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为行文方便,我们把由“不是……吗”格式构成的反问句称为“不是+p”反问句,把“不是”“吗”以外的句子主干统称为P。“不是+P”反问句从语法结构方面看有三种类型: 甲组: (1)我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黑体字表示相对轻读,以下同) 乙组: (2)为什么?他不是老师?(黑体字表示相对重读,以下同) 丙组: (3)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干部、吗甲组反问句中的“不是”是一个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在句中要轻读;句中的“P”是动词性词组或主谓词组,整个句子是由反问语气副句“不是”加上陈述句,再加上语气词“吗”构成的反问句。乙组反问句中的“不是”要重读,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其中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语流中,构成歧义关系的词组,如果是三个以上,其歧义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是词组的多层歧义现象.例如:有的是|苹果(1)有的|是苹果(2)例(1)的“是”必须重读,“有的是”是一个词,表示多义;例(2)的“是”只能轻读,“有的”是一个词.(1)和(2)的歧义关系是由语流表达节律的局限性造成的.但是,例(2)本身还有歧义:  相似文献   

3.
华宏仪同志在他的《论“的”字结构》中说:“名词可以作定语或状语;‘的’字结构则不可以,若说可以,那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就必须出现。这样,‘的’字结构也就变成了偏正词组,而不成其为‘的’字结构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的”字结构作定语融解成定语加中心词变为偏正词组的情况是有的,但这非全部。另一种情况是:“的”字结构作定语时,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已经出现,这时“的”字结构与它后面的中心词构成偏正词组,而不是“的”字结构变成了偏正词组。并且,即使把作定语的“的”字结构的“的”后面省略了的中心词补出来,使之成为定语+结构助词“的”+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也还是整个地作它后面已经出现的中心词的定语。例如:  相似文献   

4.
英语名词表示数目时,可数名词前可直接加不定冠词或数词。不可数名词要表示“个体的概念,须用量词词组。其结构形式是“a+量词+of+名词”,复数形式是“(数词)+量词(复数)+of+名词”。不过量词词组不只用于不可数名词,也可与可数名词结合,表达特定的意义。量词词组很多,本文仅选其中比较常用并且搭配能力较强的举例说明它们的用法。根据量词词组表达的意义和搭配的名词范围,分类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有”字连动式,具有独特的性质,很有研究的必要。这里有三个包含“有”字的句子“他有权提出申诉”;“大家有事做”;“我有工作到宁波去”。本文认为,前两类都是“有”字连动式,句子的谓语是“有”字连动词组,第三类不是“有”字连动式,句子的谓语不是“有”字连动词组。都是“有”字形式,为什么说前两类句子的谓语是“有”字连动词组,第三类句子的谓语不是“有”字连动词组呢?或者说,“有”字连动词组的秘密在哪里呢?它们的秘密就在“有”字的宾语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所”字词组的构成方式和造句功能两方面对《商君书》中的“所”字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与“所”字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认为,“所”字词组中的“所”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王力的观点应予肯定;“所于……”是一种典型的表示行为处所的“所”字词组,其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所+V”和“所+PP.+其他”是具有源流关系的历时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先秦时期“所”字词组日臻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 介词“对于(对)”常常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为一种介词结构,跟谓语发生关系,表示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或与它相关联的事物。因此,“S+P+O”句中的“O”,有时候就可以利用“对于(对)”把它提到谓语的前边或句首去,转换成“对于O+S+P”的句式,如:  相似文献   

