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红楼梦》,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黛玉、宝钗、紫娟、妙玉等众多人物,我了如指掌。就让我来说说我心中的《红楼梦》吧!4岁爱宝玉《红楼梦》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说,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受到《红楼梦》的熏陶了。4岁那年,我让妈妈读《红楼梦》给我听,听是听不太懂,就知道妈妈笑我也笑,妈妈哭我也哭。当我看到插图里的贾宝玉时,觉得他脸白白的,那么漂亮,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一样。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7岁爱黛玉“妈妈,黛玉姐姐好漂亮哦!“”贾宝玉喜欢的女孩儿能不漂亮吗!”哈哈,我喜欢黛玉,也是从“漂亮”开始的。那时,我的心愿就是长大了能像黛…  相似文献   

2.
正赵闯的职业听来很是炫酷: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重建师。通俗的说就是用一支画笔闯进远古世界,复原亿万年前的恐龙形象。目前全世界的从业者仅有十几人,而他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当人们投来惊羡的眼神时,他却淡然地说:"我只不过是个爱上恐龙的痴人罢了。"1985年,赵闯出生在辽宁省建昌县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6岁那年,他看了一部科幻电影《恐龙特急克塞号》,那些张牙舞爪的  相似文献   

3.
徐小平 《21世纪》2009,(5):14-15
喜欢魔术的大学生 在《小崔说事》山寨版“春晚”节目里,我遇见了他。当时的他,被小崔和张越请来表演节目,他秀了一套魔术,包括一个古老而独特的节目“大变活人”——把崔永元从一个空箱子里变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老父的酒盅     
小时候,我常看父亲喝酒。那是一只洁白精巧的小瓷盅,光滑的小盅上还有一道细裂纹。父亲总是小心地端起酒盅,看一眼,然后将嘴唇轻轻沾沾酒,咂咂有声,细细体味一番之后,再慢慢喝起来。那时家中经济拮据,父亲喝酒每次只一小盅。我喜欢父亲那小小的酒盅,那清淡的酒香对我产生了诱惑力。可是,当我偷偷喝一口时,却好像是一股火焰在嘴里、喉咙和胸膛里乱窜,带着苦涩的辣味。我开始怀疑父亲为什么喜欢这辣死人的“魔水”。父亲的酒是那种用地瓜干酿造的散装老白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喝酒更多的是为生活而“苦中作乐”。他要为一家七口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开始读教科书以外的书,才叫开始了阅读。如此来算,我读过的书也是比较多的。究竟是多少,连我自己也难以如数家珍那样如实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我成长的特殊经历造成的。我大学读中文系,那时主要是读文学作品,但是印象最深的,得益最大的还是读了许多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与杂文。但是毕业后却在中学主要教高中地理课,也兼教语文。受当时的中学校长李广扬先生的影响,却喜欢胡乱地随手翻阅各种各类的闲书,比如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集,《史记》及《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都在随手翻阅之列,却又没有一本是从头到尾读完的。那时没有…  相似文献   

6.
我读中学时,我的伯母在学校的图书馆工作,所以放学或假日时,我常常泡在一排排的书架中,任意阅读。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乱七八糟什么书都读——只要是我感兴趣的。读师范时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那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有书店的图书很有限,种类没有现在的多,美术书在当时很难买到。象我现在仍然喜欢的《四世同堂》、《呼啸山庄》、《远大前程》、《傲慢与偏见》、《假若明日来临》、《巴黎圣母院》……以及张爱玲、柏杨、林清玄、三毛、龙应台等等作家的书,大多是在我参加工作后逐渐搜索来的。工作后开始喜欢上童话书,喜欢童话书中亲切、美…  相似文献   

7.
缅怀巴金     
2005年10月17日,文学巨匠巴金老人走了,带着他那慈祥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不了解巴金,但却喜欢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字里行间总透着亲切与自然。他的文字那样透明,总是直指人心。巴金喜欢写生活的事,他的文字是那样简单、朴素,可当你细细品味时,蓦然间,你会从文字中猛悟:那些人、那些事不是书中的,是在我们身边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深深刻下了时代的烙印,写出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理解,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东西。这就是我看懂的巴金的文字:朴素中不乏华丽,低调中不缺高亢…  相似文献   

8.
豺狼的逻辑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狼和小羊》的故事: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想找借口吃掉他。狼明明站在上游,却责怪小羊把水搅浑了,使他喝不上清水。当狼被小羊驳得体无完肤之后,又找岔子说小羊去年骂过他爸爸。小羊回道:"我那时还没有出生哩!"狼蛮横地说: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得把你吃了。这真是豺狼的逻辑! 这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动物故事,今天--21世纪的今天仍在人类社会中继续演绎着。  相似文献   

9.
我心中的赵树理知晓赵树理的名字是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江西老家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课本选登了他的小说《登记》。我很喜欢他的语言风格,还模仿他作品中的儿话音学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10.
一、王国维的汉学师承王国维在哲学上是一个侏儒,这在我的《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一书中已加以分析、论述,但他在史学上却不失为一个巨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绩是不能磨灭的。王国维在他三十岁以前是从事于哲学的研究的,但当他发觉哲学上的学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爱,使他产生极大的苦闷,研究兴趣就开始由哲学移到文学,从事宋、元、明三代的通俗文学的研究,并从事诗词的创作活动。他想从文学上求得直接的慰藉,解除他的苦闷。他还发觉他的性格:“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  相似文献   

