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达认为意义在代表语言的文字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在训诂中揭示并利用了大量的语义规律,包括"语义的聚合"和"语义的发展"两端,前者包括7个方面,后者则包括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上古先民特别崇拜生殖,从而也崇拜生殖器官.这种生殖崇拜作为先民的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会在汉字的构形中得到体现.我们从甲骨文"后"、"好"、"祖"等字的构形中,可以感受到上古先民这种强烈的生殖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乌托邦到好社会——西方现代社会建设理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对于正在全面崛起的中国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为基础,并首先追溯了西方"社会的发现"的历史背景,特别是现代性方案展开以来对于社会的理性化和浪漫化想象,接着分析了"极权政治"和"自我调节的市场体系"两种乌托邦对于西方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破坏性作用,最后概述了当代西方学者有关"好社会"的主张.摒弃"总体社会"的意象、立足于经验现实的结构性限制来建构和谐美好社会,可以说是目前西方学界正在达成的共识.我们认为在各种"好社会"的纲领中,如何提升争扩充社会资本成为关键,而振兴和重建形式多样的"共同体"则是普遍认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气词"得了"的情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词"得了"的情态义分为两类:一类表弱建议,同时带有无奈意味;另一类表随意.后者是从前者派生而来.表随意的"得了"可以与表随意的"好了"互换,而表弱建议的"得了"与妥善处理的"好了"不能互换.语气词"得了"源于"就得了"的简省,演变环境决定了它情态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当今所说的"好小说"是一个时尚的炒作概念,是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好小说"概念.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具有先锋性;二是创作源于创作主体的写作冲动;三是私人性层面与社会性层面的统一;四是在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中顿悟、升华出异质.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基地,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和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即所谓"家和国兴"。家庭与人终生伴随,也与人类相伴始终。人是社会动物,而家庭就是最早的社会单位。当许多家庭共存于同一社会时,家庭就有了好坏之别。好家庭的表征是家庭完整、生活殷实、家德高尚、家风敦厚等,是有利于家庭所有成员过上好生活的家庭。相反,不好的家庭则有害于其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好家庭是实现好生活最重要的条件,更是好生活最重要的内容。针对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家庭问题,要大张旗鼓地在全社会强力推进好家庭构建,尤其是要激励直系家庭构建,扼制目前问题家庭增多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威廉斯的"感觉结构"为理解"中国故事"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当代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种文艺实践中普遍萌生的感觉结构,总体上强调以新的视角和自觉的态度面对"中国性",表达"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侧重又因不同文艺类型在创作机制、传播途径和读者受众等方面的特性而有所差异.可以说"中国故事"在文艺实践中的显现方式是迫切的又是混杂的,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以及理论批评的介入才更有必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既体现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又表征着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民族寓言"诉求,从理论立场和文化导向方面影响了"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感觉结构"的明晰化和再度构型.  相似文献   

8.
张晓传 《理论界》2013,(9):160-162,34
"好吧"在言谈交际中经常单独应用,不仅具有疑问和应答的意义和功能,而且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后一种功能是由前两种功能虚化而来的,其线索有两条:1.由疑问功能虚化为提请对方注意的话语标记。2.由应答功能虚化为具有话轮延续,话轮转接功能的话语标记。促使"好吧"虚化的因素主要是:1.语义背景转变。2.语用推理和话语位置。"好吧"发挥维护对方的面子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燕子笺>传奇被罢演与被上演的史实,指出:1.众所周知的"观剧骂座"事件原是为董小宛接风的喜庆演出,因偶然因素改变了方向;2.<燕子笺>的被上演缘于艺术因素,而被罢演则属于文学之外的政治因素;3.人品低劣的阮大铖成功地"扮演"了作家角色,在作品中装入了"善"的内容,反映出他的"善根"和"良知":4.迄今为止的文学理论难以准确地诠释这一事件,表明"测不准"原理既适用于物理学,也可以适用于文学;5.按照"测不准"原理,我们应该调整研究思路,对文学史进行混沌、模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口语语料统计分析发现"对"类标记词叠连以三次为常,"是"、"好"的叠连也以三次为常,三者在话语功能及其语用效果上彼此存在差异."对"有评判应答和认可赞同等话语功能."对了"有3个,"对了1"充当动词补语,"对了2"标示出乎意料的信息和获得新信息的功能,"对了3"具有话语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日人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是关于<左传>整理和注释的重要著作.它对<左传>整理的贡献首先体现在校勘上,其校勘特点主要从校勘方式和校勘方法两个方面显示出来.<左氏会笺>在校勘方式上可以归纳为存真求善、做校异、订讹误三种;在校勘方法上则可总结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几种.通过对<左氏会笺>校勘方式、方法的举例分析,并展现<左氏会笺>的校勘情况,说明其校勘不仅使<左传>的古钞本更臻于完善、精粹,而且丰富了校勘学的释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书画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书画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笺扇店,其作用与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笺扇店经营商品以信笺、扇骨、扇面为主,到此时则转为主要经营书画作品,这种转变使其成为了书画市场中的重要成员.同时,笺扇店的经营模式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差别,北方以北京荣宝斋为例,其选拔制度、经营形式和宣传方式都充满着封建色彩,经营成本较高;南方以上海朵云轩为例,其经营方式、宣传手段则较新颖自由,充满着新兴活力与勃勃生机.这种区别是历史和地域的差异,也是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我们亦可从清末民初笺扇店之变化中感受时代变迁下的中国书画市场流变.  相似文献   

