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     
《人力资本》2010,(1):7-7
做"事"要对社会负责任 ——从2000年获罪入狱,爱多VCD创始人胡志标离开公众视野已经好多年了,2009年年末,他选择在北京首次面对公众。这位昔日气势夺人的标王,如今谈论最多的是责任,他说自己现在做的不是企业,而是一个"事"。"以前有人让我做网游,说网游好挣钱,我说我不做。  相似文献   

2.
谢方 《可乐》2011,(4):23-23
2010年6月的一天,阿姆斯特丹机场。行李早在德国科隆机场托运了,我来这里是转机。我欲前往荷航飞杭州的登机口时,有人请我去边检。荷枪实弹的荷兰军警问我:"你托运的行李中有可疑物品,是什么?"我说是一把德国军刺。他又问:"拿它做什么?"我说:"送给一位中国老兵。上世纪90年代,他去过伊拉克前线,是名战地记者。"荷  相似文献   

3.
汪金友 《中华魂》2012,(11):37-38
黑龙江省双城市青年谢尚威,因为徒手接住从5楼坠下的15岁男孩,被人称为"最美叔叔"。当有人问他救人的动机时,谢尚威说:"当时那场面,真的也来不及多想,只是出于本能。我有一个7岁的女儿.我知道为人父母对孩子的那份情,谁看到这场面也不会见死不救.都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虽然有人说我傻,但我对得起良心。”  相似文献   

4.
我同学立子跟我说,护城河那儿有"卖油的",是听他哥杠头说的。我说我告诉我妈去,家里油不够吃,得赶紧让我妈去买。他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哥说的,是一种活物儿叫"卖油的"。咱俩到德胜门河边儿去看看;带上抄子,连逮"老琉璃"(蜻蜓)玩儿。  相似文献   

5.
滕华弢 《可乐》2011,(2):63-63
从记事起,"滕文骥的儿子"就成了我的标签。1991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一些人得知我是滕文骥的儿子后,在背后议论纷纷:"滕华弢肯定是靠父亲的关系进来的。"我性格内向,与同学交流不多,又有人拿我的家庭背景说事:"瞧他那目中无人的样子,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就因为父亲是滕文骥吗?"这些猜疑和误解,像茅草一样塞在我心口,令我不胜其烦。自然而然,我迁怒于父亲,经常在家里与父亲争吵。  相似文献   

6.
熊茗 《人力资本》2010,(4):31-31
假如,我是说假如,生活中真的有人让你滚,你会滚吗?再加一个条件,那个人是你老板,你怎么做?遇到这种情况,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那么较真地"滚掉"吧,因为对方多半只是在逞口舌之快,而不是真的代表他要辞退职工。  相似文献   

7.
马朝兰 《可乐》2011,(3):25-25
马楚成向我表白时,他正风风火火地帮我写毕业论文。我佯装上厕所,给他打电话:"马楚成向我表白了,我该怎么办?"他在那头关切地说:"你先问问自己,爱他吗?"我说有一点。他说:"此刻,你心里除了他,还有没有其他男生?"我劈头盖脸把他臭骂一通,最后坚定地告诉他,我还没有那么伟大,能把全世界的男生都博爱到底。  相似文献   

8.
海外炒房族     
姜智鹏 《可乐》2011,(8):58-59
"每当有人问我,在美国有别墅是什么滋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贵。"黄鑫说。 2009年上半年,黄鑫在美国南加州买下一幢独栋别墅,前有花园,后有泳池,总价才50万美元。每当看到别人拿着别墅照片羡慕不已的样子,他就对自己的投资充满信心,尽管买房之后,仅仅只是过户、验房、保险,就又花去令他咋舌的5000美元。  相似文献   

9.
林青霞 《可乐》2010,(10):62-62
已经是第七天了,他的手还在我的头上、身上,动动这又动动那。他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面无表情地坐在零乱的二楼小房间里,从桌上拿起他的烟盒,抽出一支烟燃上,学着人家吞云吐雾的样子,对他说:"你知道吗?我只有在最高兴和最悲伤的时候,才会试着抽烟。"他的手没有停下来。他轻声问:"那你现在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我说:"开心!"  相似文献   

10.
南雪 《可乐》2011,(6):67-67
17岁时,我刚念大学,喜欢我的男生千里迢迢从另一所学校来看我,却发现我心有所属,很伤心。19岁时,还是那个男生,知道我和同校的男生分手,如今是一个人,又来找我。我让他走,说:"你怎么这么死缠烂打呢?"他红着眼,说因为喜欢我。我说:"喜欢又有什么用呢?我喜欢的可不是你。"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让他走:  相似文献   