11.
一、高中时期 眉: 你的信很让我吃惊,但亦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想我应该先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必须说,我喜欢你当然不是因为你的名字,说到相貌你虽没有倾国之容,但也十分漂亮,可这也不是全部原因。我想,人概是你在初三一年给我的印象很好,在初三下学期,你把全套《圣斗士》借给我看,我那时就对你很有好感,不过那时临近中考,我也没顾上想此事。说到你是我喜欢的第几个人,说实话,你是第一个。这就不得不谈到PNa,初二时,她在班里很受宠,而我沉迷于她在演讲时的口才和风采,那是我第一次对一个女孩子感兴趣,但我却没有下决心去追她,因为我很快发现她身边的男生太多了,而且包括白无常。初二时,我正在苦读《三国演义》。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段奕宏功成名就的年份。2006年。凭借《士兵突击》中真诚帅气的袁朗.段奕宏已经走红影视圈,而2008年《我的团长我的团》却牢固地奠定了他在这个圈子中的实力派、演技派加偶像派并存的地位。2010年初,他更是被诸多喜欢他的影迷冠以“戏妖”的称号,足见影迷对他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08,(9):64-64
我是《人生与伴侣》的忠实读者,我很喜欢上面的文章,特别是爱情故事。可是我很害怕读那些结局凄美的故事,因为我想到了自己。我有一个男朋友,他在工作,我在上大学,我爸妈不同意我们来往,因为他家穷,可我们相爱极了,我们舍不得离开彼此,我又怕亲人的反对,  相似文献   

14.
司汤达的《红与黑》无疑是一部经典名著。看《红与黑》,当然是先被于连吸引。我无法对其所影射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感动我的,是人物本身。喜欢他的自尊与自怜。他的自尊中充满了任性和固执,这当然不是什么优点,但是,很个性化。让人感觉:这就是于连。我敬仰这个在理想与现实矛盾中挣扎的人物。一叶在浪尖上颠簸的扁舟,即使葬身海底,也悲壮得美丽。人们总说他是一个野心家。我觉得他不过是一个顺应了“人往高处走”的生活逻辑的典型。他是一个真正的波拿巴灵魂的皈依者。他的野心让我喜欢他。如果我们不能像五柳先生那样有…  相似文献   

15.
《华人时刊》2009,(1):74-75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文革"中却因一首《大风歌》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成了中国作家中的首富,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素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16.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什么时代产生诗人?那是在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当困乏的人民开始喘息的时候,那时想象力被伤心惨目的景象所激动,就会描绘出那些后世未曾亲身经历的人所不认识的事物。”巴金的《随想录》正是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和浩劫之后所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堪称为“史诗”的作品,是继“五四”新文学崛起后,经历了漫长的文学生涯,巴金为现当代文学的散文品种所树起的又一座崭新的界碑,它不仅标志着巴金文艺思想还在继续深化,也显示出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风貌。他的《随想录》.不论是蕴藏的思想力量还是美学魅力,都闪烁着震撼人们心灵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对偶然事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的重新坚持,是随着本世纪开始以来存在的不稳定感和恐惧心理而产生的,到1914年以后已十分显著。目前偶然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为那些喜欢强调它的重要性的人们所过分夸大了。说它存在,和说它仅仅是加速或延迟,但不改变历史行程,是玩弄字眼。我也看不到任何理由可以相信一个偶然事件的出现就会自动地为其他的偶然事件所补偿,从而恢复历史程序的平衡,克里娥巴特拉的鼻子的形状,巴查则特的患风湿病症,亚力山大为猴子咬了一口而致命,列宁的死——这些都是变更了历史发展的偶然事件。要想把它们一笔勾销或者这样那样地装作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那都是毫无用处的。历史因此是一个依据历史意义的选择过程。历史家从多种多样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中去抽出那些,和只是那些,有历史意义的关系来;而历史意义的标准就是使它们适合于他的理性说明和解释的格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那时,单位有个培训,集中大家到省城学习,我也在其中。就在那时,我认识了他。他比我大3岁,年纪轻轻就做了单位的领导,惹得我们这些同龄人很是羡慕。由于培训学校比较偏远,又实行的是封闭管理,我们除了听课、学习就是在宿舍里聊天,或玩扑克打发时间。我本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于是一有空闲我就捧本书读读,自然很少和别人交流。  相似文献   

19.
飘飘 《北京纪事》2016,(8):14-18
20多年前,有个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回国度假的时候对我说,他觉得法国人都很单纯,理由之一是他们的成年人都很喜欢看动漫。后来陆续接触很多在美国、欧洲、日本留学的朋友,他们也会这样对我说。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一种动画片是专门给成年人看的。等我听说成人动漫的时候,往往又被成人动漫=色情、暴力的概念所左右。虽然我知道那些关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们都喜欢看的电影《蜘蛛侠》《蝙蝠侠》之类的其实都源自动漫,但是却在头脑中自动划分了它们与动画片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初“识”王朔是那样偶然,或多或少一些看不明白便成了我急待了解其人其作的原因,于是与其有关的评述、轶闻统统包揽,笔下之作一概渴望读过。然而释读《等待》《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之后,心便开始有所悸动,王朔真让我《过把瘾》,痛之后便真得开始认同众多的评介:影视大腕、码字明星(崇拜他的人语)、“皇城根下贩卖文化垃圾的丑陋的北京人”(萧元《王朔再批判》)、痞子学者、毒蜘蛛(不喜欢他的人语)。王朔其人便真在我眼中迷幻朦胧了,但客观却不容置疑,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作家谁能认同他的完美,褒贬便相应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