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斯认为情绪反应是由身体引起的,这个理论从问世起就面临着质疑与批判。然而,如果把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放到他的整个哲学框架中进行考察,即会发现情绪理论涉及詹姆斯对身体的独特思考,是通往詹姆斯身体哲学的道路。身体被詹姆斯设想为一个超越了心理—物理二元论的本源经验场,拥有和意识流/意识场相同的结构,具身的情绪是身体与周遭环境打交道的方式。詹姆斯同时认为伦理行为是一种高级的情绪性反应,他的具身情绪蕴含具身伦理的可能性,通过对其伦理行为的身体维度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伦理行为本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服饰、美容等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把焦点集中在常人所难企及的理想身体上,而这种身体形象对于个体的理想身体意象构建,有着极大影响。将媒体所倡导的身体形象内化为自身理想身体意象的个体,往往会产生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进而出现焦虑、抑郁、过度锻炼与节食等状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梳理西方已有研究与相关的理论阐释,探讨个体将媒体所倡导的理想身体内化之后的负面影响,以及几点可能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身体美学的建立与发展,为理解书法艺术和身体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身体的角度理解书法包含书法艺术的具身化认知,书法艺术的身体经验和书法艺术的"修身"功能三个维度。从身体的角度理解书法,为当代的书法艺术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更可以促进艺术与生活的整合,达成生活即审美的社会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4.
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价。目前在身体意象的研究中,主要有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模型、身体意象失调模型和身体意象的社会比较理论。每个理论都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侧重,并且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进行了验证,但是目前尚缺乏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模型,并且在身体意象的干预性和应用性上还需要加强。对于身体意象研究中产生的新研究方向如具身认知等,未来需要从实证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验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形态,身体美学跳出了后现代解构一切的思维方式,将"身体"翻新后重置入美学的核心,形成了对传统美学的拓展而非解构:通过增强身体经验,促使传统美学走出自律的理论困境;通过提升身体意识、践行身体训练,开拓了传统美学新的研究空间。同时,身体美学"通过身体思考"(Thinking Through the Body)激活了中西方文化中丰富多彩的"身体"资源,为重构美学谱系奠定了基础。此外,身体美学还与生态美学、生活美学等诸多新兴学科领域形成了理论互动,共同影响并建构着国内美学生态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6.
研究工作幸福感的形成机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分析、预测员工的工作幸福状况,提高管理者的幸福管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受社会比较影响,即工作状态与工作目标的影响;开辟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双重路径、关注员工工作内在目标的实现、正确引导员工社会比较的动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女性对"瘦"的追求出现跨文化一致性的背景下,女大学生也因受大众传媒文化的冲击、同伴的影响和校园身体审美文化教育的缺失、个体身体意象的认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身体意象认知障碍。因此,要转变这些"高标准一致性"身体审美文化观念,就需要通过规范大众传媒行业操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传授内容、加强身体自我感知实践及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法,引导女大学生塑造健康的身体意象,建立健康的身体审美文化观,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身体自我、身体感知与身体行为,减少负面身体意象带来的苦恼,增强身心愉悦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家庭养老仍是民族地区养老的主要模式,而养老支持力则决定了家庭养老的成效。本研究结合西南民族地区YN乡家庭养老实践经验,依据身体社会学理论,探讨家庭养老支持力在养老过程中的具身实践和身体塑造过程。研究发现具身实践凭籍身体训练、身体习语的共享词汇和身体表演三个过程渐进的呈现养老;另外,塑造身体的力量也并非单一,而是由家庭中的"家屋"身份认同、话语和时空结构共同构成。此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民族地区养老实践中身体的特征、运作方式和效用,进而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养老支持力的身体塑造。  相似文献   

9.
离身观念曾主导着不同领域学者对传播与身体关系的研究,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为具身性进入传播与身体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研究发现,具身性为反思既有的两种传播观念以及关照新传媒技术实践提供了难得的逻辑切入点。首先,批判性地揭示传播传递观所隐含的刺激—反应这一实证主义逻辑,凸显身体及其知觉类型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系统性缺席;其次,从符号与现实关系的角度检视传播仪式观的作用机制,尝试以具身视角填补由这一作用机制所造成的学理困境;再次,以具身观念反观新传媒技术及其实践,将虚拟现实理解为具身性的传播实践,借此为彻底离身的技术神话去魅。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静态组比较设计对参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两种倾向课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状态进行追踪比较。结果发现,累计92.5%的大学生认为课程效果总体良好及以上,接受积极心理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感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传统教育,抑郁总分及其包括的积极情绪和人际维度显著低于传统教育。积极倾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积极情绪体验和促进人际交往方面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各类球赛对大学生球迷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研究与分析,球赛对不同大学生球迷的影响差异具高度显著性,与其学习压力较重、社会责任心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心理困惑等有密切的关系。球赛能够满足大学生球迷的精神需要,有助于大学生球迷个性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体验和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因身体活动不足导致体质健康下降。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参与障碍为手段,设计为期 9 周的干预方案,对 60 名女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探索促进女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实践策略。结果显示,从个体、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对女大学生施加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课外高强度身体活动,增加通行时长,降低静坐时长。基于此,提出女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策略:个体方面以学校教育为依托,注重理论知识与运动体验感提升,挖掘个体内部动机;物理环境方面通过精准投放及科学管理锻炼设施,协调校园建筑环境规划与布局,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身体活动提供环境保障;社会环境层面以团体性支持为手段,组建团队、举办活动,为女大学生参与身体活动营造情感支持氛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课题组在四川和湖北两地的20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选取9岁以上的听障生960名,并另选9岁以上的普通中小学生960名作为被试。结果:(1)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生;(2)听障生在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生;(3)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能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行正向预测,对消极情感进行负向预测。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发展背景,研究状况,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与思考——以绍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当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我们在浙江省绍兴市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绍兴城市居民总体感到幸福;关于影响幸福感的几大因素,身心健康最重要;尽管人均GDP较高,但对物质充裕的满意度仍相对较低.文章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704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生活节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生活节奏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09,P<0.01)。自我控制水平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1, P<0.01),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节奏(β=0.49,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2,P<0.01)。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59,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84, t=2.73,P<0.01)。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绘不同黑人的命运,对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个体的失落和异化问题予以深刻的关注。其主要以身体破损意象为表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分析,阐明了这一意象的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失落和异化,也意味着对失落和异化的反抗。通过反抗,托妮.莫里森提出了黑人个体尤其是黑人女性重建自我身份的主张,即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并打破白人主流文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批经济学家在吸收早期幸福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将幸福问题的研究从客观层面推向主观心理层面、从抽象的理论阐释推进到精细的实证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幸福之源。本文以述论结合的方式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对中国当今人类实践和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