11.
田仲济教授是我五十年代大学里的老师。他以知识丰厚、思维敏捷激起了我的敬重。也是这份感情引我走上了中国现代文学之路。以后常去他家请教,谈起中国现代文学的难点、分歧,他精神矍铄,语言准确而有风趣,而闲谈他没情趣。所以,有人说他热情,有人说他淡然,有人说他严肃。这就是他的个性:严谨、执著、淳厚。《田仲济序跋集》是他这种个性的语言再现。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明 《中华魂》2011,(5):33-33
《吕氏春秋·不苟论第四》中记载,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只要能得到鲁国的管夷吾就行,我不如他。"桓公说:"管夷吾是杀害我的凶手,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鲍叔牙说:"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人的,您如果得到他,  相似文献   

13.
我心如竹     
贝聿铭 《可乐》2011,(4):12-12
在长达7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我先后设计规划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肯尼迪图书馆等建筑,大部分作品都与文化艺术有关,符合自己的追求。有人说,一个设计师的命运75%来自他招揽生意的能力,我不同意。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就是要  相似文献   

14.
丘生 《中华魂》2014,(21):36-36
活在当下,言论自由,观点纷呈,人们不再像当年那样担心被"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这无疑可喜可贺。但现在一些人说话口没遮拦,相当雷人,真让人怀疑他们的大脑是否还正常。比如,有人说反腐败已经使官员"官不聊生"。眼下官员因为反腐,生活上果真到了饥肠辘辘、朝不保夕、难以生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写过《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帝王系列小说"、对历史深有研究的作家二月河予以反驳,他说反腐未到"官不聊生"程度。本人也曾经是一个官场小吏,坦白地说,我认为反腐导致"官不聊生"在理论上是根本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麻雯 《北京纪事》2010,(11):32-36
何晓彬匆匆行来,依然保持着不错的身材,依然残留着些许家乡口音,依然清爽干练犹如阳光男孩。坐定后,他很快进入状态,思维极敏锐,对语言的把控也是难得的精准。他,山西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杂技团总导演,参与编导的多部杂技作品曾在国际顶级赛场上折桂。网络上,有人概括性地称他为"极富才华的青年编导",也曾有人说他是"行走在舞蹈和杂技之间的人"。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社区》2006,(14)
有人说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价格的意见》,与他的呼吁有关;有人说他发起的持币待购“不买房行动”,让房地产商恨得咬牙根;有人把他看作是代表弱势群体民意的“大侠”、先驱者;也有人说他是“疯子,在自我炒作”。不过,他自我评价,“我仅是个负责任的现代公民”。他就是深圳一家公司的执行董事──邹涛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学习中不乏成功的事例,但也有为数众多的失败者。常常有人满怀希望地开始,然后在挫折中退缩,最后以绝望告终。面对这样的结果,有些人会说:"我的基础本来就差"或"我根本就不是学英语的料","所以努力也是徒劳"。这些告白的核心是一个"我"字。从深层的意义上说,这是学习者自我形象的写照。通过对自我形象理论的论述,希望能对教...  相似文献   

18.
然后     
笑文 《可乐》2010,(10):45-45
有人说,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我们都不懂怎样恋爱,也许在不经意间,爱情就这样溜了。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一次,我把她约出来。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们一起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相似文献   

19.
韩学政 《老友》2013,(4):39-39
有一天,我参加了一场联欢会,现场主持人向一位女士提问:"你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她答不上来,满脸通红地站在那里。旁边有人说:"这人怎么连自己母亲的生日都不知道。"我听着心里发虚,但爱面子的我,也随声附和别人。没想到,主持人竟又把话筒递过来问我,我随口说了某月某日,主持人表扬了我一番。可谁也没注意到当时我那复杂的表情:因为我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  相似文献   

20.
杜攀 《山西老年》2012,(9):25-25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个国家的语言。季老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期间,住牛棚、挨批斗、强劳动,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残酷迫害。季老却以苦作乐,自我解嘲。他说"像十年浩劫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我但愿它也绝后。我居然躬逢其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得不感谢苍天对我的垂青、加佑。想找这样的机会,真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我不但赶上这个时机,而且能住进大院(牛棚),有人日夜守护,使我得到绝对的安全。”季老以调侃的态度看待“文革”,何等洒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