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谏诤是国家治理活动,是君主专制下自我监督、自我纠错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治国者听取、吸收不同意见,以实现合理有效决策。中国古代政治学说集中讨论国家治理问题,谏诤观是对谏诤的认识和反思,乃古代政治学说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谏诤观的产生和发展与谏官的设置密切相关,大约产生于商朝,大盛于诸子,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结合并产生积极作用在汉唐时期,后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日趋衰落。古代谏诤观的思想基础有“太和”观念、天人之学、“和而不同”的修养论、朴素的辩证思维、“仁政”思想等。古代谏诤难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制度的桎梏,同时和谏诤本身的不正常发展、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关,这使古代谏诤观即使有一些民主色彩,最终仍然疏离了民主政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3.
"谏诤"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在类目的分属上一直不很统一。从"谏诤"分类的一个特例——《文苑英华》的"谏诤"分类入手,对比历史上多种总集中"谏诤"分类的一般情况,可以总结出"谏诤"的本质。在文体分类里,"谏诤"之所以逐渐被后人完全当成奏疏的一种,在于以帝王为一般陈述的对象,也在于一直没有统一和确定文体的固定名称。然而作为各种奏疏中专门指摘现实的一种,谏诤类的文章有着鲜明的文风和补益时政的巨大意义。了解这种文体在历史上的演变,透视它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学术方面,更对社会优秀传统道德的重新树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隋朝监察官谏诤的主要事项有:减轻赋役;以才授官,反对地方官多任武将;限制贵宠擅权;殿廷去杖;禁奢侈,倡节俭;禁词华,提倡朴实文风等。言谏官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最高统治者能否虚心纳谏,遵守法度,决定了政治状况的好坏和政权的长久与否。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君主制虽绵延了数千年,但君主并未完全获得一种彻底凌驾在各阶层之上的决策力量,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权力隐性制约,其中主要有来自君主个人能力、敬天思想的制约。这一系列隐性制约扮演了限制君主专制的角色。所以,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并非严格意义君主专制,而是介于君主立宪和君主专制之间的一种特殊政体,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君主专制的君主统治。  相似文献   

7.
礼仪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它具有等级性、象征性和政治性三个特点,这从礼器、礼物、礼辞、礼仪动作、行礼的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中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礼制的繁复程度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之深巨,它与专制政治、宗法社会结构结合之紧密,都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见.由之可以透视中国传统文明的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财务的日常运作、项目投资、资源结构、资产负债等是高等学校管理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特别是现阶段 ,对我国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更应重视。本文就这方面需高度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对策建议 ,旨在提高高等学校财务日常管理和财务决策水平 ,使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夏商两朝不是奴隶社会,而是王权专制的雏形氏族部落国家;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西周起到战国末为止,秦统一后,秦始皇全面开创了皇权专制的政体,打破封建壁垒,这对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所以两千余年的皇权制社会应叫它皇权社会,而不应称之谓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韩非的政治理论中,"谏说"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对战国时期君臣关系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后得出的理论结晶之一。韩非的"谏说"思想主要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来论述,竭力从政治思想上维护专制君主权力的存在与利益,这是其"谏说"思想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韩非也从臣属的角度思考"谏说"行为的存在与发生,试图找寻能够对专制君主进行有效"谏说"的实际途径,确保君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就,不能套用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由此批评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古代中国判例的发展可划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判例对补充和完善成文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封建专制集权、成文法和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古代中国判例并未最终形成为判例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古代包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包装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涉及诸多层面,其中进步的科技成是其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它的发展与传统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包装造型的演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且风格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玻璃工艺的起源和特点 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玻璃器可以上溯到西周,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西周墓葬和遗址中,曾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珠和管,有的墓葬中出土的珠和管竟达千件以上。珠和管的颜色有浅绿、浅兰、紫和白,珠有正园、椭园、扁园、梭、菱等形状。 有人认为西周的玻璃工艺是与青铜冶炼联系在一起的,玻璃的原料是从炼铜的废渣中提取得来,然后对玻璃溶液进行热处理,用衬芯的方法,制成有孔的珠和管。在这之前,还应有一个比较原始的制造玻璃的阶段,即对玻璃块的冷加工阶段。 上述的推测是很有道理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将硬度很高的玉或玛瑙制成工具或装饰品,自然也能对天然玻璃或玻玻璃废料进行冷加工,制成器物。笔者  相似文献   

15.
教育创新事关民族未来的发展 ,教育创新又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高等教育观念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层次的内容 ,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一)古代中国农历历法(甲)中国农历历法要点中国农历历法,其要点是在殷周以前,三千年以前,就基本定下来了。这些要点是: (1)阴阳合历; (2)以地球绕日一周,一个回归年的天数为一年; (3)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一个朔望月的天数为一月; (4)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平年; (5)十二个朔望月与一个回归年相差的天数,在某个时期内插入一个闰月以资调剂。这些就是三千年来的农历要点,也是殷周以前的历法要点。甲骨文已有十二月和闰月(十三月),也已有大月三十天和小月二十九天。周金文也有闰十三月。可知这个历法在甲骨  相似文献   

17.
漕运是封建王朝政治活动的产物,它的发展必然以政治中心为转移,以满足都城物资需求为目标,以连接都城与漕粮产地的水路为载体;同时漕运又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又受经济活动规律和运河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即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发生阶段;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蓬勃发展阶段;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繁荣发展阶段;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漕粮来源地的变化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生、发展、繁荣和终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具有当代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当代学术价值;二是它的当代实践价值.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前提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范畴界定和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特点一是散在性,二是评点性,三是曲折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城市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共同促生了城市经营这一城市政府的制度创新 ,它有特定的内涵和边界。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筹集城市的建设资金 ;第二个层次涉及到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型 ,即城市政府通过本身的职能转变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第三个层次是城市政府要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处理与其他城市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进行政府和城市的创新与学习 ;第四个层次主要是城市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几个问题高卫星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考察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历史发展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其总体特征,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同时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