8.
“是……的”是现代汉语中非常有用的一种句式,有人统计,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是……”的句约占10.5%左右,在议论文中它所占的正例还要高些.一、“是……的”句的形式:1.主+是+名+的 (A式)这房子是木头的.2.主+是+动/形+的 (B式)(1)我是:教书的. (B_1)(2)衣服是:旧的. (B_2)(3)他是:去年考大学的.(B_3)(4)他是:去年考的大学(B_4)(5)老王是:肺病死的.(B_5)(6)大家的心里是:很痛快的.(B_6)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以“自+X”形式构成的双音节词作过一些探讨,为阐述方便,对兼类、多义的词例,只取其一列举,下文中不再一一说明。首先使我感兴趣的是:以“自+X”形式构成的词的后字,多数是动词性的。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自”字是这一动词的宾语。换句话说,以“自+X”构成的词,有许多是动宾倒装的结构。以往似乎还未曾见过这类专门论述:在一个双音节词中,当及物动词(或作及物动词用的名词、形容词)以反身代词“自”为施事对象时,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含运动义的动词“上”、“下”可以带上一个表示(或称代)处所的词语或者可以为动作主体提供处所的词语而构成一个述宾词组,语义内容是表示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上的运动。比如: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主谓词组中间加“之”字,构成“主之谓”格式。对这种格式的主谓词组,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说:“之又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的用法是把主语似乎变成了与领属性同型的附加成分而句子变为子句。”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称之为“组合式词结”,吕先生说,组合关系(即偏正关系)所形成的词群,叫词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古代汉语中,所谓“者”字词组和“所”字词组里的“者”和“所”,究竟是什么词,历来众说纷纭,各自成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有两家:一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力本》),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一是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组编的《古代汉语读本》(以下简称《南开本》),认为是“助词”。大家知道,上述用法的“者”和“所”具有两种主要作用:一方面有称代作用;另方面有附着作用,即同别的实词黏着在一起,构成名词性词组。侧重于前者,便说是“指示代词”;侧重于后者,便说是“助词”。但是,无论“代词说”还是“助词说”,都同时承认“者”和“所”客观存在着的另一种性质。如《王力本》,既说“‘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又说“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这后一句,实际上是承认“者”字的附着作用。又如《南开本》,既指出“作为助词的‘者’字,它木身不能单独使用,一般要黏附在别的词语之后,构成一个名词性的主从词组”,又指出它们“有称代的作用”。而“称代作用”是代词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桌子角上刻了个“早”字,以后就再也没迟到。我在桌手角上刻了“我是天才”四个字,被学校罚款20元。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可出山后就当了个大将军。妈妈一早上三次进屋叫我起床,可她第三次却提了个鸡毛掸子。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时,一只苹果打在他头上,他悟出了  相似文献   

15.
兰州方言给予句中的“给”——兼谈句子给予义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零兰州方言里的给予句式只有一种,即:N_1+给+N_2+V+给+N_3。如“我给他送给一本书”。这种句式中至少得有两个“给”字出现,有时还可以三个“给”字同时出现:“我给_1 他给_2 给_3 一本书”。我们把这三个“给”字依次记作“给_1”“给_2”“给_3”。普通话里的给予句式可分为下列四种: S_1 N_1+V+给+N_2+N_3 (我送给他一本书) S_2 N_1+V+N_3+给+N_2 (我送一本书给他) S_3 N_1+给+N_2+V+N_3 (我给他写一封信) S_4 N_1+V+N_2+N_3 (我送他一本书,我给他一本书) 以上四种句式都只出现一个“给”字,或者不出现。为了便于和普通话比较,我们先假定普通话里也有给_1 给_2 给_3:给_1出现在S_3里,给_2出现在S_4里,给_3出现在S_1和S_2里。显然,这三个“给”一般是出现在不同句式中的,往往不同时出现在一种句式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左右多义词组意义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写作和讲话中,常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词组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意义。 例如: (1)穿好衣服 (2)热爱人民的军队 例(1)有两个意思:一是相当于“穿很好的衣服”。一是相当于“把衣服穿好”。例(2)也有两种理解:一是表示爱民的军队,一是表示一种行为:爱军。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词组的多义现象。象这样表示几个意义的词组就叫多义词组。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妖”字结桷“所”字常常附着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构成名词性词组,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组,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所”字具有代词性,但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因此它仍然是虚词。它可以称代受动词支配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称代与动词行为有关的原因、方法、条件等。1、“所”动(宾)式  相似文献   

18.
红红的苹果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  相似文献   

19.
湖南辰溪方言中三个表进行、持续的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辰溪方言中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的常用助词有动态助词“哒”、“起”和语气动词“在”。本文介绍这三个助词的语法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一 语法功能分析及例释 1.1 “哒[ta]”,在辰溪方言中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一般附着于及物动词之后,构成“动词十哒十名词(词组)”格式。例如: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词语根据它的语法功能可以分为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两大类.名词性词语主要是指:名词、数词、量词、大部分代词(如“我”、“什么”)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如“学生与教师”)、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勤劳的人民”)、用名词或人称代词作定语的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会议的召开”、“他的到来”)、“的”字词组、数量词组(指数词和物量词的组合,如“三本”、“五个”)、指量词组(指示代词与物量词的组合,如“这个”、“那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