然是重要的发展推动力,而刺激内需的做法恐难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农民工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劳动成本低廉的同时为城市的建设、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低劳动成本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增长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之一。农民工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不是通过殖民战争模式来实现,同时,也与亚洲"四  相似文献   

15.
依据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在综合性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性资本溢出因素,且将数据结构面板化,深入挖掘R&D驱动型经济增长协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将影响因子依据空间距离衰减原则进行内外源分解,分别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本土直接推动效应和跨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研发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创新系统的诸要素对于R&D驱动型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内源性FDI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外源性FDI未能发挥显著作用;邻近城市的外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本地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7,24(11):8-1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本文通过对Feder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一个可同时测度经济结构变化的增长效益和投资数量及其效率的增长效益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模型的分析也表明,投资建设中的浪费和资本使用效率的低下,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GDP的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九十年代,上海的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1992-1995年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连续四年达到14%以上:高出全国平均速度约1.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化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都伴随着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经济结构的积极调整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这种形势下,突出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促进今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回顾、总结上海“八五”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和不足,提出近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90年代以来中国产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我们的统计资料中,却难以得到准确的反映。国外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怀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高估之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因在得出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合理的结论时,特别强调中国的经济统计还无法描述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变化,应以享乐指数为主建立质量指数体系。 编制物价指数的初衷是为了反映基期产品在报告期的价格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速率加快,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从而产生了物价统计中的“新产品”或质量问题。也就是说,要使物价指数能准确反映“纯价格”变化,就必须从物价指数中剔除质量变动的影响,或对物价指数进行质量调整。如根据摩尔定律,芯片中晶体管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空间、地区对社会、经济、文化的限制逐渐减弱,各地区经济交互合作不断深化,使得区域经济结构逐步发生着变化.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证实性空间分析(CSDA)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增长空间模式及变动特征,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中国1991~2010年度数据作样本,运用ANCOVA模型就我国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储蓄,并推动经济增长,但后者的作用要大一些;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上看,两者都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在实行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