13.
王亚军 《学术论坛》2012,35(1):205-209
在"无讼"主流意识中,缺乏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的徽商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锻造出徽商"好讼"性格的同时,也给徽商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弊害。  相似文献   

14.
孙子笺补     
向读《孙子》,略有所得。前作《孙子新笺》,刊于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中州学刊》;唯意犹未尽,故更补笺之。体例一如前作,兹略。 丘牛大车(《作战》) 李筌、张预皆训“丘”为“大”,郭化若《今译》与军科院战理部《新注》同。按:“丘”固有“大”训,然在此若训“大”,则“丘牛”即为“大牛”,殊觉无义;且训“大”之“丘”含有“尊”义,如云“丘老”、“丘嫂”等,而云“丘牛”,岂亦尊之哉?曹注谓“丘牛”乃指“丘役之牛”,是。古有“丘役”之制,本篇上文亦有“急于丘役”之说,盖类鲁之“丘甲”与郑之“丘赋”。《汉书·刑法志》云:“四井为邑,四邑为丘。”故“丘”乃十六井。依古制,每丘出马一匹、牛三头。所谓“丘牛”,即指此丘所赋之牛。  相似文献   

15.
孔德凌 《兰州学刊》2007,(9):201-204
<毛诗传笺>作为郑玄的代表注作之一,展现了郑玄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郑玄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以广博的文献知识为基础,以丰富的训诂经验为依托,深入了解<诗经>中文字的含义,进而能准确确定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辨别古今字、假借字,对文字训诂作出了贡献,从而使人们对<诗经>的理解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6.
明中后期,士大夫"好名"现象日盛,名实不符、沽名钓誉、门户党争、空谈"好名"者比比皆是。其"好名"动机和缘由,除了儒家立身扬名的传统熏染外,主要是士大夫出于私利和意气,以及考选制度的败坏。对于士大夫"好名",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皇帝普遍厌恶"好名",并以此作为拒谏理由;明代舆论对浅薄"好名"基本否定;朝臣以"好名"作为攻击他人的借口;而卫道士大夫则为正当"好名"辩护。明代士大夫"好名"问题,是明代社会变动的一种反映;而有关"好名"的争论,可视为士大夫与皇权争夺政治话语权的角逐。至清代,君主借革除明代"好名"流弊的时机,实现了皇权政治全面压倒士大夫政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度副词"好"是由表示"美好"义的形容词"好"虚化而来的,始见于晚唐五代时期,但很少见。宋以后略多见,元明清是其出现的高峰时期。从用法上看,程度副词"好"主要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和一些动词性词组,并且所修饰的词在语义色彩上没有受到"好"本身语义色彩的影响。同时,"好"除了单用外,还组成了"好生、好不"等复音形式来表示程度之高,其中的一些形式不但沿用至现代汉语中,而且对现代汉语中的相关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二是反对制定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有新特点,即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愿望,以广大群众的意见为依据,认为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压倒一切的标准"理论,其内容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不断地增加人民的收入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刘永济在批判继承前人《天问》研究的基础上,以圆融通博的学术积淀和阙疑存异的适度解读,以及知人论世、“了解同情”的研究态度与方法,为《天问》研究的持续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左氏会笺>是竹添光鸿关于<左传>研究的重要著述.该著不惟邃于训诂,且博于义理,未曾离而二之,蕴含丰富的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该著有关阐说的剖析,以发掘和探究其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史学思想,诸如在尊重史实、提倡民本、宣扬人性、重视德才兼备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反对封建迷信诸多方面体现出的进步史观等,彰显竹添氏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