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元宋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受徐寿辉之命,率兵由湖北沔阳进入四川,后来以重庆为都建立了大夏政权。过去的史料记载中,有关大夏政权的史实说法互异,彼此抵牾,很难辨明孰是孰非。1982年3月,在重庆市江北区发现的明玉珍衣冠塚里,出土了一块墓碑,名曰《玄宫之碑》(下简称碑文),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明玉珍一生的主要活动。碑文撰写者刘桢,官居大夏政权“金紫光禄大夫、少傅、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属当时人记当时事,可视为信史。本文依据碑文,参以其他史料记载,对大夏政权加以述评,就正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2.
<正>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所建政权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项公案。顾诚同志在《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引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此文)一文中说:“有的同志却根本否定历史上曾经有过农民政权,认为农民战争中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史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孙克复、关捷同志在《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商榷》(刊《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商榷》)一文中坚持“农民政权说”,对“新封建政权说”表示异议。主要论点,都是针对拙作的。对这篇文章的观点,碍难同意,特提出商榷,以明辨是非。拙作主张太平天国是新封建政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论据,《商榷》是同意的,但同时以巴黎公社为例说明太平天国是不具备经济基础的“农民政权”,这在理论上是矛盾的,同时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不作论述,谨就下面两个主要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五年和一九六二年,我先后写过《关于“农民政权”问题》(刊《新史学通讯》八月号)和《试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刊《新建设》第三期)两篇习作。分别从理论上和从史实上,论证了封建社会的单纯农民战争,虽然能够成功地推翻旧的封建王朝,却不能建成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农民政权”,那怕建立的是短期性政权,如黄巢的大齐政权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等,也都不可能是非封建性的。此说一出,引起了热烈的争论。为了进一步讨论,我再从政权的构成形式,各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和土地制度三个方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做一些探讨,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建立起来的短期性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有过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种短期性的政权是什么性质?是农民革命政权,还是封建政权?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什么是农民政权,农民政权的类型和特点什么是农民政权?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基本原理,我们认为,凡在农民起义和战争中,拥有一定的军队和政府,在一定的区域建立起实行保护农民阶级利益的纲领,措施和政策,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暴力统治的组织机构,就可以说是建立了农民政权。  相似文献   

6.
韩橁,字正声,辽名医韩知古曾孙,晋王韩德让侄孙,为契丹显宦之裔。关于韩橁事迹,《辽史》无传,赖《全辽文》卷六《韩橁墓志铭》得以详述,其中有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尤引人兴趣。五代以来,瓜、沙政权势衰,为保其一隅之安,曹氏政权向宋、辽二方同时展开外交。辽与敦煌之交往,始于辽太宗天显十二年(公元1937年)终于辽圣宗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一共九次。然而,关于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却为《辽史》所缺。碑文云: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元末农民战争史的过程中,有关大夏国明玉珍的史料甚是稀少,因此,1982年3月在重庆江北区发掘明玉珍衣冠墓时出土的《玄宫之碑》,非常值得重视.《玄宫之碑》虽然文字不多,但记载有徐寿辉政权和明玉珍政权的一些史料,可资纠正旧史书的错误记载以及为着当时某派私利的需要而被有意纂改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万寿白塔为了辽代佛塔.北元时重修,刻有碑文.碑文证明北元是具有国号、帝号的政权.也否定了关于北元亡于1388年之说.  相似文献   

9.
《元史》列传的编纂和史源问题是元史研究的基础课题。已往研究多关注《元史》列传取材于元人碑文,尚未探讨这种做法本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元史·哈剌哈孙传》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前代修史方法不同,《元史》有的列传直接取材于碑文,这是明初修纂《元史》的政治需要。取材碑文却未及甄别,使列传带有对传主歌功颂德、讳言真相的痕迹,不能真实地记录传纪人物的活动,并多有漏载讹误,使《元史》列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史料汇编。今人在利用《元史》列传时要具体分析,同时把补正《元史》列传的错误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做。  相似文献   

10.
王东平 《西域研究》2007,605(2):70-75
北京回子营清真寺建于乾隆年间,它是清廷为迁居北京的维吾尔人出资修建的,乾隆帝亲自为该寺撰写了《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该碑文成为研究清朝伊斯兰教政策的重要文献。本文就该碑文的著录情况作了梳理,并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该碑文的史料价值做了阐发。  相似文献   

11.
《堕泪碑》原为襄阳百姓为纪念西晋开国元勋羊祜所立的纪念碑,梁大同十年重立时时人合此碑与羊祜的学生为其所立《羊祜碑》为一,《堕泪碑》碑文在碑阴,《羊祜碑》碑文在碑阳。此后,晚唐、北宋、元、明又四次重立或修复,清中叶以后废而不存。《堕泪碑》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影响深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考证《堕泪碑》及其碑文的历史,厘清人们的混乱认识,无论是对襄阳的地域文化研究还是对湖北的历史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藏、汉、英三个方面介绍了《唐蕃会盟碑》西面碑文的情况,并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藏、汉、英三个方面介绍了《唐蕃会盟碑》北、南面碑文的情况,并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有关元上都的历史研究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新成果.近期,日本明治大学樱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8册)中发现了收录在该书中的蒙哥汗六年( 1256年)的《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文.此碑文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不少的农民起义、农民战爭在战爭过程中組織过簡单的或复杂的政权,推戴起义领袖称王称帝,提出一些反映农民要求的口号,或者是实行过一些符合农民利益的措施。这些政权无疑是农民政权。但是,有些同志把起义农民建立的政权説成是封  相似文献   

16.
庆阳地委张锋同志来信说:今年《社会科学》第2期所载《毛泽东主席为谢子长烈士亲笔写的碑文》系传抄件。6月我赴子长县枣树坪核对了原碑文,发现有三处差错:一是“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句中没有“后”字;二是“即是红二十六军之前身”应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藏、汉、英三个方面介绍了《唐蕃会盟碑》东面碑文的情况,并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学说,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农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一般性分析,预示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的可能性。以后他们亲自参加了席卷欧洲大陆的1848年革命运动,在1850—1852年间系统总结这次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这一学说。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及其晚年写的《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中,对这一学说,作了完整系统的论述。概括起来,它的主要内容是:工农联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建立工农联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工农联盟的首要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把工农联盟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等等。  相似文献   

19.
历来关于《新唐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编纂体例、史料扩充、叙事简洁等方面,对其修撰思想的探索显得十分欠缺。而这一点对于认识《新唐书》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本文拟对《新唐书》的思想倾向作一粗略考察。《新唐书》的修撰,是在五代割据时期所修《旧唐书》之后一个世纪才由北宋政权重新提出的。重修的原因,在欧阳修起草的《进新修唐书表》中说得十分明白。一是向往唐政权  相似文献   

20.
金代开创纪功碑“大金得胜陀颂”碑是中国历史名碑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辞海》(1979年版)和《中国名胜词典》一都做了收录。该碑位于吉林省扶余市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通高320厘米,龙首龟趺。正面汉字碑文八百一十五字,奉政大夫赵可撰稿,儒林郎孙俣书丹,碑额篆书“大金得胜陀颂”六字,是国史院编修官、金代大书法家党怀英的手笔;背面女真字碑文约一千五百余字,是世界上女真文字最多的碑刻,两种文字对照。碑文中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