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徽州民居为审美客体,分析了徽州民居具有群体律动美、单体构成美和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点,探讨和总结出徽州民居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建筑师确定现代建筑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建筑空间形态生成与表现的一些基本规律,分析了一些中外建筑实例,以期为学生进行建筑造型设计与表现时提供一些参考.文章结合中外建筑实例,从构成与表现两个方面对建筑空间形态的生成与表现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筑聚落的构成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建筑聚落为研究范围,通过对建筑聚落的心理意向性构成和自然性构成两种构成方式的归纳和论述,对城市设计中建筑群体构成形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筑聚落作为城市初始组成单位,其组织结构秩序在城市设计应用中的现实意义。并将归纳提炼的构成方式应用于大学校园设计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成都平原的农村聚落是典型传统意义上的聚落,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基本的体现与联系。现象学重视人与世界的关系,重视人对于其生活世界的感受。因此,从现象学的视野研究成都平原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可以将其归纳为:(1)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网系统等构成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成都平原农村聚落“随田散居”的特点;(2)建筑单体的结构形式、构筑技术、边界形态及空间特征等建筑环境构建了成都平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3)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传承了蜀文化闲适、朴实及神秘的生活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中国阴阳哲学的内涵及其对建筑空间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对单体建筑、组群关系及城市系统三个层面模糊空间形态的分析 ,指出阴阳哲学思维下的模糊空间是一种亦内亦外、包容共存的空间形态 ,具有调和互济以满足多层面人性生活的特质 ,其在现代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土环境是一个整体结构。徽州村落整体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类似金字塔式的阶梯组织。层次由高向低逐级制约,景观层次是最大的背景,随着层级的细化,层次个性也逐级表象化和具体化;这里从整体结构层级出发,最终得出徽州古村落中线性、有序与非线性、无序并存共生的构成秩序最终导致复杂而混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视域下的徽州建筑设计及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样式之一,其特有的设计理念是汇聚古典哲学、宗法观念、地域文化特征、实用理性功能乃至风水意识等多种思想的产物.徽州建筑设计所富含的生态观体现在建筑选址、造型设计、材料使用、室内装饰等多个层面,而这一先进的生态理念不仅造就了古徽州宜居型的居住环境,而且对当下社会的建筑设计实践乃至现代建筑理念的构建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徽州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徽派建筑中无论是马头墙、天井、坡屋面等建筑构成元素,还是建筑三雕中的雕饰图纹,都可作为徽州建筑的代表符号。这些久经传承的古徽州建筑式样符号被设计师大量引用、提炼、创新应用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五四新文化从整体上给予了系统把握,认为五四新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这种结构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文化内容、文化载体和形式、文化理论、文化机构和组织。文章具体分析了这四个层面的相互整合以及每个层面中不同方面或成分之间的协和关系,从而揭示了五四新文化这一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发轫较早,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徽州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条件、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有着悠久历史的徽派文化,体现在徽州民居建筑艺术特征中,它不仅具有基于封建儒家伦理纲常的成人伦、助教化的审美功效,同时也具有道家的玄素相间的整体形态,它以自然为基础,以对立统一与线性造型的形式为审美法则,使徽州成为一处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集散地。  相似文献   

11.
徽派居民建筑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以其特殊的建筑样式反映了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从实用、造型、环境、风格等角度对徽派建筑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了解建筑这种图像符号所透露出的固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惠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惠澳和惠南大道的修建,联系惠州市南北两个中心城区的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城市开发进程加快,对这一地区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空间开发战略的研究,是在新一轮发展阶段中保证惠州城市功能继续提升以及城市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作者依据空间结构研究的经典理论,提出惠州市南北城区沿线地区空间开发策略:将惠州市区内部的城市发展轴融入到珠三角大都市区中;对区域发展优势条件进行合理组织、优化,形成系统集成的城市综合发展走廊;形成一轴两带、两个城市服务中心、九个发展单元的空间形态。这将对惠州的城市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区的发展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网络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徽州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体系中一种独立形态。从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工环境出发,探讨了黟县乡土民居集落的形态特征、文化特征和建筑特征与三大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特色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瞩目。本文从徽学史料及徽州古村落实例出发 ,对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进行了解析 ,对村庄的选址、水口的营建、民居的特点以及禁忌的镇符等做了论述 ,并提出徽州古村落的建造受到了风水学的很大影响 ,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风水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东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状况与差异,寻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对江苏省和甘肃省的295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东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东西部需从实际出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东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各存优点,经验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促进不同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建筑形式生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分析了一些中外建筑实例,以期为学生提供建筑设计构思参考。文章结合中外建筑实例,从构思、细部和环境等的设计逻辑几方面分析如何设计出好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可重构制造系统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具有较高可重构性的企业能在难以预测的环境中,面对竞争对手脱颖而出,本文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概念,组织体系,商业体系,产品体系及信息体系等方面研究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探讨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徽州古民居建筑因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及拥有的文化价值 ,至今仍熠熠生辉。它通过结构组合、色彩运用、装饰等建筑语言表达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景象。同时 ,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物质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论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明清时期的徽州建筑堪称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凝聚了徽州文化的精华,装饰艺术上充分体现了以传统儒学和理学精神为主的徽州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对富有特色的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探究,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商贸区交通组织模式及整体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了城市中心商贸区(CBD)交通组织模式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交通整体控制理念。从CBD的人流集聚特点出发,分析其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建立了CBD的基本结构模式。按照该结构模式,探讨了城市及步行核心区的合理规模,以及CBD内、外部交通的整体控制方法。根据以上探讨,提出了当前城市规划及交通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旨在为我国的城市交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