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起点。那么,殖民地地位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殖民地制度是否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有必要作点历史的考察。无庸讳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曾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中国仍是满目疮痍,贫穷落后象恶  相似文献   

2.
清教主义伦理观是早期北美新英格兰殖民地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清教徒移民追求宗教自由,却排斥和驱逐清教"异己";人们在殖民地草创期勤俭节约、清心寡欲,但随着个人资本和财富的增加,清教伦理价值观逐渐受到侵蚀;清教徒不仅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而且在现世生活中也积极参与选举,争取民主和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述为过去学术界较少触及的问题。作者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史学的开端、分期及特点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该时期史学开端应从传统的1607年前推到16世纪末,并以170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史学特点为史学的狭窄性、孤立性;史学中心在新英格兰;史学著作多出自清教徒之手,浸透了浓厚的宗教思想。第二个时期是其重要发展阶段,史学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局限,反映了殖民地联合的趋势;世俗史学家成为史坛主力;史学著作内容开始世俗化,对神学和宗教专制主义提出质疑,逐步由神本向人本过渡。殖民地经济进步是本阶段史学发展的基础,欧洲启蒙运动则起了重要促进作用。此时期史家在政治立场上多属亲英的托利党人,但其著作则成为美国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述为过去学术界较少触及的问题。作者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史学的开端、分期及特点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该时期史学开端应从传统的1607年前推到16世纪末,并以170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史学特点为史学的狭窄性、孤立性;史学中心在新英格兰;史学著作多出自清教徒之手,浸透了浓厚的宗教思想。第二个时期是其重要发展阶段,史学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局限,反映了殖民地联合的趋势;世俗史学家成为史坛主力;史学著作内容开始世俗化,对神学和宗教专制主义提出质疑,逐步由神本向人本过渡。殖民地经济进步是本阶段史学发展的基础,欧洲启蒙运动则起了重要促进作用。此时期史家在政治立场上多属亲英的托利党人,但其著作则成为美国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英国在开发北美殖民地的艰巨斗争中,把民兵制度移植到殖民地。这一制度在北美大陆的沃土中扎下根来,吸取了丰富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军事制度,从而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历史的进程。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一些为逃避战祸、宗教迫害和摆脱贫困的人,怀着不同理想、来自不同国度、操着不同语言,带着不同风俗习惯,云集在新大陆这块土地上。当这些历尽艰辛幸存下来的移民们踏上新大陆之后,等待他们的不是“伊甸乐园”,而是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劳动。在开拓北美大陆的历程中,移民们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广大妇女也承担了后人难以想像的压力,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在与自然作斗争和艰苦创业的环境中,培养出了吃苦耐劳、豪放、求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了自我表现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所有这些“足以引起后代的美国妇女给予崇高的敬意,而不是一时的怀念而已”。正是这个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才使美国成为世界女权运动的摇蓝。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构成了殖民地国家进步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 ,对殖民地来说 ,只有在人民觉醒的基础上发动社会革命 ,推翻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才能享受到新的生产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关于在英属印度施行何种教育模式,引发了东方学派与英语学派之间的大辩论。1835年麦考利的《印度教育备忘录》和本廷克总督的《印度教育决议案》结束了这场大争论。尽管两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但是,在客观上它促进了印度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的殖民地语言政策史上,日本的政策可说是极为特殊的例子。作为亚洲唯一的殖民地宗主国,其殖民地统治方针的形成经过、结构原理、特色皆异于欧美各国。在这个前提下,作为反映殖民统治方针的语言政策在具有普遍性、类似性的同时,也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日本的殖民地语言政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军事压力之下传授日文,对殖民地人民实行语言同化教育,目的是将殖民地人民改造为日本人,以满足其维护国体和海外扩张的野心,是一种通过军事强制性手段来推行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殖民地时期印度社会世俗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教种姓制度是印度传统社会的主体构架形式,是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级为一体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压迫性社会隔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贱民阶层和妇女备受歧视和压迫。印度社会世俗化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贱民问题和妇女问题。英国殖民者所进行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启动了印度的社会世俗化进程。印度的民族运动将这一进程推向深入。殖民地时期,贱民和妇女在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曾经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双重使命”包含着哪些具体内容?对于这个“双重使命”应该怎样认识?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的过程中,铁路建筑起到了重要和显著的作用。通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美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殖民地时期美洲人种、语言、宗教、文化、社会制度及经济的重大变化,旨在探讨不同地域人文要素交流和融合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组织形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并且直接地影响着政治和意识形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打破历史研究中的僵硬模式,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一、美国殖民地社会组织的起源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人向北美移民建立殖民地的时候,欧洲基本上仍处于封建社会的状态之中。这个社会的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以血缘确定每一个人的社会等级,以  相似文献   

15.
论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贸易张家唐自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开始,西班牙殖民者采用暴力手段,征服了土著印第安人,占领了墨西哥以南(除巴西外)绝大部分土地,使其沦为自己的殖民地。在历时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对西属美洲殖民地进行大肆掠夺,其方式多种...  相似文献   

16.
十三至十四世纪约两百年间,萨摩亚②附近岛屿的波利尼西亚人(毛利人),几次大批涌向新西兰定居,成为新西兰的最早移民。从考古和传统方面看,这之前新西兰已有居民,被称为毛利“仙人”。不过,在历史上,新西兰居民的远祖似源于所谓的七条“独木舟”,七个主要部落亦因此得名。以阿里基(酋长)和托杭加(牧师)为中心,形成了强大的部落组织。没有“国家”,王室从属于哈普(家族)和部落。部落之间征战频繁。土地通过征伐和强占夺取,归全体部落和从属部落所有。部落成员有权领有土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民族独立运动的澎湃发展,反殖民主义斗争的空前高涨和殖民体系的日益瓦解,是当代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事件之一。全世界人民都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注视着它。过去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而今天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对于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更是百倍的关心和同情的。人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性质、殖民体系的瓦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作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前途等等。特别是在亚非各国史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国际贸易融资是该行的一项重要业务,经常单独或与其他银团及特殊金融机构联合提供中长期信贷。在项目融资方面,德意志银行对通讯、交通、能源和基本设施项目的重视程度目益增加,而且其证券发行业务十分发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前半叶,日本对台湾和中国东北地区发动文化管制,先后在两地建构出一南一北的殖民文化谱系。这些文化政策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和延续性,造成了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映像。当时的报纸、文学期刊、日记等第一手资料,以及近年的口述历史等,真实地呈现出殖民地台湾和中国东北之间的文化连接与互动。殖民当局通过语言政策、报纸等强制推行日语,并最终废止汉语。在其建构的"大东亚共荣圈"中,两地文字先后成为其殖民文化体系的"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沦为日本扩张殖民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20.
殖民主义统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土著居民受到残酷的剥削或遭到杀害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被捆绑在殖民主义者的战车上长达几个世纪 ;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附庸和原料供应地 ,给亚非拉国家留下了种族冲突、边界争端的祸根。但殖民主义统治在客观上也有某些积极作用。如打破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闭塞孤立 ,向世界各地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有了一些近代的气息。在评价殖民主义时 ,对其危害我们必须首先看到 ,对其客观进步作用 ,我们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