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报复效应即教育结果与教育主体目的的相悖性.其后果表现为扼杀人性、泯灭德性、剥夺感性与强化保守性.其特征表现为非目的性与黏着性、潜隐性与长效性和可减低性.其产生原因与教育理论的局限性、教育主体的复杂性、教育手段的滞后性、教育内容的失衡性、教育过程的曲折性与教育结果的多重性等密不可分.从理论上厘清教育报复效应,目的是使其在教育实践中降低至最低程度,使教育更好的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就必须真正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指导,在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设立、教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其主体需求、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既着力于引导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注重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的有效形成,以真正保证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教育思潮以龚自珍、魏源的实学教育思想为其嚆矢,洋务教育思潮为其启始,维新教育思潮对其推波助澜,教会教育思想对其催化激励,清末新政将其推向高潮,辛亥革命则带来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争奇斗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教育体制的建立,预示着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的“做人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其精髓是自学自励教育;其重点是养成教育;其内核是人生观教育;其主体是公民教育;其归宿和指向是造就健全公民。这就像是一根红线,贯穿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全部论述和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误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编排、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这些偏误的根本成因,在于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人文关怀,其逻辑前提是教育者应富有人文情怀,其基本思路是强化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方式的自主性、教育评价的民主性、教育环境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布兹是以色列的社会主义社区,社区内实行共产主义教育,这种教育体系包括五个阶段:“育婴室”教育、“育幼期”教育、学前教育、正式教育和军队教育。基布兹共产主义教育以共有教育和劳动实践为基本原则,以整体性、统一性教育为总体特征,其自成一体的世外桃源式的教育,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同质性教育。当下,以色列基布兹共产主义教育体系受到来自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以色列国内因素的影响和冲击,改革成为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蒙卦》是《周易》里集中而系统地表述其教育思想的专卦。其在阐明教育的地位、教育的意义、教育的内容与目标的意义上,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严师重教,诚其心意;创造条件,求其志应;关爱童蒙,有教无类;教训有度,言止有方;见几而作,因时而动等基本教育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育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有其内在矛盾推动,并按其内在规律辩证发展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具有校园环境制约规律、主导与主体互动规律、内化与外化规律、行为与利益相关规律、专业化与科学预见规律、教育与管理结合规律。实践证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认识、把握和遵循这些基本规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