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是社会财力的分配,再生产各环节的运转以及生产、投资、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必须取得合理的财力,各种消耗也要得到价值补偿。财力分配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对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控制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要运用很多工具和手段,如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在经济手段中有财政、信贷、价格等工具。财政是极其重要工具。在国家分配体系中,它占着主导与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转型经济期,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必须向合理性趋势转变,其表现为包括主体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调控并以中央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主体体系、手段为从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调节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调节并用、对象为转向市场和目标为拓展宏观调控目标的内容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是2011年人民银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也是新形势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的创新和突破,是在既有的差别准备金制度中引入宏观审慎要求并加以规范化、透明化,主要是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并考虑了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其调整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考虑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以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或公法上的契约,顾名思义是指行政性质的合同。它是行政主体之间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特定目标,而依法鉴定的明确双方义务和权利的协议。它作为行政管理的手段之一,早在十八世纪,就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国家广泛应用,在立法人确立了不同于民事合同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建立了完整的、独特的行政合同制度,成为政府对社会、对经济管理的重要的法定的手段。在我国,行政合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重要的问题尚未系统化。行政合同的基本原则问题,是行政合同理论的基石,是指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必须制定“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发挥现代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经济管理中会计所具有的功能,它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国家行政职能将作重大改变,由过去的主要以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对企业的干预和调控,转变为主要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指导经济的运行。会计职能也必须适应新的经济体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管理者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局部稳定性分析以及系统相位图分析,显示系统存在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分别是:企业开发低碳技术,政府采取经济调控手段的ESS均衡,以及企业不开发低碳技术,政府采取行政调控手段的ESS均衡.因此,我国政府应逐步减少行政干预,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调控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想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论中观调控信息化章新华中观调控是相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微观运行而言的,它是指中观主体(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调节和控制区域内微观经济组织运行的一种综合管理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对宏观调控的普遍认识是: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控,即通过运用各种调控手段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干基本平衡。这就是说,“总量平衡”成了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多年来,这种理论已成为了我国宏观调控实践的指导思想。宏观调控的每一步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然而,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告诉我们,以总量平衡为基点的宏观调控,不能消除大起大落和紧缩——膨胀——紧缩的恶性循环,国民经济总难以摆脱颠簸、摇摆的状态,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膨胀”或“衰退”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市场属垄断竞争型,尚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因而存在一些难能所免但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完善,土地价格及其变动不规范,出让土地价格随意性大,土地收益分配需合理调整等。这些都表明亟需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土地市场实施指导和协调,给予规范,使之运行有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首要目标。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以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宏观调控是实现国家统筹规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必须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且这种调控分为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这在理论上已经解决,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宏观调控不仅仅只以上三种手段,文化也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文化之所以成为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由文化与经济之间客观存在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笔者本文所指的,作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  相似文献   

13.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稳定物价始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正是在不断妥善处理"进"和"稳"的关系中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物价稳定。梳理我国稳定物价的历史脉络,发现经济周期的耦合效应、制度变迁的传导效应、结构调整的震荡效应、经济增长的过热效应是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九次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稳定物价的演进特征则表现为核心目标从单一的静态稳定转变为多元参照的动态平衡;政策工具从微观领域的数量控制转变为宏观层面的结构调整;手段方式从行政计划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变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相结合的间接管理,价格宏观调控日益完善,物价水平保持了基本稳定。不断丰富的稳定物价的科学内涵是稳定物价的行动指南,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稳定物价的核心关键,妥善处理价格改革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关系是稳定物价的必然路径,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稳定物价的重要底线。最后,本文对新时期稳定物价进行展望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方财政理论是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西方国家在运用财政理论、政策等主要手段进行国家干预,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弥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不足或缺陷,以实  相似文献   

15.
近日,旨在部署2007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其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展农村经济等内容组成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而房地产宏观调控成为少数被重点提及的行业之一。会议称,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这是继10天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通报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外国直接投资,是一国为了保证宏观经济目标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目标的实现,采用各种手段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的宏观管理、调节和控制。而宏观调控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又是一国制定外资政策和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的依据。印度与印尼分别是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颇具引资竞争力的国家。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国情不同,两国所确定的宏观调控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存在明显区别。对印度与印尼宏观调控外资的目标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借鉴周边国家的经验,吸取教训。一比较根据印度与印尼宏观调控外资目标的变动,可…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然要求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在不断强化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有别,市场经济新体制所要求的应该是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健全,要求保持国民经济各个总量之间的基本平衡,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预期目标。因此,在宏观  相似文献   

18.
所谓经济杠杆,简单地讲,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杠杆的经济目的,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高效益、高速度地发展。经济杠杆的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而诱导企业顺应经济杠杆作用的方向开展经济活动来实现的。运用经济杠杆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和粮食市场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难点.如何综合运用其他经济调控政策对粮食进行调控;如何协调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在不同时期对调控目标进行科学取舍、有所侧重;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实施调控政策,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三个难点.分析研究这些难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20.
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 ,是实现社会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条件。平等互利、相互依存、协调发展、以及实现人的利益的全面发展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以及个人各种利益关系的争取的利益导向的内容。给予或剥夺一定的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核心和实质。综合地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的手段调控人们的行为 ,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单纯的运用一种手段 ,边际效果必然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